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从陌生到被人熟知,几乎是一夜之间。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被它困绕。面对挥之不去的这个阴影,如果我们无法清除它,只好与它共存。怎样与它安全的共存?这也是困绕我们的问题之一。
几年前,从没有关心过空气状况,每天自如地在空气里穿梭,当雾霾这个词一步步逼近时,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空气质量。如果是轻度污染以上,会步行上班;如果是中度污染甚至更严重,只能公交出行,还要戴口罩,现在我的包里每天都会备着一只口罩,随时应对恶劣的天气。
就在昨天,我所在的城市又一次迎来了空气污染的爆表,污染指数一度达到700以上。看着暗红色的空气质量结果,在这个美好的春日,心情却无法与春天一样明亮,只好索性躲在家里把这本书看完。
普通人群怎样应对雾霾天气,怎样尽量减少雾霾对自己的损伤,几乎一无所知。就在爆表的昨天,我出去了一次。大街上满都是人,大家都想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但几乎所有人,包括老人和孩子,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气里,没有戴任何防护装备。大家对雾霾直接的认识,就是昏暗的天气,如果阳光好,雾霾就不会那么昏暗,这样使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天有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
作者是位医生,他给予了我们专业的指导,让我们认识了雾与霾的区别,在霾的天气下怎样出行、在家里怎样防护,用哪些装备,使用哪些仪器,种植哪些绿色的植物,也解决了困绕我们许久的问题:比如,戴口罩有没有用,戴什么样的口罩合适,空气净化器能否带来更专业的防护,种绿色植物对净化倒底有没有作用?通过看这本书,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之前忽略的细节,比如做饭。去年当一家权威机构公布居民做饭产生的污染是危害之一时,大家都嗤之以鼻,哄笑一堂。作者在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专业解答,据抽测结果,空气污染中有13%是居民做饭造成的,这个数字不容小觑。在所有的烹饪方式中,煮是产生PM2.5最少的方式,其次是蒸,炒较严重,炸几乎到了爆表的程度。按照健康饮食的要求,煮、蒸也是被推崇的饮食方式,炸尤其不被推荐。可见选择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光可以保证身体健康,还能减少污染,两全其美。现在,许多家庭装修时,都会选择开放式厨房,开放式厨房会不会让油烟倒处散播?作者也建议采取这种装修方式,因为开放式厨房不会让烹饪产生的污染聚集在一起,能降低危害。作者再三建议,在烹饪时一定要开窗、空气流通,降低PM2.5的浓度。
在雾霾如此肆虐的时代里,首先要做一个爱护环境、何护环境的公民;其次做好个人防护,自己必须对自己负责,诚如作者说:没有病人,只有懒人,只有自己对自己多尽一份力,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