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的降生,其实是自己无从选择的。每个父母都有抚养与教育孩子的法律义务。父母与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每位母亲对孩子同时具有爱和恨的感情,可能是因为孩子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可能因为他让自己身材走样,可能因为她让自己无措,也可能是孩子不得不让自己面对她是时常犯错的母亲。但对那么小的孩子,是没有办法表达恨,做坏的行为的,所以只能等他长大成人,可以告诉他,“我讨厌你”!也就是说,在孩子长大成人前,父母要做的,是爱孩子,这包括尽可能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背景,可以滋养人格的人文环境,希望孩子发展成为“人上之人的”愿景等等。
《铜牌巨星》中,曾经获得女子体操铜牌的女生在50万美金的诱惑下,成为一个新起之秀的教练,当得知50万美金只是她父亲的美丽谎言时,她悲伤地说:
“我把我30年来所知道的一切都给了她,我最后得到了什么?”
确实,最后那个获得金牌的新起之秀,抛弃了她,抛弃了小镇,投向了另一个获得过金牌的教练的怀抱。教练与徒弟之恩,不禁联想到父母之恩,18岁之前,甚至结婚之前,父母何尝不是把自己拥有的一切给了孩子呢,他们希翼的回报是:“血脉相承”“老有所依”“以孩子为荣”?这种心心念的付出,怎么舍得放手,怎么舍得孩子离开?最近有一个新的名词“空巢老人”,是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空巢”综合症,症状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甚至流泪哭泣,常会自责或责备子女。《小别离》中,朵朵出国后,海清以泪洗面,甚至急于生二胎,其实是“空巢”综合症的应对方式之一!
从心理发展来看,孩子在1-3岁的时候,开始学会爬,学会自己走路,尽管踉跄,但也会发现有些父母会牢牢地抓住孩子,告诉她,这样会摔倒的,“不要出去,外面有大灰狼”;“坏人会把你抓走的”,以“安全之名”取代他的自我尝试,要他围在自己的周围。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克服内疚感,看着父母依依不舍的小眼神,挣开温暖的怀抱,仍要离开父母,进而获得自己的自主性。这是孩子的第一次挣脱!
我们传统的文化教育中有“父母在,不远行”的格言,这不仅仅是告诉大家要有孝行。之前的中国文化是家族文化,经济以家族作为捆绑,但那个时候也有违背既定婚姻的逆子,不愿继承家族使命的不孝子等等。现在呢,这种捆绑更加隐晦,孩子们可能不爱学习,沉迷网络,行为逆反,出国留学等等,青春期的巨大逆反何尝不是他们走向自己人生的巨大尝试呢!
《小别离》中,与其是黄磊和海清为了避免朵朵的考试焦虑,将其送出国,来了一次“小别离”;不如说,中考不足以断开“没有安全感,靠自己只身打拼”的海清和继承她意愿的朵朵之间深刻纽带,这个纽带必须来一个远距离地象征性告别。从象征角度,中考、高考,其实是孩子迈向成年的第一步,是告别家庭中的孩子地位,第一次获得社会上地位的“成人礼”,但在这个家庭中,中考的象征意义远远小于海清和朵朵之间链接的紧密度。朵朵若真的想要长大成人,需要一个更大的告别。出国,确实是够远的了。青春期是孩子的真正意义的挣脱!
《铜牌巨星》中那个曾经颓废的女子,也正因为经历这一切,从一个女孩蜕变成了女人。据说练体操的都是小女孩,身材是小女孩的身材。而教练是她重新寻找到的身份,可以不寄生于父亲,可以依靠自己所知获得自身价值!
《小别离》也一样,在朵朵出国后,海清和黄磊的职业有了新的发展,正式面对两个人的婚姻经营(经历了离婚,再经历复婚),很多人以孩子为借口,在家庭中,只有妈妈和爸爸的身份,而没有妻子和丈夫的身份!
所谓“空巢”,何尝不是大鸟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间,而小鸟有了自己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