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今天的课程,我想跟你分享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金融理论。这就是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
其实我想很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投资组合理论。我在前面的课程里也跟你介绍过,所谓投资组合,就是投资在很多而不是单个的证券上。因为很多证券可以进行风险分散,所以如果一个组合够大,就可以把单个证券的个体性风险全部分散掉,这样就避免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危险。
这种风险分散的概念,我想在很多同学心中都是深入人心的。但是,让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地方,其实并不是马科维茨的这个理论最闪亮的地方。
这个理论之所以被尊称为“金融学的大爆炸理论”(the big bang of modern finance),是因为它把数学语言引进了金融,然后创造了一套属于金融学的方法论。而这个方法论非常牛,它把金融学放到了一个量化的框架里面,让金融成为了一门数据驱动的科学,也成为了社会科学里面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学科。
一、让抽象概念变得可计算
可能有的同学还是问,什么叫做创造了一套金融学的方法论?这种词语“不明觉厉”。你要是不明白这个事有多牛的话,我给你举个例子。
很多同学都看过《X战警》吧,里面有一个叫罗根的变种人,他有延缓衰老和极强的自愈能力,然后他的双手还可以伸出骨爪。后来他的骨骼无意中被注入了艾德曼合金,从此骨爪变成了无坚不摧的钢爪。变种人罗根变成了超级英雄金刚狼。
为什么跟你说这个例子呢?马科维茨的理论之于金融学,就像这次合金注入,把罗根变成了金刚狼一样。它让金融学从此脱离了简单的贴现计算和价值分析,变成了一门高度数据化和结构化的学科。
好了。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科维茨理论究竟在哪几个方面对我们的金融学注入了艾德曼合金?
你看,首先它把一个抽象的风险概念转化成了可计算的变量,然后创造了一套风险收益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然后这个框架从此成为了金融学大厦的基础构架。
这个事是这样的。在马科维茨之前,也就是50年代之前,都知道金融市场有风险,但是对风险的认识特别地模糊,虽然知道它存在,但是你既不知道怎么衡量,也不知道怎么计算。
当时马科维茨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然后他就意识到,作为投资者,我们在说投资风险的时候,其实没有关心那么多,我们并不关心这个企业到底如何。我们的内心真正关心的是,我们能不能从这个企业、这笔投资里面赚钱。
所以用金融语言来说,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好了,那既然是不确定性,我们就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了。
你看,马科维茨就把证券的价格波动视作了数学的随机变量。那么期望收益率就是这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而风险就像我在前面课程里给你讲过的,可以用随机变量的分布情况来描述。所以如果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话,那风险就是方差,也就是收益率偏离均值的幅度(相关课程:108|衡量风险的三个测度:方差、偏度和肥尾)。
把这个投资收益看作一个数学的随机变量,然后用这个数学变量来描述它的收益和风险。这看似简单的一步,把一个抽象模糊的事物变成了可以精确描述的数字。然后形形色色的投资者的问题马上就简化了。
原来大家都在考虑我要怎么进行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现在变得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一个数学规划,算出我们该在哪些证券上投多少钱,也就是哪些组合使我们的投资风险最小,或者说使我们的收益最大。
从马科维茨这个理论开始,风险收益权衡的分析框架正式成为金融学的基础分析框架。大半个世纪以来,不管我们的金融学发展到多么高深的地步,不管它的数学公式发展得多么高深艰涩,所有的金融决策的基础概念一点都没有变,就是围绕着如何减小风险,增大收益来进行的。怎么给金融资产定价,也就变成了寻找和风险相适配的收益。
二、现代证券投资行业的起点
它更牛的地方在于什么呢?它不但创造了这个学科的基础,还相当于创造了一个证券投资行业。
因为基于马科维茨的这个框架,证券投资等于就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在马科维茨之前,原来的证券投资,基本上都是散兵游勇式的个券分析,在马科维茨之后,证券投资就演变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体系研究,就慢慢地变成了专业化的证券投资行业。换一句话说,这个理论不但是这个学科的起点,也是现代证券投资行业的起点。
在50年代之前,大家的证券投资都是什么样子呢?都是针对各股做投资分析,属于手工作坊时代。像我们很熟悉的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之父,他就是证券投资手工作坊的佼佼者,或者说艺术家。马科维茨的理论出来以后,大家都意识到,证券投资不仅仅是一个分析个券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寻找最佳组合的过程,它是需要全局式的,大量计算和分析的。所以从这以后,单兵作战的时代就慢慢地进入了尾声了。
比如说马科维茨理论中,要你算出一个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组合,这个组合在我们金融学的语言上被称为“有效前沿”。真正要找到有效前沿,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的,而是需要人们对市场上的所有证券进行分析和数据输入。
你看,市场上有几十只股票的时候,你进行个券分析还可以。现在市场上有几千只,甚至上万只股票、债券,还有黄金、各色的投资品。而且你要算出每一组的联动性,这不是说几十次、上百次、上千次运算,而是上百万次、上千万次、上亿次运算。这种输入不是人手可以完成的,必须靠计算机来完成。而且它不但对计算机的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也对证券分析员的专业水准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这之后,华尔街很快就意识到这个理论的重要性,很多投行就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始研究数据做线性规划。
我们都知道,一个现代产业的形成,一定是基于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的,不可推广,不可复制的东西、产品和服务都没有办法形成产业。最多就像我们开始说的,停留在手工作坊时代。
这个方法论对于我们金融服务行业而言,就像模具和流水线对于工业生产一样,它是可以复制,可以推广,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形成一个产业以后,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也被大大地提高,全球的资金的配置也变得更加有效了。
所以说马科维茨的这个理论,不但提供了风险分散的具体解决方案,为未来的资产定价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分析框架,形成了一套方法论,使得我们的证券投资朝着专业化和细分化的方向发展,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行业。
所以这就是我一开头跟你强调的,马科维茨理论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就是一个关于风险分散的理论,它其实是一个划时代的开端,它把我们的证券投资从个人作坊时代推进到了流水线的工业化时代,也把证券研究从民间学问推进成了象牙塔中的精英学问。
所以学术圈的人认为它是金融学的大爆炸理论,华尔街的人把它称为是“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
三、方法论对一个行业的巨大作用
现在你已经理解了,马科维茨的组合理论对我们的现代金融行业,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这个理论的原理并不是特别地困难,你可能通过我们上一次和今天的课程,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想强调的是,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一套理论框架或者方法论的话,是没有办法发展得很好的。
比如说中国的证券投资行业,就曾经长期地处于这么一个状态。
90年代,中国证券行业起步的时候,确实是引入了各种市场制度设计,以及各种有形的内容。但是,那时候既没有理论,更没有框架。9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中国基本上没有金融系,更没有微观方向的金融学习。当时证券行业就是仓促上马,然后就从基层的银行员工里面借调一些,还有招募了一些完全没有专业知识的人。
证券投资行业的一个传奇人物叫阚治东,在他的股市回忆录中,他说,“当时我们就是连涨跌停的幅度都是随意定的,关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定价完全没有听说过。
所以那时候的证券机构,和我们这种散兵游勇式的散户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没有一套理论框架的指引,所以整个市场的发展就是处于一个极度散户化的状态。直到现在,我们还老是说,中国的证券机构呈现出散户化的特征,其实这是跟我们的历史根源有很大的联系的。
2000年之后,中国的证券市场也不断地发展,进行不断地改革。而且后来随着大批的海归回流,各大高校就开设了以资产定价,公司金融为核心的微观金融课程,来培养人才。
现在,市场慢慢地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直到今天,机构散户化,也仍然是我们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根源,我觉得还是在于我们这个市场从一开始的时候,就缺乏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洗礼。
要进一步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到今天为止,也就发展了二十多年,而欧美的金融市场其实已经发展了两三百年了,所以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走了这么长的路程,虽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还是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在发展。
我们要看到,市场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我觉得随着我们对投资者教育慢慢地上来,这么多的人都在学习金融课程,整个市场的微观的金融基础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这个市场,我相信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今日概要:
添加到笔记
划重点
1.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把抽象的风险转化成了可计算的变量,然后创造了一套风险收益的一般性分析框架。而这个框架是我们金融学科最核心的基础。
2.它创造了一套方法论,把证券投资从单兵作战的作坊时代,推向了流水线作业的工业化时代,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行业。
3.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对于一个行业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香帅
今天课程的最后,还是要给你留一个思考题。
今天的思考题要做一次逆向思维的训练。从金融业的发展里面,你可以看出,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对于一个行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很多同学可能也能够从自己所在的行业里面,体会到这种方法论对行业的重要助推作用。
就像我在课程里一直强调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事情是绝对的。我想请你结合今天的课程思考一下,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行业,即使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或者方法论,也能够发展得很好。而为什么这种行业就能够发展得很好,什么原因在背后驱动它呢?
欢迎把你的思考放在留言区跟我们一块儿分享,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看到你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