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无用的假设
这学期,又有教师的教学比赛了,学校选了4个老师去参赛。我和我的同事兼前舍友S同时被选去参加。
同事S,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参加比赛,她很紧张,来跟我聊天。连问了我好几个问题:“我到时肯定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如果,我站在台上,忘记内容了,怎么办?我要是最后一名,会不会很丢脸”。
看她现在的状态,我感同身受,跟我第一年参加比赛的状态一样。那时,我也是主观否定自己的能力,甚至还想到了,对手个个很强大,我去了,纯粹就是当炮灰的,到此一游,留个纪念。
现在比赛参加多了,以过来人的身份,回看当时的状态,那些赛前所有的假设都是无用功,对比赛一点意义也没有,甚至阻碍了前进的脚步。
该怎么办?我是这么跟同事L说的:
首先,停止无用的假设。这些假设占用了准备比赛的时间,而且带来了负能量,加剧了恐慌心理。
其次,用心准备。你所有的恐慌和假设,都源于不自信,而造成不自信的源头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唯有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
最后,重过程,轻结果。一场比赛,我们的目的是从比赛中得到锻炼,得到提升,只要尽力了,就是好样的。至于结果,就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其实,同事因为比赛紧张,作出的假设,是没有逻辑性可言的。我们又要如何验证我们去参加,会最后一名了?站在台上就会忘记内容了?细细思考,这些都是概率问题。不管有没有假设,都有可能发生。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情况需要假设,是什么了?
(二)大胆进行有效假设
我的课堂,几乎每节课都需要同学根据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而且这种假设还不可以胡思乱想,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可以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假设,也是需要一些功夫的。
比如,种子的萌发与什么有关?我们可以假设,种子的萌发与阳光有关吗;光是如何传播的?可以假设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得到答案,这时我们就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假设。此时的假设,已经成为了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一种预测性陈述,它是具备一定逻辑性的。
胡适曾有一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举例、答案、方案。而提出的这些假设能指引我们解决问题,让问题解决更具方向性。
当你对一件事提出假设的时候,先问问自己:
我的假设是有根据的猜测,还是自己的主观判断?
假设与问题存在逻辑性吗?
假设对问题的解决有帮助吗?
当我们自己问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也就知道这件事是否还需要提出自己的假设。毕竟,我们做出假设是要帮助我们正面解决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