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理解为虚,尊重为实。任何时候,若能优先把尊重放在前面,既不盼着别人来理解自己,也不强求自己要去理解别人,这其实是一种很实在的,与自己达成的和解。
1、看见
看待事物要尽量运用完整的视角。
方法是:要么去看见细节;要么去看见整体;要么去看见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
细节之内,还有细节;整体之上,还有整体;事物的联系之上还有各种变化和轮回;一切皆在秩序之内。
一滴水,可为雨、为冰、为雪、为气、为云、为污泥,为荷花,也可为人的生命。
有比水更伟大的阅历嘛!
有比水更大的痛苦和幸福嘛!
有比水更无休无止的轮回嘛!
有谁比水更安心于自己的命运嘛!
水自己说:哪来的这么复杂,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自然而然罢了。
一个观点,就自带着一种局限,不带观点而进行纯粹的观察,这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智慧只是帮助人去更多地看见,但从不帮助人去得到。
一种“看见”即是一种解放,一种“得到”往往会变成一种束缚。
2、镜子
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任何关系都是自己的投射。这个世界不过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人所喜欢的对象,投射出一个值得喜欢的自己。
人所厌恶的对象,投射出一个让人厌恶的自己。
这个世界让人厌倦,其实是无法更新的自己,让自己厌倦。
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帮助人得到各种各样的自己,新事物会帮助人得到一个新的自己,重复的事物给人一个重复的自己。人生智慧的精髓,并不在于人怎样去认识事物,而在于人怎样去领悟与这些事物在一起时的这个“人”。
3、人生是一个过程
智慧给人诠释出来的,是我与“我”的距离,我要抵达“我”的过程,我要成为“我”的代价,我的形成与我的本质,最高处是我的喜悦和我的更新。
智慧所诠释的是一个人关于“自我”的,最确定性与最不确定性的完整表达。
智慧其实就是一个人实现自己、完成自己的过程。
人生是过程之中的人生,是不断发现自己,靠近自己,完善自己的一生,生命不息,这个过程就不能停止。
要从这个过程中去学习,从一切经历之中去学习,从自己的生命中去学习。
完整地接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呈现给自己的一切,成熟的主要成分是“与自己和解”,智慧的主要成分是“没有内心的冲突”。
人生最终的方向,不过是尽量去靠近自己内在本来就存在的,那个完美的灵魂罢了。
4、平凡和普通
与任何人相处,都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与自己独处,则必须把自己当做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对待。
与自己相处,尽可能去“例外”,这是在创造;与别人相处最好收拾掉自己的一切“例外”,这是在守拙。
“忘我”“无我”皆是高级的智慧,证明人可以融通万物。
“我”得从认识自己中来,从认识自己的习性中来,没有先做到认识自己的人,是无法做到“忘我”“无我”的。
个性真正到了极致,就是无个性。
“我”到了极致,就是平凡和普通。
5、行为与习惯
思想只有在变成看待具体事物的角度之时,才不至于空洞无物。能落实在日常生活里给人带来快乐的思想,称之为:人生智慧。
智慧是一种行为而不是大脑中的思考,是日常点滴的生活,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智慧的本质,就是我们每天都在运用的内心语言,是这样的语言,在每时每刻向我们描述着自身的存在。
修行就是修改习惯,行为的习惯,内心的习惯,让自己的习惯更符合天地间秩序,更接近自然而然。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怎样做事,怎样与别人相处,怎样与自己相处。习惯可以诠释任何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可以解释任何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智者拥有的是能够承载智慧的行为习惯,而非仅仅是智慧的思想。
6、独立
任何人都本该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但是多数人都感受不到自己是一个完全的整体,把这种“单独感”感受为孤独感,找不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意义。向外寻求的完整是永远也得不到的,人与孤独感和解的正确方式,正是孤独本身。
从自己身上出发去得到存在感,而不是从别人的认同中找存在感。
独立有三重境界:生活上的独立,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精神上的独立,不依赖于别人而获得精神快乐;灵魂上的独立,把灵魂从“自我”这个东西之中释放出来,与万物融为一体,宇宙只是为“1”,只有一个境,这是最大的独立。
7、欣赏和有趣
一个人的敏感和细腻,只要一用对了地方,就是我们所俗称的“美好”了。
美好,不过是由自己主动挑选食材,再烹饪出来的心灵筵席。
敏感,是离智慧最近的东西,受困于敏感,即是愚蠢,享受敏感即为智慧。
万物都是极其敏感的,草感受到风就会点头,冷遇到热就会成雾,叶子失去水分就会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水流碰到阻碍就会跳跃和发出声响。
敏感意味着存在,运用智慧去诠释敏感则向人揭示丰富的知觉。
一个人把自己的敏感放置在“观察”和“欣赏”上来,观察即看见,欣赏即创造,创造即自我的更新,一个时常更新自己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世界对于他来说,也一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
“日久弥新”这个词汇,文学上的解释是:“日子长久了,感情却更加深厚了”,这有点牵强,没有诠释出“新”这个字的意境。不妨把这个词理解成:身边的环境和人都是旧的,即使光阴飞逝,自己的感觉仍然是新的。
人要与别人和事物抵达日久弥新的境界,唯有更新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不具备这种智慧的人,恐怕很难达到。
所以,敏感和细腻要去的地方是创造,创造的目标是旧物、旧人、旧的环境,旧的自己,旧的日常生活,让它们日久弥新。
生命的存在,必须要感受到乐趣。要找到一个能一直带给自己乐趣的人很难,要找到一件能一直带给自己乐趣的事,相对而言,容易。失掉人生乐趣的人,不是因为身边缺少了一个有趣的人,而是少了一件一直很有趣的事。
人类认知这个世界是无止境的,人们认识自己同样是如此,能够一直做一件让自己觉得很有趣的事情,既是认识自己,也是认知世界,这是一种很真实的精神价值,是把“有趣”镶嵌进自己的生命里,本来就是一种大成就。
人必须要给自己找到一件有兴趣一直做下去的事。
8、真实、真诚、真挚
但凡觉得自己付了代价的事情,皆能带给人丰富的感受。遗憾的是,人们在此时常常只盯着付出的代价看,而忽略去深入那些丰富的感受。事实上,深入感受皆能让人有所收获,而盯住代价只会放大代价,这样的代价背后一片虚无,什么都不会有。
所谓的智慧,不是相信要付出才会有收获,而是把一切付出皆视为收获。
生命的意义其实就是享受,享受自己的日常生活,享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
“享受”这个词的语境,与“真诚”这个词的语境其实非常接近,人在觉得自己是在享受什么事物的时候,内心是极度真诚的。人真诚地去对待生活,真诚地做一件事情,真诚地去对待一个人,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享受的过程。
用心去体会这个逻辑,不难发现,其实“真诚”就会让生命绽放出意义。
9、理解与尊重
世上有愚笨的人;有聪明的人;有愚昧的人;有中庸的人;有虚伪的人;有真诚的人;有智慧的人……
不难意识到,若是少了某一种人,另一种人就不可能存在;若是没有无知和愚昧,聪明和智慧就不可能存在;若是没有与我相反的人存在,我就不会存在。
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另一个人,你理解的也只能是你想理解的和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做到相对的理解,世上却无绝对意义上的理解,一个人不可能被另一个人完整地理解,这是人人都生性孤独的源头,又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力量。
世上没有任何两个人,人生的前提和条件是一样的,双胞胎也不行。你根本看不见我的前提,我也根本看不见你的条件。
理论上,人只能完整地去理解在同样前提条件下的人和事物,绝对意义上的理解只限于愿望和理论。
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所说的要“相互理解”,其实并不是指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理解,而是指对每个人不同的前提和条件的理解,这正是我们常常说的“尊重”。
人与人之间,理解为虚,尊重为实。任何时候,若能优先把尊重放在前面,既不盼着别人来理解自己,也不强求自己要去理解别人,这其实是一种很实在的,与自己达成的和解。
10、平静与敬畏
人们追寻智慧走到半路的时候,总误以为自己是智慧的主人,此时最容易被自己所蒙蔽,所以智慧才会分出各家各派来。就像是分门别类的科学一样,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小到分子,大到宇宙,若能抵达高处,不难发现殊途同归,大家说的不过是同一件事,看见的也不过是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侧面。
真理早就存在,人们只能是去发现而已。
古老的灵魂早就存在,人们只能是去运用而已。
真理和灵魂都让人平静,让人热血沸腾的,是欲望和谬误。
“知觉”到了一定程度,确定可以带给人以平静。
“知”到了一定程度,就能看到自己的“无知”,无知一旦被自己所知觉,就是心生敬畏。
所以,谦卑和敬畏并非是智慧,它们是智慧的甘甜的果实。
最后:
生活建立在独立之上;做事建立在兴趣之上;思考建立在自由的视角之上;领悟建立在经历之上;修养建立在真实之上;关系建立在尊重之上;幸福建立在细节之上;财富建立在内在的丰富之上;智慧建立在以上这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