我因为《七步诗》而知道曹植,我对曹植的第一次了解大概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只觉得曹植是一个非常勇敢且聪明的诗人,他和我认识的其他诗人不一样。我喜欢杜甫只是因为杜甫的诗容易理解。而我对曹植的喜欢,那是一种敬佩,我敬佩他临危不乱的勇气,敬佩他的聪明才智。
有人说,要想读懂一首诗,那就要去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和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曹植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丕的弟弟。他是建安时期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文学家,是当时文坛的主要领袖之一,但是曹植的一生非常的坎坷。曹植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才华出众,深得曹操喜爱。但是因为植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常常被工于心计的曹丕算计,渐渐失宠于曹操。曹操死后,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曹植倍受猜忌和迫害。由于长期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沉重压抑和打击,终于郁闷而死。
曹植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他的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除了一些描写华贵生活之外,有些诗描写了当时战后的残败景象,也有些诗抒发了他建功立业的抱负。他在著名的《白马篇》中写道:“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为归”。后期由于理想得不到实现,内心充满悲愤和痛苦,诗歌中也流露出悲忿不满的情感。特别是《赠白马王彪》一诗以激愤的语言,控诉了曹丕对他的迫害,倾诉了极端苦闷和绝望的心情,成为文学史上一篇有名的长篇抒情诗。
曹植的著名诗作之一《七步诗》,也是在曹丕上位之后写的。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而文学创作也大概如此。曹雪芹在家族没落之后写出了《红楼梦》,李白在离开皇宫之后诗作也更上一层楼,曹植在遭受兄长的设计之后,诗词也更加深刻。究竟是英雄制造了乱世,还是乱世制造了英雄。我更倾向于后者,经历磨难之后,人们对生活的体会会更加深刻,对理想和现实的认识也更加的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