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前后,奔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初心,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走村串户,逐生家访。
行走在农村阡陌间,感受着美丽乡村点点滴滴的变化,更深知教育人的使命责任刻不容缓。
送教上门,也是我们此行家访任务之一。走进这些家庭,为孩子能有这样用心良苦的父母爷奶感动着。这些孩子,有的因病致残,大脑行动都有问题,有的行动敏捷,智力低下,他们呱呱坠地那一刻,也是家庭的快乐啊!和他们沟通,从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中可以看到满眼的快乐,幸福。和孩子聊天,分享五彩斑斓的世界。从家长连连感激中更坚定了我们送教上门的心!
单亲留守孩子在农村中也是很大一个群体。这些孩子大多跟着爷奶,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很多都有不良行为习惯。爷奶除了溺爱,也无法理智理性教育孩子。总觉得孩子投胎到他们家太委屈了,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需求。于是,在广阔农村里,很多孩子不干农活,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疫情三年的网课,孩子们的手机都得以普及,游戏,视频,聊天,购物成为他们周末假日的最爱。早上起不来,晚上不睡觉。心情不爽动辄就不想上学了。所以在我们要求仪容仪表,行为习惯之后,一部分孩子觉得受不了就不上学了。无论家人老师如何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
衣食富裕的今天,不知道为啥那么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行。遥想我们缺衣少食的学生时代,温饱尚不能解决,遑论其他!
个别孩子家长老师都不敢惹,甚至家长告诉老师,孩子活着就好,不求学习。怕孩子想不开寻死觅活!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从许多教育论著中我们不断汲取管理智慧。但生命最大的特点就是千人千面,教育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不能用简单的复制粘贴就行。
借助家访,了解孩子所处的原生家庭环境,了解孩子的脾性特点,用向善向上的光引领孩子追逐梦想。让他们从父母爷奶的溺爱中清醒。原生家庭的缺憾不是放纵,逃避,躺平的借口。我会告诉他们:可以不万丈光芒,但永远不要停止发光。用一颗勇敢的心,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