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绪、心理、行为,各个层面都跟我们的专注度有关联。
在行为技巧方面,有一串管用的钥匙,就是健康的习惯。
要养成健康的习惯,首先要有冷静而专注的生活方式。
那怎么才能养成冷静而专注的生活方式呢?
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睡不够觉,人是没法专注的。
要有优质的营养,营养不足也影响专注力。
明智地运用刺激,到了半夜还来杯咖啡,就有点不明智。
适当的健身,对专注力有利。
有放松和娱乐的时间,放松和娱乐有助于产生感激、幽默和信念。如果一个人常常愤恨,常常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他不会活得愉快,也放松不下来。当一个人能够不断地感激“我运气真好”“大家对我都挺好”“这个社会环境对我真宽容”时,就会容易放松。
有幽默感,还能有点信念,我们的心情会更好。
再有就是,寻找良师益友。孔子讲:“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样的好朋友、好老师,我们会受到很大影响。
养成井井有条的生活习惯。常常看到有的人在生活当中乱糟糟,很多东西到处乱放,哪怕是很简单的一张纸片、一张没用的旧挂历,都不舍得扔,致使家里东西越堆越多,不乱才怪呢。
对于一个家庭,如果都不善于清除,生活就没法清爽。学会断舍离,学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化,变得井井有条,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数字时代,我们究竟如何应对专注度不足的问题,就是要小心干扰和信息过载。因为数字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过载,我们每天被大量的信息“轰炸”,我们需要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简单化。
如何处理干扰?
尽量使用大块儿的不会被打断的时间做重要的工作,今天有三个小时,我把手机放进抽屉里,不看手机,只做一件事。
分辨干扰中有多少是工作的,有多少是休息中的。
在办公桌的正前方设置一个提醒,记录下正在进行的工作,这样可以在受到干扰后很快返回正常工作。在桌子正前方贴一张提醒条“写文”,有事离开再回来,看见“写文”二字,赶紧接着写,试一试,挺管用的。
限制那些与工作无关的干扰”,学会说“不”,学会拒绝。
用“自我对话”钥匙引导自己返回正常工作。
不要给自己留下大量的、未完成的工作,好像身边有很多线头,这些线头都未结束,没有画上句号,这些未完成的工作会使我们内心抓狂。因为当一件事没结束的时候,它就老在我们脑海当中盘旋,或者会忘记,耽误事情。
我们看到饭店服务员上完菜后,把那个上过的菜划掉,这个划掉的动作就代表着结束了一个菜,完成了一项任务。
我们平时也常会有这种体验:有些事情很小,处理起来可能就是一分钟或者是几十秒,发一条微信就结束了,但是因为我们懒得发、懒得做,致使那件事占有我们头脑中大量的空间,就会觉得有事没完成,有好多事在那儿堆着,都没做完,致使心情烦躁。
人一天中最清爽的感觉,就是啥事都没了,心无挂碍,没有事好想,代表未完成的事都做完了。
多多训练自己的洞察力。主动地使用电子设备,而不是被动地使用。在自己规定的时间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完全无聊的不再看。
不沉迷别人的评论,因为评论无穷无尽。
有计划地看书是锻炼参与性注意力的良好方法,因为有主动性。
看画展也可以训练注意力,名画当中的很多细节是我们根本看不到的。真正会看的,一幅名画就能看一天。
盯着一幅画看,注意画里的细节,很多警察的训练都是看画,把他们训练得像福尔摩斯似的。
还要警惕信息疲劳和信息狂躁。信息过多会导致我们疲劳;信息过多会导致我们狂躁。
明星出新闻了,开始兴奋地“吃瓜”、兴奋得睡不着觉,这就是明显的信息狂躁。它给我们带不来任何东西,只带来一些兴奋感。少吃瓜,少参与这些信息狂躁的行为。
如何与网络打交道,“设定时间限制”,时间不能设定太长;眼前放一个时钟,时间到了,还不想做自己计划的事情,问自己“我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么做?”“我为什么还在刷视频?”“我为什么现在没有去读书?”“我为什么现在还没去工作?”
友友们,试一试管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