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又可以叫太守,是中国古代地方的职官名称,其地位约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的市长兼任市委书记。
对于古代许多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能考取功名,成为一州府的长官,已经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正因为功名考取得辛酸艰难,所以很多知府更是加倍珍惜自己得之不易的地位。
即使有仗着自己远离中央而胆大包天乱搞腐败的知府,也一般都只会在一定限度内谋私贪赃,不敢真正地“放飞自我”。
今天要说的这桩清朝奇案,便与这地方的知府有关,甚至惊动到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
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桩悬案
故事开始于如今福建省漳州地区的一个小县城——龙溪县。
这个如今以茶叶闻名的小城在当时也算是富饶之地。
南方人善于经商,福建人更是以头脑灵活商业眼光毒辣出名。
因此在龙溪这个物产尚算丰富的地方,也是出了许多卧虎藏龙的富户。
然而最近这个安逸富足的地方最近却频出大案,许多富户家的金银财宝竟全都不翼而飞,盗窃案子涉及几十户人家,更别提一些富贵人家的美妾女眷也一并惨遭蹂躏。
消息一经传出,引得全城哗然。
人们状告官府,张贴告示,增设了护院人手,但也都无济于事,迟迟没有大盗落网的消息。
许多胆小的殷实人家为此不惜举家搬迁出城,也要求得一个平安。
而被侵财占妾的苦主们更是气不过,还放出话了要重金悬赏那贼人性命。
可惜此贼行事颇为谨慎,又武艺高超,寻常人家请来的打手护院根本拿他没有办法。
一来二去,仅龙溪一个地方,就损失了价值万金的珠宝金银。
当时的富商们集结起来要去县衙讨个公道,将知县苏希东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报着这段时日龙溪县的种种遭遇。
但等苏希东问起大盗的形容特征时,他们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原来,这大盗一直以黑布蒙面示人,身形又普通,不曾显露过什么明显特征,以至于被玷污的女儿家们都交代不出什么具体细节。
恰巧这时,刚上任在各县展开巡游的新知府李栋也途经此地,他更是将苏希东好一顿批评,严令他彻查此事。
可这样模糊不清,证据不详的案情着实难住了苏希东。
因此即使承受着来自上级的压力,冒着为万民所指的风险,他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眼见此事愈演愈烈,实在坐不住了的当地富绅郭太史不惜搭上脸面与人情也要上报,以求换得龙溪太平。
他将此事完整地转述给了他的旧识,时任福建巡抚的张师诚。
这个张师诚,也是来历不小。
他作为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学见识都十分过人,为人清廉正直,更是屡颇奇案,在民间有“能手”的敬称。
由于张师诚与郭太史已是故交,此案涉嫌金额又极大,影响极为恶劣,因此张师诚对这件事也是非常重视。
他当即出行前往龙溪县去了解情况,并暗中叮嘱知县苏希东调动大批人手,进行私下调查。
由于深谙调查之道,张师诚命令这些部下伪装成平头百姓模样前去走访,并在龙溪最富足的富户住宅旁都进行了眼线部署。
他自己更是前往各个被盗人家附近街头巷尾展开调查,试图发掘其中的蛛丝马迹。
他们此事做得隐秘,连官府里也没有几个人知晓太多详细情报。
但就是不知为何,那个之前频频活跃的贼人却突然转变了行窃方向,一连十几天都没有大动作,反而转去盗窃些小门小户人家,使他们布下的天罗地网没有了用武之地。
这明显是知道了官府行动的盗贼刻意挑衅。
张师诚也在其中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黑衣人并不曾离开龙溪,只是隐匿在城中某个角落,根据官府的一举一动而调整行窃方向。
眼见着时间流逝,富户们愈发不满,而跟踪也需要兴师动众调耗大量人力,临时调用的部下们也只得向张师诚申请转变调查方式。
面对这样滞涩的断案进度,张师诚也是颇感挫败。
而就在此时,他想起了自己远在他州的亲信幕僚林则徐。
别看林则徐彼时年纪尚小,资历不高,但一向看人敏锐的张师诚却坚信这个小徒弟品性才气过人,日后一定能堪大用。
他二人初识之时,林则徐不过二十一二岁,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
当时贵为闽抚的张师诚在日常览阅各地呈递的贺启时,被林则徐的文采打动,并存心试一试他的谋识,于是连夜召他赶赴省衙。
时值除夕,由于当时各地官员都有给圣上呈递拜折的惯例,于是张师诚命他为其代拟拜折。
当时已经是深夜,张师诚还故意在他居所外处燃放爆竹多加干扰,并改动拜折,命他重新誊写,借此考验林则徐心性与修养。
林则徐按质按量地完成了草拟,还在测试期间处变不惊,令张师诚十分欣赏,当即决定将他纳入幕僚,好生提拔。
在张师诚幕下,林则徐更是屡谏妙言,多次为张师诚出谋划策,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林则徐最信赖的小弟子。
想到此,张师诚当即策马前往百里开外的林则徐住所,要与他好好商讨此事。
见了多日未见的老师,林则徐显得十分惊喜,但风风火火的张师诚顾不上跟他客套,一见面就把自己手下这桩难办的案子给林则徐细细讲来。
张师诚巡抚办案多年,靠着一手出色的调查之道破获了许多重案要案,为何偏偏在这小小的龙溪县不灵验了呢?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林则徐听完张师诚的讲述后,忽然灵光一现,所谓不合常理之处,若是反过来思索,其实就合了情理。
那便是,消息确实没有走漏,而张师诚派遣的暗探排查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异样。
因为盗贼本来就不是来自民间,而是官衙内部之人,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他会掌握一手信息,并对官府排查路线如此心知肚明。
而张师诚也是心思缜密之人,一经林则徐点播,思路瞬间变得开阔起来。
但知晓消息的公职人员也不算少数,如何不打草惊蛇的一一排查,也是个难点。
只见林则徐微微一笑,又献上一计。
巧计捉贼
原来,根据与老师的交谈,林则徐已经大致锁定了大盗的出身。
他判断此贼人身手矫健,一定并非是普通文职或拳脚不通的小衙役。
而且此人对城中富户家中地形路线颇为熟悉,应当是有些门路和地位之人才能办到。
因此林则徐大胆地将犯人的范围缩小到龙溪县的高阶善武官员身上。
他笑着对张师诚建议道:“您可以来个欲擒故纵之计,先宣布此案暂缓审理,把原有的巡逻人马撤掉,放松此盗警惕,再在重点怀疑的几个官员身边安插上亲信暗中监督。”
张师诚闻言思索了几秒,继而拍掌大笑:“此计甚妙,就依徒儿说的办!”
他临回去之时,还秘密调遣来了林则徐手下两位得力的捕快——童顺,钟文二人,令他们乔装打扮,悄悄潜入龙溪县去。
这两人皆是勇武过人的机敏之人。
白天的时候,他们便按照林则徐的提点,装成是来异乡看病的外地人,蜗居在客栈内不出动。
直到夜幕降临,二人才悄悄从客栈窗户翻出,分头监视着几个重点怀疑的武官动向。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一个黑沉无月的夜晚,童顺在县衙附近看见了一名形迹可疑的蓝衣男子,他体格强健,但穿衣却显得有些过分臃肿,行进之中似乎总是在左右观望着什么。
于是童顺一路暗随他来到一家富户门口,只见这人脱去外衣,露出其中的夜行服,一个翻身便跃了进去。
童顺见他把衣服留在此地,便知道他盗窃之后仍会回来,于是悄悄在一旁埋伏。
果然,几根香的功夫,此人背着装满金银珠宝的包袱翻墙而下,童顺高呵一声,提着刀劈了过去。
贼人被吓了一跳,但随即身形灵敏地躲闪开来,二人随即缠斗在一起。
此时天色渐亮,二人斗的你来我往,眼见着短时间内难以取童顺性命,黑衣人只得虚晃一枪,扔了累赘财宝仓皇而逃。
而童顺也若有所思地盯着黑衣人逃跑的身影思考良久。
他回去后,立刻将晚上的见闻与张师诚细细描述了一遍,还重点讲了自己对此人颇感熟悉,好像曾在何处与他打过交道。
张师诚与林则徐二人书信沟通过后,立刻又定了一出“引贼出洞”的妙计。
只见第二天天色刚刚大亮,张师诚就携一众官兵,风风火火来到县衙。
当时的苏希东正与李栋交谈着政务,张师诚一声令下,官兵便当着李栋面将苏希东就地扣拿,宣称经过调查,他就是盗窃案的实际操纵者,要将他押送到张师诚的大本营,也就是省城福州去问责治罪。
而作为苏希东的上级的李栋也需要一并前往去担任陪审。
李栋神态轻松的一口答应下来,一路上吃吃喝喝,好不快活。
谁知,他刚一踏入福州衙门内,就被早就武装待命的官兵所捕,而一路戴着手铐被押解的苏希东,则被解开了镣铐。
众人将其团团围住,童顺更是冷哼着问:“江洋大盗李栋,你可还记得我?”
原来,这李栋本身水匪出身,靠着在海上掳掠积累了不少的财富,童顺就曾因剿匪与他过过招。
后来他因为偶然结识了大官攀上了高枝,便凭借多年积累的财富买了个知府的官职。
可知府每年的供银与他昔日实在难以相提并论,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眼见着龙溪此地富饶,富户颇多,李栋起了歹念,于是又在此地重操起了旧业。
就这样,李栋靠着白天人模狗样的装作“青天大老爷”伸张正义,晚上溜门撬锁的打家劫舍狠狠捞了一大笔。
他还借助人们“灯下黑”的心理惯性,在官府面前上演了一处“贼喊捉贼”的戏码。
若不是今日被林则徐与张师诚识破,并用计擒拿,恐怕他还要继续兴风作浪下去,哪怕被抓了现形,也能靠高超的身手逃命。
结语
此案一结,龙溪县人人都对林则徐与张师诚的明察秋毫赞不绝口。
而林则徐在案件中表现出的智谋更是令众人佩服不已。
谈起林则徐,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他“虎门销烟”的英姿。
其实林则徐除了此项壮举外,也有很多其他的功业建树。
作为贫家子弟出身,他一直心系最底层群众,在任上,他亲力亲为,改良了一些民政司法的弊端,清理审查积压的旧案冤案,被百姓们颂为“林青天”。
他的社会改革,诸如兴修水利,改革币值等,都切实的福泽了广大人民百姓。
可以说,林则徐是那个民主自由还未普及的时代里,人民权利与利益的捍卫者,值得后人传颂敬佩!
参考文献:
[1] 葛静波,林则徐形象在近代的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2017(04).
[2] 薛桂芬,晚清巨人传——林则徐[M]哈尔滨出版社.
[3] 党雪晗,浅谈林则徐——一位爱国主义者的前世今生[J]时代人物, 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