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生活里藏着童年影子,我们即是成人也是孩子,所有成人世界的规则我们都懂,可却怎么也做不到心安理得。
我是一个28岁的女人,也是一个12岁的孩子。为什么我要把自己定义为一个12岁的孩子呢?因为那一年我从奶奶家正式搬到父母家,成为一个有父母的孩子,终于能每天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而不是每年一次几天。感觉从此生活将变得特别幸福。
转校,开学,认识新环境,认识新同学,学习新东西,生活有了新的开始,永远一个人在黑夜穿行,因为上学太早,放学太晚,雨天是最讨厌的天气,讨厌淋得冰凉的感觉,作业永远自己签字,家长会从来都缺席,同龄中的我显得那么特别,直到有一天,我爸被老师不厌其烦的电话叫到学校交代我的情况,回来告知我老师的期望,那天不爱哭的我哭了好久好久,不是因为老师的话,而是因为我终于被他看见,被他关心,哭出了心中所有的不甘心和无比的期望。相见不如怀念,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太大的差距。
高中我回老家去了,距离产生美,因为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跟父母沟通,一个人一个月回一次,生病了拿起电话终于也没敢开口,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新年,从老家回父母所在城市,他们打牌去了,提前打电话让他们早点回来,然后网吧等待,晚上12点就去小区等,1点借电话催促,等到两点,太冷又去网吧等,直至早上6点才回来,问,怎么没早点回来呢?答,接完电话给忘了,我真心服了。高二快完了突然不想读了,打电话好不容易开口说不想读了,爸爸轻飘飘来一句,想清楚,让后就挂了,陌生人还劝说两句呢,无力感油然而生,从此结束学业。
一路走来,回头看,我居然没有两个朋友,因为我从来不会表达自己,总是以讨好的心态去面对,人家觉得我假,我不会哭只会笑,因为不想让人家觉得我脆弱。你有怕过别人对你好吗?怕过别人关注你吗?我有,我怕别人关注关于我的一切,所以我害怕去买衣服,害怕去剪头发,还怕跟人接触,大概是被忽视习惯了,不习惯接受关注,也许是害怕满怀希望得到一盆冷水,不喜欢哪种感觉。
后来我结婚了,不算理想对象,时常在想我为什么会选他呢?看了武志红老师对心理的解读,我觉得大概是我认为我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我会自卑,所以我选了他,然后我有什么不敢的事我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把气发到他身上,是他的错或是他不行。最近失业了,想找点什么事情做,想得特别多,就是又不敢行动,每天都在纠结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