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类的行为模式多种多样,人性更是错综万千,每个人都不同,那决定我们做出不同行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人性的根本又是什么呢?
在第一课宇宙的出现中我们就说过,越早形成的规律越难以打破,对我们的影响就越根本。物理时代的四大力,根本无法改变。接下来是化学时代,生物时代,哺乳类时代到我们早期人类,留给我们的印烙一个比一个小,范围一个比一个窄,但是呢都非常严格,很难去突破。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对我们的影响巨大。早期人类留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人性。
01 从性善恶论来理解人性
中国的古人对人性的根本问题也是做过专门探究,最基本的两种看法是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还有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但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误的呢?可以下一个结论是二者都是片面的,他们只是看到了硬币的一面,而没有看全面。性善性恶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因为标准不一样,判别也会出现差异。就像同性恋,一开始大家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是精神病,但现在同性恋也逐渐被接受,甚至也可以结婚。这和国家的文化,宗教的信仰,社会的昌明有很大的关系。人性究竟是善是恶,全取决于标准,在哲学上叫做因然而不是实然,不是实际上是这样的而是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善恶论意义不大。那么对人性真正有意义的观点是什么呢,是人的本性是先天存在还是后天习得的?
02 都市丛林里的原始人
这里要明白一个概念,人性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塑造的,本有也本无。有些是刻在基因里的,是遗传密码,千载不变,但万年就不一定了,而十万年是一定会变化的。人性和环境一直都是针锋相对,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基因会针对所处的环境做出应对的策略,以寻求生存和繁衍。我们是原始人,但我们是生活在现代环境的原始人。我们的环境不一样,我们是都市丛林里的原始人。
我们有石器时代给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所适应的环境是石器时代,但这个身体和大脑创造了今天的文明,这个文明又改变了环境,同样也给我们的进化带来诸多的悖论和矛盾。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营养摄取。亿万年来我们所处的都是物质匮乏的环境,营养地摄取是远远跟不上身体所需的,所以我们有储存能量的习惯。遇到肉、糖、高热量的食物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多吃、猛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吃多了还可以转化为能量存起来。这是我们祖先在长达700万年的饥荒生活中留给我们的一个本能。但今天我们早已营养过剩,但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营养不够,不吃到满足不会心安。这是700万年前遗传下来的对营养想要过度摄取的欲望。以前摄取总是不够,即便过度摄取还是不够,现在是少量摄取都超标,但在欲望的驱使下还是过度摄取,所以肥胖啊高血压等各种富贵病就来了。而且不光是高热量的食物是这样,其他的也一样如此,例如盐。
古时候的盐是特别珍贵的,因为提取的方法难,而稀缺造成珍贵。在罗马时代,古士兵的工资就是以盐作为标准的,细看我们今天工资(salary)就是源于盐这个单词。在以采集、狩猎为主的部落时代,人类个体平均每日摄入的盐量少于3g,而现在是平均10g以上。日本有个秋田县,自古以来就喜欢吃盐,随着盐提取技术的发展,食盐产量大大增长,但他们还是保留多吃盐的传统,平均每日摄入量为27g。我们知道食盐摄入超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患中风和高血压的概率增高。所以秋田县出现中风和高血压的概率高出日本平均县2倍以上,死亡率非常高。
人类大量摄取能量和身体必需品的直接原因是饿,想吃,所以就会摄入。根本原因是吃这些东西能带给自己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的机会。人类为什么偏爱甜食,因为甜的果子里有糖可以补充能量可以找到更好的异性来将基因遗传下去。人类为什么讨厌苦,因为苦的果子大多是有毒的,对生存是有危害的。
我们在吃饭时不会想到生存繁衍,但生存繁衍却决定我们的吃饭方式。所幸我们的人性既是先天也是后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弥补先天的缺陷。现代的知识教育我们要少吃,还要吃得健康,还要保持运动,这样才能摆脱古人给我们设下的陷阱。我们的身体有着先天的限制,但也不是无可救药的,和我们的大脑进化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的情绪来自于大脑的内核,来自于爬虫脑,这是爬虫时代就有的功能。进化的原则并不是把原来的一切推翻重新设计,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叠加新的程序。我们到现在都保留有原始爬行动物的情绪内核,我们的恐惧、战斗、逃跑等功能都源自内核。爬虫脑的外层又发展出很厚的顶叶和额叶的脑层。外层脑可以让我们思考,进而控制内层的本能。我们的一切行为模式,我们的基本人性都离不开生存和繁衍这两个基本要素。吃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繁衍,繁衍更重要,那么早期人类在繁衍上又留给我们什么样的重要而深刻的基因代码呢?
03 动物的繁衍策略
人类的生存繁衍策略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刻在基因里的原驱动力,非常重要。有比较才有差别,说人类的繁衍策略之前,先来看看动物的繁衍策略。生命起源于海洋,我们最早的祖先也是从海洋中诞生,那就是海中的鱼类。我们知道,要想将基因遗传下去,就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鱼类是怎样做的呢?鱼类的繁衍策略靠的是几亿个精子和几亿个卵子的随机结合。精子很小,卵子很小,孩子当然也很小,所以我们看到的鱼子都非常小,这样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只能以量取胜。但这样是不经济的,会有大量的浪费,环境的压力是巨大的,资源是匮乏的,所以得找对策。于是动物进化出雌性有很大的卵子在子宫里,卵子有丰富的营养,而精子进化出尾巴可以游进子宫里。卵子的任务是提供能量,精子的任务是找到卵子。所以人类男性一次喷射出来的精子数以千万计,而女人一个月一般只有一个。那问题出现了,精多卵少,这在生物层面的交换是不公平的。我们知道交易的原则是公平,但精子是众多的、廉价的,而卵子是稀有的、珍贵的,出现第一个不公平。雄性用很短的时间让雌性受精,雌性要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消耗很多很多的能量才能将受精卵怀成胎儿,并生下来,这是第二个巨大的不平等。以人类为例,男性一年可以让三百多个女性怀孕,一年有三百多个孩子,女性怀胎十月,一年最多几个孩子。精子和卵子是极度不等价交换,但又必须交换,那怎么办?导致了雌性和雄性完全不同的繁殖策略。
先来看雄性,在动物界中雄性存在两种基本的繁殖策略。第一种是以黑猩猩和长臂猿为代表的,让精子在雌性体内进行精子战争,获胜者得到将基因遗传下去的机会。第二种是雄性之间直接PK,获得土地领土和资源的控制权,然后领地范围内的交配权由胜利者独享,所以雄性的体格一般都比较健硕。而人类二者兼有,人类精子中有些精子生来就是为消灭其他精子而存在的,人类也出现过占山为王的例子。所以人类中男性体格一般比女性大,体积为1 .1~1.2倍。
而雌性的对策也一样有两种,第一提供附加值。动物界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叫屎壳郎,喜欢堆粪球,球里有蛋,这个蛋对雌性有好处。所以哪只雄性屎壳郎堆的球又大又圆就选择哪一只。这是正常的,有一种最惨的动物叫做螳螂,雄性螳螂一般在交配完后都会被雌性吃掉。这是用生命来交换繁衍机会,所以不是适者生存而是适者繁衍。第二种是找优秀的基因,就像我们人类的女孩子要找高富帅一样。所以动物界有个奇怪的现象,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更好看,更花枝招展。公狮子的鬃毛,公孔雀的孔雀开屏无一例外都是用来吸引雌性的。
但如果一只雄性动物既没有附加值也没有华丽的外表,又确实想把基因遗传下去怎么办?雄性还有压箱底的一招,直接压迫雌性,用人类的话来说这是犯罪,是强奸。而雌性是怎样做选择的呢,是接受。因为雄性用暴力手段获得繁衍的机会,那产下的后代如果也是雄性,也会有暴力因子遗传,也可以获得繁衍的机会,所以雌性一般会选择接受。这里要申明一下,进化是为了生存,原则是繁衍,繁衍为王,即为了把基因遗传下去,用什么手段都是正确的,这是属于生物层面的胜利。
04 人类的繁衍策略对两性关系的影响
以上是大型哺乳类动物的普遍策略,但不是人类独有的。那人类的繁衍策略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不一样的根源来自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让产道变窄,婴儿不足月出生,而女性产后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甚至连照顾自身都困难,因而需要男性提供两样东西,一是保护,二是食物,这也是人类必须组成家庭的重要原因。而人类自古以来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资源的匮乏,食物的不充足,安全地方少。这时人类男性就表现出非常特殊之处,即为了将基因延续下去,就必须把这些珍贵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分享给女性。这是和其他雄性动物不同的,其他雄性动物只是付出精子拍拍屁股就走人,所以雌性对雄性的精子有各种各样的挑剔。但男人不一样,付出精子之后,还有一堆事要做,要照顾老婆也要照顾孩子,要撑起整个家,要为家努力奋斗。因此男性付出了巨大的资源,是远远超过卵子付出的价值的,而且女性是必须要男性照顾的,这是没有办法的。而根据等价交换原则,就必须要求女性回报。所以存在于动物界中的一条择偶规则——孔雀原则,不幸落到人类女性的头上,基因更好者更美。在动物界,雄性要花枝招展去取悦雌性;而人类刚好反过来,要求女性花枝招展去取悦男性,这是投资不平等决定的。人性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这也是我们一切行为模式的基本出发点。历史不是没有再起作用,只是换了另外一件衣服。
总结
历史的力量是巨大的,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身处的环境就是历史,过去人类留下的东西印刻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以至于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委,以为那就是天经地义的。其实不是,那是历史上的博弈留到今天的结果。清楚从哪里来,才知道将往何处去,这也是为什么读史明智的原因。那早期文明之后,人类又将往哪里迁徙呢,又将遇到什么样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