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对《登堂入室》进行多点解读,从剧情角度,克劳德是怎样走进埃丝特的?又是怎样破裂吉尔曼一家?从影片结构角度,多线并进,一环扣一环。这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还在于,观众猜不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当吉尔曼对妻子读出克劳德作文的时候,观众难以想到正是这种朗读的方式,使得吉尔曼与珍娜都进入了克劳德的世界,最终给了他登堂入室的机会。
这个看似普通平凡的少年,怎么可能与埃丝特发生亲密关系?又怎么可能让老师成为他的同谋?
电影的多重嵌套式讲述方式,不懂吗?该懂的。因为导演一直在借用台词说出电影的秘密,“一个人物,希望得到某件东西,可他在追寻这个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克劳德要成功进入那个中产阶级家庭,要接近那个有着中产阶级香水味的女人,他要一步步克服障碍。
克劳德的意图,其实也已用台词说明。老师问你写这样的作文,要是班上同学看到怎么办?要是我交给校长怎么办?“我的文章是写给您的。”但这句台词很容易被表面理解,学生的作文当然就是给老师看的啊,忽略掉它背后的含义:只有你认真看了才会中我的蛊。
还有一个环节,艺术馆里,珍娜给吉尔曼看新产品,其中一个是“声音绘画”,艺术家通过声音描述他的作品,而他的作品甚至只是一个空画框。这实际上也是在暗示吉尔曼的作品。吉尔曼有作家梦,但是年岁已老才华不够,他只能借助克劳德这个十六岁孩子的手去写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克劳德的作品就是吉尔曼通过声音描述的绘画,他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克劳德身上。
那一刻,吉尔曼若有所思,问了一句这样的东西可能没有市场吧。这是不是吉尔曼对自己作品的发问?也是导演本人对这部电影的发问?
影片采用多线叙事,克劳德与老师的关系是主线,还有几条辅线:拉斐尔的事业与家庭,珍娜的事业与家庭,克劳德与埃丝特的关系,几条线索缠绕在一起,却又编织精致脉络清晰。
吉尔曼与克劳德,是师生关系,又似父子关系,又好像是一体两面。
吉尔曼有才华有个性,又识才爱才,他在克劳德的身上看到年轻的自己,他也希望克劳德能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克劳德,有才华有想法,更有那个年龄的人不该有的谋略,他天真的面孔将爱才的老师引入深渊。
怎样解读克劳德的天真与恐怖?
十六岁的克劳德,“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孩,外表看起来平凡普通,其言行举止却让人细想就恐怖。
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怎么看都有谋杀犯的潜质。他能静静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观察一个家庭,长达一年的时间,然后利用拉斐尔数学不好的短处,走进这个向往的中产阶级家庭。
这个家庭与自己的家庭有着天壤之别,家人之间有和谐的氛围,男人用“狂野的心”香水,女人身上散发着独有的香味,周末父子俩会去打篮球……
这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孩子,但凡有一点机会,就努力去达成他的目的,他找各种机会偷窥这个家庭的每一个角落,当终于有了机会留下来过夜,他半夜里起来,走进主人的房间,坐在房间的椅子上,想像他们云雨的场景,又走上前去,透过夜色细看女主人的赤脚。
他利用老师吉尔曼对自己才华的欣赏,步步为营地走进拉斐尔的家庭。
进一步地,他还是利用着老师的弱点,长驱直入走进珍娜的世界。
他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吉尔曼的毁灭,然而吉尔曼依然欣赏他爱他,愿意继续帮助他。
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导演用平淡无奇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
结局让人意外,却好像又没有其他可能。同样的,这一点又透过吉尔曼的台词传达出来。
所以说这导演真是一位鬼才,他处处都在给观众揭秘,却总是让观众猜不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