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弃者难,弃者亦难
2016-05-18 ... 匝记倌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鼓励做一件事就要坚持下去,执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却从来没人告诉过我们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弃,至于为什么,我猜想是觉得放弃是本能,或者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所以不需要学习吧。
其实之前我从来没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哪怕失败100次,也要101次燃起希望之火,直到达成目标为止,这才是正面的范例,才是值得被宣扬、被学习的。
直到前几天,我去参加一个培训。我们一组11个人,要求在8秒内依次从头到脚通过一个圆圈,那个圆圈类似呼啦圈,但是要小一些,一个比较壮的男生直接套下去掌握不好角度就会卡。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找人试试这个游戏,看看做不做的到。规则是如果失败,组长接受惩罚,俯卧撑10个起,再失败,翻倍,我们组长做到了160个,当时有男生陪着一起做的,有女生看不下去掉眼泪的,组织者让各组组长去商量要不要继续挑战,所有组长都士气高昂的说要。结果是又一次的失败了,到后面一轮要罚320个的时候,只做了几个,组织者就叫停了,因为那个场面,实在没法继续了。
我当时就开始思考这样的坚持真的有意义吗?如果组织者不叫停,我们会自己说放弃吗?好像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人出来说放弃,他就是loser,就是知难而退,就是没有斗志,是应该被全世界批评教育的对象。这样看来放弃似乎比坚持更困难。因为舆论的天枰不会偏向你。结束的时候已经快凌晨一点了,我可以想象如果坚持到天亮,我们很大可能是能够达到目标的。但是到那个时候即使做到了又有什么意义?整个晚上都在现实的挫败和为自己营造的希望中挣扎?我不知道。成功就罢。如果结局还是失败呢?长时间的沉浸在低落的情绪之中?
所有的坚持都是有成本的,我第一次有如此清楚认识。在游戏中不过是体力的惩罚,在生活中可能是精力的耗费,可能是时间成本,可能是机会成本,甚至是一次次失败的打击,这些可以说是交换一个结果的筹码。至于中间多次失败的后果或许是你独自承担,或许别人还要为你的选择无故受累。承认人和人就是有差距的,有些事自己可能没那么容易做到,有那么困难吗?可能还真有。
大四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想要出国读master,考托福考了一年多,成绩也没有什么起色,他很苦恼,自我怀疑,周围所有人都安慰他说下次可能就过了,你再努力一点就好。真实的下一次结果是怎么样的,谁都不知道,但我们总是怀着美好的期许,至于那个美好是不是海市蜃楼,你要再一次穿过荆棘才能知道。
我从没跟他提过考虑一下其他选择,人生其实还有很多路可走,二十岁出头的我们还有选择的资本。因为这样说好像就是我觉得考托福这件事,是一件他做不到的事。不,我从没这样觉得,我相信他。即便三次五次不过,但是只要坚持考下去总会过。只是我觉得这样的坚持也许已经失去当初的意义。转一个弯,这些时间也许你能会在另一件事上收获成就感。更何况周围的朋友已经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只有自己未来的路还迷雾重重的时候,你还能平和地看待一切吗?也许,有点难。别人的人生道路,我自然无权干涉,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已。
也遇到一些人,在爱情里坚持,喜欢上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苦苦追求,几年青春都搭在里面,再提起,除了哀叹,一无所获。不过在感情里至少我们还会为自己设一个期限,我再等三个月,半年,实在不行,等他结婚,我就放弃。但是生活里的其他事或许就很难有这样一个清晰的节点了。一定要拿着一手好牌,把自己逼到无路可退才好吗?凡事给自己留点余地,不就能活的没那么累吗?
我从不教人轻言放弃,只是反复尝试,不断失败,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再也无计可施时,是不是可以不要再急于去做,而是坐下来思考一下,我有没有其他的选择,这是不是我非做不可的事,我还能承受的了次数不可预估的失败吗?如果回答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那就是你该去到的方向。
一路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走来,看多了争强好胜,勇争第一的种种,偶然认识一个朋友,不争不抢,也不给自己太大压力,做好分内的事,从不超额完成任务,极少抱怨,有空读书旅行,活的轻松愉快。我也不觉得人家不乐观,不正能量,反而有几分羡慕那份超脱。
承认差异,正视差异,或许不是失败,而是理智,是认清自己的第一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我因为困惑,从文章里的那些个问号你可能就已经感受的到了,跟一些朋友聊起过坚持与放弃的问题,还是持主流观点的比较多,也有一些觉得及时止损才是上策。我一直自问,这样的人生观是不是有些消极,是不是那种拥有看到前面是铜墙铁壁也要冲过去的决心的人,即使失败也值得更多的喝彩。
这个问题无解,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唯一且正确的答案。
我不会强加给你任何的价值观,我也自知没有这个能力,如果看完,会带给你哪怕片刻的思考,那就是我最大的期望。
可望不可即是 你遇见我
可望不可即是你 遇见我
每周不定期更新,欢迎来看我啰嗦!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匝记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