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文百日】
連續拆解喜歡的文章100天,分析結構、蒐集例子、摘記共鳴反思行動,總有一天,我也要這麼寫。
【拆精華】
擁有知識(和善用知識的知識)可助人即刻取用應急;而培養深度思考力,可助你創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魚與魚竿都好用,但長遠來看,我還是會願意在魚竿上多投資些,甚至不是魚竿,而是捕魚的心法技術,這樣,被丟到任何海域都都不怕。
【拆架構】
///普通勤奮者將勤奮的姿勢做得十分到位,但卻無法獲得理想成果,因為這些人的勤奮品質低落
///作者請讀者檢驗自己是在表演勤奮,還是想把事情搞定
1.表演勤奮的結果經常是投入大把時間,卻沒有換得理想的結果,進而抱怨時間不公平。
2.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時間資源發配到不同心智能力的人身上後,會有完全不同的發揮成果。
3.思維懶惰會造成低品質勤奮
以低品質勤奮者的生活場景舉例:
a.購買羅輯思維推薦書籍,但從來沒看完,因為買書總是比看書容易。
b.追求旅行,但卻說不出令自己滿意的旅遊動機。
///從基因層面來看,人類天生就不擅於深度思考
以快思慢想內容為例:
人自古以來就習慣用系統一進行快速且直覺的反應,因為這種方式就可以解決生活中大半問題。
///深度思考在當代的重要性
1.在知識垂手可得的世代裡,真正稀缺的是深度處理這些知識橫內化為個人智慧的認知能力,而這,也才是個人競爭力的關鍵。
2.在快速變動環境中,缺乏深度思考能力會造導致汲汲營營於過量訊息,無法跳脫低品質勤奮的惡性循環。
///深度思考能帶來認知升級
例子:
1.愛因斯坦說:「如果給我一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弄清楚這道問題到底是在問神呢。一旦清楚它到底在問甚麼,剩下的5分鐘就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2.林彪重視戰前調查研究,長期記錄分析敵營數據,充分做足事前準備,以在戰場上穩定應變。
3.林彪的「如何當一名好師長」九條原則之一-把問題各方面都想通透,方式為請小兵們針對情境提出各種可能問題,並找出其中最極端惡劣者的解決方案,實際應對時較不會手足無措。
4.孫子兵法「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意思是兩兵相接前,就竭盡所能蒐集所有渠道的訊息,反覆於腦中操演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思考如何應對,目的跟3類似,避免實際應對時手足無措。
///拒絕思維懶惰,做個經常願意練習終至慣於深度思考的人,這樣才能過著配得上自己努力的高品質生活。
【我反動:我反思行動】
以林彪「如何當一位好師長」的原則,檢視我近期面試與學習經驗。
1.「要勤奮」
簡單說,就是不能懶。
想到Taylor老師說的,設計師一定都面臨過一個狀況,那就是看著自己的設計,明明有不滿意之處,卻因為懶而不去把它做得更好。
老師說,這個習慣必須改掉,必須對自己的設計品質堅持,不只堅持做到最好,還堅持不斷問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好,這是進步的關鍵,學習從來就不是輕鬆的。
也想到之前實習,有時會把任務分配給組員,我只負責看大家交上來的成果,做點修整和統合,後來發現,這會降低我對問題的敏感度,例如測試回饋,android部分我直接交給組員,看完他們的回饋後,自己才嘗試動手操作找問題,這時我找到的問題就很有限,而且被先前看過的回饋給制約了,但後面ios部分,當我自己逐一動手操作時,就發現找到非常多問題,且這些問題較不帶有別人的影子。
其實最後一週,當我也實際動腦動手參與我的回饋文件撰寫,與新版手稿繪製,才發現我藉此對產品架構與細節思考得更加深入,也發現更多必須處理的問題。
例如:這頁該放甚麼資訊?為甚麼放A不放B,這些資訊可以怎麼呈現?是一次展開還是用切換鈕讓使用者自行切換參照?哪種比較好?為甚麼?
2.「要調查研究」
與G公司和S公司的面試反映出我調查研究不夠徹底的問題。
G公司
不清楚G公司零售行銷分析實習生「具體」工作內容,電面的時候才知道對方非常重視「對零售有一定興趣與認識」這項特性、以及實際工作時要顧店。
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抱著非上不可的決心,在職稱與公司間沒有明確取捨,不然我申請內容行銷實習生上的機會遠比此高,因為我有經營個人部落格的經歷,以及現在拆文百日持續輸出內容的養成。
S公司
1.培養預想下一步的能力
明明發現對方沒有看過自己的履歷,為何不主動向對方確認呢?你當時就應該預想面試現場,如果對方沒看過你的履歷,那會是甚麼情境?老闆要在面試現場花時間看你的履歷?老闆對你的了解程度會有多少?
2.練習在面試時同步偵測對方期待與需求
沒搞清楚對方在意的是甚麼,劈頭講自己對工作的期待、對公司的認知。
發現這好像是我面試兩家公司時的共同問題點,若我對實習的期待與公司對實習的期待不相符,就不易成交。
以G公司為例:我說自己對行銷分析非常有興趣,完全沒提到零售,但對方同時也頗在意的你對零售業有無認識與熱忱。
但對方可能希望你對零售/分析/行銷這三項的關注/能力分數為10 10 10,你卻給出0 10 10,那匹配度就稍低且分布不平均。
以S公司為例:我說自己對使用者研究很有興趣(這邊可能就開始偏題),想學習結合數據與質化資料,精進使用者體驗,但聊到最後,問對方對實習生的期待,面試官希望讓實習生完整參與產品開發循環,從想法、設計、coding、推出、蒐集回饋修正,所以若能重來,確定自己想得到此職位,我會改將使用者研究、介面設計作為引子,而非重點,反倒是強調因為這些經驗,推動我想更全面地了解產品開發的每個環節,從我較擅長的研究與設計延伸至對方的期待,可同時帶到skillset,也滿足對方對實習生任務的預期。
同時,參與完整開發循環,需要跟不同部門有大量溝通,時間心力投入量也是收人指標,我當時開的時間較為保留,看到老闆思考許久許久,若當時見機積極點說願意增加,結果或會不同。
【下次記得】
在面試當下,探測面試官在意的點,例如:對此職位實習者的期待?對公司的想法?對實習內容的規劃?
_每個回答都有問句作用,你說出的每句話,都要可以蒐集到更多關於對方有價值的資訊。
試著問,不要亂猜,如果不方便直問,可先回答肯定打中的內容,順帶詢問對方,請對方帶出他的想法,規劃自己下一步該怎麼回答,而下個回答,依舊是一枚引子,直到你探測到對方最核心的點,再大膽敲中,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霹靂難,需要經驗、考驗耐力,同時必須不斷放棄預設思考,因為人性雖有共通點,但每個人依舊都是個全新世界。
回答對職位工作內容的期待時越大程度呼應對方的期待,甚至超越期待,交易成功率越高,所以了解對方的期待,在自己與對方期待間建立平衡,是達標關鍵。
若不知對方期待,從職稱名字出發比較保險,盡量以此為架構把自己的能力裝填進去,而非以自己的能力作為架構,把對方想給你的工作內容塞進去:remember,以使用者為中心思考,面試官就是你的使用者。
林彪「如何當一位好師長」原文
///要勤奮
机会主义和打败仗,常常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组织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家,懒的结果。因此,不论大小指挥员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劳累,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事情没有做好以前,不能贪闲。贪闲就隐伏着犯错误的根子。什么事都要心中有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調查研究
调查研究工作要贯串在各项工作中,要贯串在每一次战役、战斗的整个过程,反对打莽撞仗、糊涂仗,反对急性病,反对不亲自动手做调查研究的懒汉作风。特别是敌情,必须切实摸透。因为敌情是活的,敌人必然会极力隐蔽、伪装他们的真实企图和行动。要尽一切可能不间断地侦察,查清敌人的部署和动向,看他扮演什么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主力还是非主力?是骄兵还是败兵?能集中多大兵力向我们进攻和阻挡我们的进攻。查明敌主官的特性,看他惯用和擅长用什么战法,根据他当前的企图判断他可能采用什么打法,等等。
只要摸清了敌情、我情、地形的底,决心就快,就硬,就坚定。就不会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住。如果情况不清,就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坐失良机,或者勉强下了决心,一遇风吹草动,听到畏难叫苦和不正确的建议,就容易动摇,可能一念之差,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