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游记
乘车来到鸣沙山边,我实在被这奇妙的景观迷住了:向后望去还是干净整洁的马路,种着高大碧绿的松树;向前看去,已是漫漫黄沙。沙漠的山峰柔软地彼此交错,在蓝天的幕布上,像水那样轻柔有着漂亮弧线的山峰仿佛碰到了白云。不管之前我对沙漠有什么印象,这一刻,我只感觉到了她的美。
迫不及待地想去一睹被群山包围的感觉,随着大伙,我们准备骑上骆驼。骆驼是沙漠之舟,这是人人皆知的。骆驼那坚韧不拔的精神,那温柔驯服的秉性,都是我所敬佩并且喜欢的。终于坐在了骆驼上,这可爱的座骑眨巴着大眼睛,闪动着长长的睫毛,一张大嘴不时地砸吧几下,像个天真的小孩。
然后我注意到了它的鼻子。这完全不是一个天真的小孩应该受到的待遇:一根钉子无情地穿过鼻孔,拴在缰绳上,一匹连着一匹,第一匹由一个牵骆驼的人牵着。不忍心去想那样的痛苦,越想越是心疼。特别是当牵骆驼的人来到我这匹骆驼前时,让它站起来,温驯的骆驼又能怎样?猛的一下前腿站起来了,然后稍歇片刻,后腿才站起来。瞅瞅骆驼皮包骨、骨节突出的四条腿,再看看它背上沉重的鞍子。我真怕它承受不了如此的重量。一时间,我只好把愤怒都归结于那个牵骆驼的人身上。这种人不学无术,反倒通过动物来赚钱,对它们如此粗暴!而且这些景点的人精得很,没准还会把你带入他的赚钱陷阱。
骆驼队开始行走了,我暂时把这些想法抛在脑后,开始欣赏美景:离近了才发现,鸣沙山原来这么高。骆驼队来来往往踩出来一条上山的道路。一条布满脚印的道路上,一队队骆驼蜿蜒向上,一直延伸到山顶。渐渐地,我们拐进了一个隐藏在沙山中的弯道,后面的事物渐渐被沙的绸布蒙住了。淡黄色的细沙在阳光的照耀下表现出一种柔软的质感。既实又虚,既是一堵高大的沙墙,又像是被风吹动的帘子,既有宏伟之势,又不失优美之感。它又有海的性质。沙海起伏,山腰上分明是微风荡起的涟漪。沙漠并没有别人说的那样险恶嘛。
在一个群山包围的地方,蓝天白云衬着,骆驼队停了下来,驼铃声渐渐消散。我心想:果然。牵骆驼的人走到我们中间,开始说话:“我们到了拍照的地方了,有没有要拍照的,一个人20块随意拍。”方才的憎恶使我不想听他的花言巧语。见我们没有说话,他又说:“怎么样,各抒己见吧。”这使我更加觉得这人简直就是跳梁小丑,在这么美的地方遇上这么个人,真倒霉!
“疫情期间,游客也少了。今天是我第一趟。我们这些人都没有工钱,你们付的骆驼钱都归老板,我们只能靠拍照赚点生活费。有一趟没一趟的。今天又遇上你们了…”
我转头打量了一下这个牵骆驼的人:头戴一顶旧的草帽,身穿灰扑扑的红色工服,一条灰扑扑的裤子,一双落满沙的布鞋。起了毛的口罩遮不住一双布满红丝的眼睛,也遮不住满脸皱纹。看上去他也不年轻了,但还在这烈日下奔波,为了10块20块而奋斗。连游客们穿的鞋套也不舍得买一双。顿时,我也不想让这位可以称作爷爷的人白跑一趟了。心情不自禁地软了下来。
最终,我们还是没有让他空手而回。在前往山顶的路上,我的眼睛总是离不开一队队骆驼,和一个个牵骆驼的人。有些骆驼稍稍掉了队,却不得不伸长了脖子的立马赶上,以免拉断鼻子,却没有人看它们一眼。甚至牵骆驼的人似乎也不同情它们。但一个个牵骆驼的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抓住每一笔小钱,并在烈日下爬上如此难走的沙地,而后面的游客坐在骆驼上还觉得累。牵骆驼的人低着头,缓缓地爬;骆驼一个接着一个,无休无止地爬。
骆驼和牵骆驼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相似之处的。社会对他们的残酷令人心疼。不管有怎样的命运,不管是如何造成的这样的命运,他们都心平气和地接受了。骆驼、牵骆驼的人在柔软的沙漠中磨练出了一种平和。骆驼对自己的工作不卑不亢,牵骆驼的人为了生计担当起了生活的重任。要知道,社会上走投无路而对生活失去希望者多矣!但仍有人坚守自己生活的信念。有人认为他们的工作卑微,还分毫必争,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能承受起这样的压力。因此我尊重他们:处在社会底层,而能够继续为美好生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