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家长,我一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关心。我像很多父母一样不仅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还希望自己能教育好孩子。可是事实上我们这些父母往往并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教育其实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不像老师教育学生那样正式,但是恰恰因为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被我们这些家长忽略。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总是习惯替孩子去做很多事情,希望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帮助孩子。
比如当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他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嘴里尝一尝,据说这是口欲期,可是我们做家长的却总是习惯以不卫生为由硬生生地夺掉孩子嘴里的东西,却不知道去给他换上干净的东西。
比如当孩子牙牙学语发出种种音节时,我们做家长的可能又觉得孩子的发音不符合我们自己的标准,又跑去纠正他们的发音,其实他们的语言能力需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再比如一些孩子到了一定时期往往拒绝吃饭,喜欢自己尝试去吃饭,其实他们是在锻炼自己的独立性与身体的协调能力,但是我们这些父母总是因为孩子会弄脏衣服而坚持给孩子喂饭。
。。。。。。
你是这样的父母吗?
我还经常听见身边的宝爸宝妈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爱干家务,可是大点了有能力干的时候却一点也不愿意动手了。难道是小孩越来越懒惰吗?
这些家长并不知道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都喜欢模仿大人去做一些事情,他们总是喜欢模仿和探索,有时候家长在洗衣服,做饭的时候小孩子可能也喜欢摸摸这个摸摸那个试图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可是一般情况他们可能会把现场搞得十分混乱,所以家长不是给小孩一顿痛打,就是再也不让他们过来接触。所以天生热爱工作的孩子因为家长在自己小时候的一次次拒绝,导致他们动手帮忙的意愿逐渐减退,变得越来越"懒惰“。
其实父母应该做的是在孩子第一次尝试帮忙的时候应该做的是耐心地引导和鼓励孩子,这样才可以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热爱探索的精神得以保持。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成熟。
我很赞同由伊顿国际集团董事长兼执行官王伟女士在《嘿,你懂你的孩子吗》一书中提到的观点:父母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无意识地影响孩子的探索,这种影响有时候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有时候则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缓慢节奏的耐心。所以很多家长只是在养育孩子,而不是在教育孩子。
在书中她还给我们列举了如何去区别自己是在养育孩子还是在教育孩子。我觉得我们这对我们这些家长都很有参考价值,所以拿出来分享下:
当看到孩子在咬一个钥匙扣的时候,只是单纯养育孩子的家长会迅速将钥匙扣夺走,并告诉孩子这很脏,不可以放到嘴里,而教育孩子的父母的父母则会拿一个干净的类似物品给孩子,让他自己玩个痛快。
我想之所以出现这些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并不懂我们的孩子。《嘿,你懂你的孩子吗》这本书当初吸引我的也是因为书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好的愿望并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家长们需要的是正确的理念和围绕这一理念展开的实操方法。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孩子正真需要的是什么?如何做才能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天性的引导下,自发地表现出种种优秀的品质,向更好的方向成长。
全书分为九章,每一章的内容都能引起我们做家长的反思:
1.比如在第一章【创造力是上帝最慷慨的礼物】中我学到的是:每天需要跟孩子对话45分钟,当然这个45分钟不是那么固定,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天,每天去跟孩子对话,去跟孩子沟通,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2.在第二章【注意:观察是件顶重要的事】我学到了观察中的两个≠
☆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孩子的学习模式
成年人是靠意识主动加工和强制的记忆来学习知识,而孩子却是凭借天生的本能。所以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比我们这些成年人强太多。
☆孩子甲的学习模式≠孩子乙的学习模式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生理和心理结构如此复杂的孩子,所以作家长得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度,而不是拿别的孩子来跟自己的孩子去比较。
当然其他章节也讲了很多实用的育儿知识,而且每一张都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去引导,让我们读起来不枯燥,作为一名父母我们都应该去反思我们是否懂自己的孩子,我们到底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在养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初为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不管你有没有兴趣来看这本书,都建议你好好区别教育和养育的真正内涵,好好思考如何去读懂你的孩子,因为这也是你爱你的孩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