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些时候,没来由的不自信,甚至在很普通的小事儿上。比如蒸馒头这件事儿让很多在厨房叱诧风云的吃货也少了许多自信。人家蒸的馒头又白又胖又劲道,自己的馒头要么没起来,要么起的太大了,或者透过透明的锅盖因为一次有一次的努力,要么透过锅盖透明部分看到已经起发的挺好的馒头,一揭开锅盖,回缩成了半起不起的萎靡状。鼓起几次勇气,再改进一步、改进一步,但是成功还是偶然事件,没有必然联系。再不敢轻易说蒸馒头,借口是怕糟蹋面,实际是糟蹋不起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和单薄的自信心啊。
你听着上述症状,是不是频频点头,以为我偷看了你蒸馒头的过程。哈哈
凡是对号入座者,皆属自作多情。你看说的那么详细,入木三分,跃然纸上,像说别人么?!我说的是我自己啊。你是不是巧合呢?不是,说明不会蒸馒头的人太多了。而且我们貌似会蒸,道理都懂,也看人家蒸过,也蒸成功过。但是没掌握蒸馒头的本质规律和流程。那不叫会,也就是说成功那几次有些偶然。就像考驾照,考科二,你有时候过去了,有时候蹭杆了。过去的时候你觉得会了,但是说不清为啥过去的,这时候你没会。你得90%机会都过去了,教练才会安排你去考试。当然考过去考不过去,也有偶然因素。但是必然中的偶然。
蒸馒头也是这样,如果你蒸馒头十次有八次失败了两次成功了。只能说你有学会的潜力,就是蒸馒头的能力还潜伏着,没显现出来。
怎么才能能会蒸?这真的那么难么?
不难,一学就会,保证你蒸的又白又胖。这需要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简单地说就是长时间的,有目标,有计划,有反馈的集中学习和有好导师指导的业训练。
很多人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和“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屠呦呦、孟德尔、张小泉、稻盛和夫、杨丽萍、姚明、莫扎特、都需要经过近万小时的长期积累和训练。有些孩子和家长也参加过一些21天学英语、写作、运动的训练营,确实有效果。我们先不纠结10000小时和21天的时间是不是禁得住推敲,但是我们能看出来可以训练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大量的练习,技能在海马回形成记忆回路甚至意向,遇到真实情景,条件反射一样瞬时唤醒。
虽然蒸馒头不用整10000个小时,但是蒸馒头好的人也都有一定时数经验的积累或名师的指点。我们蒸不好是因为我们曾经看到的或以为的方法和程序来做的。这些有的地方也许你没看到,也许你没理解。而蒸馒头的发面、揉面、做馒头、上屉,需要一个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一个环节你走形一部分,都有可能类加成大的误差。
所以我们在生活学院决定周六,做腾讯会议进行一次视频直播蒸馒头。由生活大法师昂sir亲自主持,其他想学习蒸馒头的小伙伴同步进行。等发面的过程我们还可以一起聊聊茶、写写字……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周六下午两点半,大家同步和面、等待饧发、揉面排气、揪剂子、揉面团儿、二次饧发、上屉、蒸、出锅。全套下来。加上我们中间的喝茶和写字,我们整整蒸了半天。
蒸馒头的每一步都很重要,水温、上屉的时间和火候。但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揉面。揉面首先是排气揉匀,使得大的气孔中的空气排除,将来蒸出来的馒头都是细密的小孔,不会这里是大孔洞,那里是面疙瘩。更重要的是把面中的面筋——蛋白质拉成丝,织成网,这张网把其他的淀粉颗粒网住。这样的馒头吃起来才既喧软又劲道。我们整整揉了20多分钟。这个过程你能感受到面在手里由粘手到不粘,由没劲儿到有劲儿,由粗糙到光滑Q弹……而且有些变化就在一瞬间发生。那以刹那你好像触碰到了面的灵魂。你会为它感动。你好像不是在揉面,是在在跟面对话、跳舞、谈恋爱。
结果怎样?你猜得到,凡参与的人无一例外的成功。这之前各种碎碎念的“我蒸不好啊”、“我不蒸成黑炮弹就算成功”丁老师蒸出来跟老师可以媲美的又白又胖有漂亮的馒头。
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那种喜悦。那种亲自动手、手工劳作,亲眼看到自己的劳动变成可以自己亲自品尝、和家人一起分享,带来的幸福和成就感是写一天代码、做一天讲座、拿下一个单不能比拟的。那一晚我们每个人都多吃了馒头,咋就那么香呢。不仅如此我们都把这个馒头事件记录成了自己的成就事件。
啥是成就事件?就是你想起来就特别有成就感,心里特别美的事儿。不一定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自己有成就感就行。但成就事件有两个标准:
1你喜欢做这件事的感受。
2完成了你感到自豪。
很显然,这个馒头事件很符合这两条。而且这个过程我们一起设计的特别美好和丰富,有美好的情感流动。所以不仅仅是我们做饭生涯的成就事件,提升了厨事信心,而且几乎被我们打造成了闪光时刻,是成就事件充满了仪式感。
我们爱上了蒸馒头的自信的感觉,我想如果馒头如果由意识,也会为自己美美的形象自豪和自信吧。它终于以它本来的样貌出场。
激动之余,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事情都跟蒸馒头一样。孩子教育、事业的发展、个人成长、家庭关系的修炼都跟蒸馒头一个道理。我们要注意时机、火候、也要给它充分得打磨,也得给它二次发酵的时间。有时候差一点都不行。
都做到了又那么简单和水到渠成。所以没有文化的大娘也能蒸出好的馒头,不认识字的父母也有能培养出子自信的孩子。也许跟好心态和力度有关。
感谢自信的馒头。
后续将会有一篇馒头的制作过程,也会有关于培养孩子自信的网课。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