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周]《罗素随笔精选:什么是快乐的人生》(罗素)

▲ 罗素 著

读书笔记摘录如下。

第一篇     什么是快乐的人生

一     快乐的生活

      1. 只要外界环境不是绝对地多灾多难,一个人应该能够获得幸福,只要他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不是向内发展。因此在教育和我们适应世界方面,我们都应极力避免自私自利的情欲,尽量获得那些能阻遏我们的思想永远专注我们自身的情爱和兴趣。

      2. 人们极不愿意承认事实,急切地想躲进暖和的谎言长袍里,主要原因不外是恐惧。然而荆棘撕破了长袍,寒冷的风从裂缝长驱直入,这时已习惯于温暖舒适的人,比一个饱经风霜、结实硬朗的人,要遭受更多的苦楚。况且,那些自欺者往往心里也知道他们在骗自己,他们整天畏怯疑惧,生怕某件不利的事情迫使他们沮丧地面对现实。

      3. 自私自利的情欲的最大缺陷之一,在于很少使生活丰富多彩。一个只爱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因其情爱的乱杂而受到指责,但到最后他必然会感到烦闷不堪,因为他热爱的对象永远没有变化。

      4. 一个因犯罪感而痛苦的人,是受着一种特殊的自恋之苦。在这茫茫宇宙中,他感到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品性高洁。

      5. 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具有坦荡宽宏的情爱和丰富广泛的兴趣,凭借着这些情爱和兴趣,又凭借着它们使他成为许多别人的兴趣和情爱的对象,他获得了幸福。

      6. 一个人在层层盘算之后才给予他人情爱,这是无用的,因为有算计的情爱不是真诚的,领受者也不会感到它是真诚的。

      7. 每天你至少承认一个令你痛苦的真理。你得学会去如此感受:即便你在品德上、才智上远不如你的朋友们,人生依旧值得体验。这种练习,几年后最终能使你面对事实而不畏葸退缩,并因此将你从大范围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8. 有意识的自我克制,使一个人变得专注于自己,并清楚地知道他所做的牺牲,结果在当前的目的上,它往往失败,在最后的目标上,它几乎总是落空。人们所需要的不是自我克制,而是那种向外的兴趣,后者能产生自发的、不经雕刻的行为,而相同的行为,在一个过分专注于追求自身德性的人那儿,惟有依靠有意识的自我克制才能做到。

      9. 事实上,一旦我们对他人或身外之物产生了真正的兴趣时,那么自我克制学说所包含的自我和他人的全部对立便即刻化为乌有。

      10. 所有的不幸福都基于某种分裂或不谐调: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缺少协作和配合,因而造成了自我的分裂。自我和社会的连结要靠客观兴趣和情爱的力量,由于没有这种力量,又造成了自我和社会的不和谐。一个幸福的人绝不会遭受这两种分离的痛苦,他的人格既不会分裂来对抗自己,也不会分裂来抵御世界。


二     美好的人生

      1.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

      2. 有爱而没有知识,或有知识而没有爱,都不能产生美好的人生。

      3. 最完全的爱是欢喜和美好愿望这两种成分不可分解的结合。父母对漂亮且成功的孩子所感到的快乐即兼有这两种成分;完美的性爱也是如此。

      4. 我认为,在人世间各种美好的人生中,我们必需把动物的活力和动物的本能视为某种基础;舍此,人生将是沉闷和无趣味的。文明应当成为加入其中的东西,而不应取代它;苦行的圣者和超俗的哲人在这方面未能成为完人。少数这类人或可点缀社会,但整个世界若都由这类人组成,那将乏味之至。

      5. 如果我们扭曲本能到一定程度,它会采取巧妙的方式进行报复。

      6. 如果你对我说“你应该做某某事”,你这句话的动力在于我渴望得到你的赞赏——伴随你的赞赏或不赞赏而来的,可能还有奖励或惩罚。

      7. 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人们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可能的是通过一种奖罚制度来改变他们的欲望。


三     你可以获得快乐

      1. 成功的快乐需要一些困难相伴随,使成功最初看来是没有把握的,然而最终大获成功。这或许就是为何不过高评价自己的能力,便是幸福的一大原因。低估自身者常常为成功而感到意外,而高估自身者则往往对失败觉得惊讶。前者的意外令人欢畅,后者的惊讶使人忧伤。因而明智的做法是既不无端地自负,也不自卑得连进取心都不存。

      2. 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所时常表现出来的玩世不恭,是安逸和软弱相结合的产物。软弱使人感到一切忙碌都是不值得的,安逸则使这一痛苦的感受变得可以容忍。在整个东方,大学生能期望对大众舆论有更多的影响,但在现代西方,他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过,东方大学生发财赚大钱的机会比西方大学生要少得多。正因为既不软弱又不安逸,他才成为一个改革家或革命者,而不是一个玩世不恭者。

      3. 工作的乐趣对每一个具备特殊技能的人都是敞开的,只要他能在运用其技能的过程中得到满足,而并不要求获得满堂的喝彩。

      4. 机器生产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确远未达到这一阶段——在于建成这样一种体制:机器做一切令人生厌的活儿,而人类则从事变化多端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5. 任何对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乐都应得到珍视。

      6. 一时的狂热和业余的爱好,在多数——或许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说根本幸福之源,它们只不过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暂时忘却难以面对的痛苦的手段。比起其他一切来,根本的幸福更有赖于对人和物的友善关怀。

      7. 一个人若能凭借一些真正的兴趣,例如曲伦特会议或是星辰史等,而忘却其烦恼的话,那么当他漫步回来进入一个无关个人的世界时,定会发现自己觅得了平衡与安静,使他能用最好的方法去对付他的烦恼,而同时也得到了真正的、即便是短暂的幸福。


四     快乐的世界

      1. 今天,许多男人爱他们的妻子和爱羊肉没有两样,只当做吞咽和吃掉的某种东西。在双方互相尊重的爱情中,所具有的快乐完全不同于专制性的爱情中的任何快乐,这种快乐不仅使人们的本能得到满足,而且使人们的精神也得到满足,这种本能和精神的共同满足,是发扬男女之间最好行为的生活所必需的。

      2.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人在度过了幼年时期后,就服从于一种预先策划好的生活,这样就失去了无忧无虑的快乐,而仅有一种在一定时间内的严肃的快乐。“变成小孩一样”这句箴言在很多方面对大家来说是有益的,和它相似的还有一句“不要去想明天的事”。但在一个竞争性的世界中,这些箴言都是不易遵守的。科学家们常常到了老年,还保留几分像小孩子一样的天真单纯,他们由于致力于抽象思维而超脱了世俗,而且由于他们的工作得到世人的尊重,所以也不会因不谙世故而受人欺凌。这种人就已成功地拥有了所有人都应具有的生活。但按照当前情况,经济上的竞争使他们这种生活方式为大多数人所不能得到的。






第二篇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一     你为什么不快乐

      1. 酗酒给他们带来的不过是犯罪感的发泄,而这在人清醒的时候却为理智所压抑。

      2. 骂人是邪恶的;饮酒是邪恶的;做生意的精明是邪恶的;而首先,性是邪恶的。当然,他并没有禁止自己去享受这些快乐,但是这一切在他思想中都受到了毒化,他感到自己由此而堕落了。他全副身心去追求的一种快乐,是受到母亲的亲切抚爱,他在儿童时代的这一经历至今依然记得。这种快乐如今再也享受不到了,他便觉得一切都无所谓;既然他总是要犯罪的,干脆深陷到罪恶中去吧。
          在他谈恋爱时,他在寻求着母性的温柔,但是又不能接受这种温柔,因为母亲形象的存在,使他对任何与自己有性关系的女人不可能产生尊重。于是在失望中,他变得冷酷了,后悔自己的冷酷,又重新开始了一轮想象中的犯罪和真诚的悔恨意识交替的过程。
          这就是许多表面上死硬的放荡者的心理。使他们走上歧途的,是对难以企及的目标(母亲或母亲替代者)的忠诚献身以及童年时代受到的可笑的伦理准则的灌输教诲。对这些母性“贞洁”的牺牲者来说,走向幸福的第一步是,摆脱早期信仰和情爱观的统治。

      3. 有许多女人,尤其是富裕阶层的女人,她们身上爱的感受能力已经完全干涸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么一种强烈的愿望,即所有的男人都应该爱她们。当这种女人确信某一个男人爱她时,她便觉得他对自己不再有用了。男人方面也有这种情况,不过为数要少一些。

      4. 当虚荣达到这种程度时,就不可能对任何其他人产生真正的兴趣,因此也不可能从爱情中得到真正的满足,而在其他方面的兴趣则会更快地低落下去。

      5. 任何劳动的真正的成功有赖于对这一劳动的对象的真正兴趣。

      6. 那些成功的政治家们的最终悲剧就在于,他们原先对社区活动和主张措施等的兴趣,逐渐为自恋情绪所替代。

      7. 一个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是不值得称赞的,人们不会这样去看待他。因此,如果一个人对这世界惟一所关心的是这个世界应该对他表示敬慕,那他是不大可能达到这一目标的。而且即使他达此目的,他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幸福,因为人的本能从来都不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对自己加以人为限制的自恋者,恰如一个为犯罪意识所压抑的人一样。原始的人可能会为自己是个优秀猎手而自豪,但是他也喜爱狩猎活动本身。

      8. 为了扶植人性中的某一部分而以牺牲其他部分为代价,或是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为了个人自我的伟大高贵而创造出来的,那是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满足的。

      9. 在适当范围内掌有一定的权利可能会增进幸福,但是如果把它作为生活的惟一目的,那么,它就会给外部世界或是人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10. 典型的不幸福的人,由于在青年时期被剥夺了某些正常的满足,于是就把这种满足看得比其他方面的满足更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一方面孜孜追求,他仅仅对成功、而不是对那些与此相关的活动,给予更多的、不恰当的重视。


二     拜伦式的情绪

      1. 这类人对自己不幸的自豪、夸耀,使得较少世故的人对其真诚表示怀疑,他们以为对痛苦表示欣赏的人实际上并不痛苦。这种看法过于简单了些。无疑,这些受难者在其优越感和洞察力方面得到了某些补偿,但是这不足以弥补淳朴快活的丧失。

      2. 我们宁愿作为人死去,而不愿像动物那样活着。——约瑟夫·伍德·克鲁奇

      3. 我自己曾经历过这样的情绪,即感到一切都是空虚,我对这种情绪的摆脱并不是通过任何哲学的手段,而是由某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需要促成的。
          如果你的孩子病了,你会觉得不高兴,但是你不会感到一切都是空虚,你会觉得孩子的身体复元是件当然要去关心的事,根本不必去考虑人生有否最终价值这种问题。一个富人可能会、而且常常觉得一切都是空虚的,不过要是他正巧丢了钱,他便会觉得下一顿饭就不是空虚的了。这种情感是由于自然需要的过分容易满足而产生的。
          人类同其他动物一样,对一定量的生存斗争较为适应,而在占有巨大的财富,人类不需付出任何努力便可满足他的一切奇想怪念时,单是生活中这一努力的缺乏就使他失去了幸福的一个基本因素。一个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他便会这样认为,欲望的实现并没有带来幸福。如果他具有哲学思辨的气质,他便会得出结论:既然拥有了自己所需一切的人都并不幸福,那么人生必是可怜不幸的。他忘记了缺乏我们所需要的某些东西,正是幸福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4. 只注视着未来,认为今天的全部意义只在于其将产生的结果,这是一种有害的习惯。没有局部的价值,也就无所谓整体的价值。


三     生存竞争的压力

      1. 人们平常说的生存斗争,实际上是追求成功的斗争。他们在斗争中感到恐惧的,并不是第二天早晨能不能吃到早饭,而是他们将不能胜过自己的邻居。

      2. 试想一下这种人的生活吧。我们假定,他有舒适的住房,美丽的妻子,还有可爱的儿女。清早,在妻儿们还在酣睡时,他已早早起身赶到办公室去了。在那里,他的职责是显示一个大经理的风度才干;他下颚紧绷,说话干脆果断,旨在给除公务员以外的每个人留下一副精明能干、谨慎持重的印象。他口授信函,和各色要人通话联系,研究市场行情,然后和某位正在或打算与他交易的人共进午餐。同样的事情整个下午又继续进行。然后他筋疲力尽回到家里,赶快换好衣装去赴晚宴。
          餐桌上,他和另一些疲劳不堪的男子们还得在女宾面前装作快活高兴的样子,而这些女宾还无从感受此等疲倦呢。难以预计要过几个小时,这个可怜的人才能逃脱此种场面。直到终了,他才进入梦乡,在几个小时里绷紧的神经得以松弛一下。
          这种人在劳动生活里,心理犹如百米赛跑。但是他参加的是这样一种赛跑,其惟一的目标就是坟墓。那种对百米赛跑来说很合适的全神贯注,在这里最终就发展过头到了极点。
          他对自己的儿女有什么了解呢?平时他每天都在办公室,星期天则是在高尔夫球场度过的。他对自己的妻子了解吗?他早上离开她时,她还在梦乡。整个晚上,他和妻子出席社交活动,这种场合里是不可能进行亲密交谈的。他在男人中或许没有一个真正可靠的朋友,尽管他另有一些所谓朋友,但他对他们的亲热是做出来的。对春天和收获季节,他只有在它们对市场带来影响时才有所感觉。他或许游历过几个国家,可是眼神里却显得满是倦怠。书籍对他来说毫无用处,音乐更是故弄玄虚。
          一年又一年,他变得越来越孤独;他的精神越加专注到生意事业上,除此之外的生活就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3. 就我来说,我希望从金钱中得到的是,安逸快活的闲暇时光。但是典型的当代人希望得到的则是更多的金钱,以此来炫耀卖弄,并且胜过原来同自己地位一样的人们。
          美国的社会等级是不确定的,不断处于上下波动之中。因此,各种势利意识较之社会等级固定不变的地方,更显得波动不已,而且尽管金钱本身还不足以使人声名显赫,但是没有金钱也是很难达到显赫声名的。此外,一个人挣钱多少成了公认的衡量智力水平的尺度。一个发了大财的人一定是个聪明的人,反之,这个人就肯定不聪明。没有人希望被人看作傻瓜。于是,当市场处于不景气局面时,一个人便会像年轻人在考场上一样惶惶不安。

      4. 我不怀疑,那些在童年时代受过贫穷痛苦折磨的人常常为这种恐惧所困扰,担心自己的儿女遭受同样的命运,而且会产生这种想法,觉得难以积聚百万钱财来抵挡这一灾难。这种恐惧心理在创业者一代中恐怕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对那些从不知晓贫困为何物的人则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不管怎样,它们不过是问题中一个较小的、偶然的方面而已。
          问题的根子在于,人们过分地把竞争的成果看作幸福的主要源泉。我不否认,成功的意识更容易使人去热爱生活。比方说,一个画家,在整个青年时代都是默默无闻的,那么如果他的才能得到公认之后,他多半会变得快乐幸福起来。我也不否认,在某一点上,金钱是极为有助于增进幸福的;而过了那一点,事情就不一样了。
          总之,我坚持认为,成功只能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惜以牺牲其他一切来得到它,那么这个代价是太昂贵了。

      5. 在十八世纪,作为“绅士”的标志之一是,对文学、绘画和音乐的鉴赏情趣。今天我们可能不同意他们的爱好,但至少这是确实存在的。
          今日的富人则往往是另一种类型。他从不读书。如果他要建立一个艺术画廊,那只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声望,绘画作品的选择他得依靠专家们去做,他从中得到的快乐并不是对这些作品的欣赏,而是因防止别的富人拥有这些绘画而产生的那样一种快乐。说到音乐,如果他正巧是个犹太人的话,他或许真有点欣赏力,否则,就像在其他艺术方面一样,他也没有任何教养。
          这一切的结果是,他根本不懂得如何打发闲暇时光。他变得越来越富,挣钱也越来越容易,到后来,一天里五分钟挣的钱就多得叫他都不知道怎么去花了。于是这可怜的人因为自己的成功而无所事事。只要成功本身被当做生活目的,其结果就必然如此。
          除非一个人受过教育,懂得获取成功以后如何对付它,否则,成功的获得必然会使他成为厌烦的牺牲品。

      6. 读书有两种动机:其一,是因为你欣赏它;其二,你可以因此炫耀一番。

      7. 在一个春天,有几个美国学生带我到他们校园边上的树林里散步,那里开满了各种绚丽多彩的野花,可是我的向导竟没有一个能叫出哪怕是其中一种花的名称。具备这样的知识有什么用呀?它又不给人增进任何收入。
          问题不仅仅是在个人方面,问题在于人们普遍接受的生活哲学,根据这一哲学,生活是一种争夺,一种竞争,尊敬则给予竞争中的胜利者。这种观点导致了以牺牲各种感觉和才智为代价,对意志的培植过分强调。


四     厌烦与兴奋

      1. 厌烦的基本要点之一是:把目前的状况同别的更易为人接受的、顽强地突出到想象中来的状况进行对比。厌烦的另一要点是:人的官能不能处于繁忙紧张状态。

      2. 一定量的兴奋是有益身心的,但是,同一切事物一样,问题就在数量上。数量太少会引起人强烈的渴望,数量太多则会使人疲惫不堪。因此,要得到生活的幸福,一定程度的厌烦忍受力是必要的,这一点从小就应传授给年轻人。

      3. 伟人们的特征之一就是平静安逸的生活,他们追求的快乐并不是那种在外人看来兴奋激动的快乐。不通过坚持不懈的劳动是不可能取得伟大成就的,这种劳动是如此艰苦,如此使人全神贯注,使人不再有精力去参加那些更劳人身心的娱乐活动,惟一的例外是加入假日里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的活动,如攀登阿尔卑斯山等。

       4. 对或多或少有些单调的生活的忍受能力,应该从儿童期就开始培养,现代的父母在这方面是有相当责任的,他们给孩子提供了过多消极的娱乐活动,诸如电影、戏剧、美味的食物等,他们没有认识到,对孩子来说,除了某些很少的例外,过着日复一日相同生活的重要性。孩子们需要的快乐,主要应该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取得。
          那种一方面令人兴奋,一方面又不需付出体力代价的快乐活动,诸如看戏等,应该尽量减少为好。这种兴奋究其本质而言犹如毒品,兴奋越多,追求兴奋的欲望也就越强烈,但在兴奋期间身体的消极被动状态则是违反人的本能的。
          一个小孩就像一株植物一样,让他不受干扰、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时,才发育得最好。太多的旅行,太多的形形色色的感觉印象,对青少年并没有好处,会使得他们长大以后缺乏忍受寂寞生活的能力,而唯有寂寞才能使人有所创造。
          我不是说寂寞生活本身有什么长处,我只是说,某些美好的事物只有在伴以一定程度的单调时才有可能获得。以华兹华斯的诗《序曲》为例。对每一位读者来说,在华兹华斯的思想和感情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老于世故的城市青年是不可能有同样感受的。
          一个孩子或青年,在他具有某一严肃的创造性目标时,他就会甘于忍受巨大的厌烦,他发现这是走向成功所必需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过的是放荡享乐的生活,那他的头脑就不会自然产生这类创造性目标,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头脑里想的,总是下一个快活享乐,而不是距离尚为遥远的成功。
          基于以上理由,一代不能忍受厌烦的人就将是一代庸人,这样的一代人适当地与缓慢的自然发展过程分离开来,在他们身上任何一种生命的冲动都渐渐消亡,犹如花瓶中被折断的花儿一样凋谢枯萎。

      5. 我见过一个两岁的孩子,他一直生活在伦敦,有一回他第一次被带到葱绿的乡间去散步,时间是冬天,一切都是湿漉漉,道路泥泞难行。在成人眼中,并没有什么可引人注目的,但是在孩童的眼里却闪出奇异欣喜的光彩,他在潮湿的土地上跪了下去,把脸埋到青草里,嘴中发出快乐高兴的咿呀叫声。他所体验到的那种欢乐是原始的、质朴的、又是广泛的。那种得到满足的机体需要是如此强烈,那些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人很少是精神完全健全的。
          有许多快乐,我们举赌博作为一个例子吧,它本身没有和大地的联系因素。这一类快乐一旦停止下来,就会使人感觉无聊不满,渴望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这种快乐带给我们的是不能称为幸福的。另一方面,那些把我们和大地的生命连接起来的快乐里,则有着使人得到极大满足的东西,在它们停止以后,它们带来的幸福依然存在,尽管其强烈程度比起那些更令人兴奋的放荡胡闹来要低些。
          或者,我们再来看看爱情和纯粹的性爱之间的差别。爱情是这样一种体验,它使我们整个身心得到复苏新生,恰像植物久旱之后受雨露滋润一样。但是没有爱情的性爱全然不属这种情况。在瞬间的肉体快感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疲惫,厌恶,以及生命是空虚的这类意识。爱情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没有爱情的性爱却不属于此。
          当代的城市人所遭受的那样一种厌烦,是与他们同大地生命的分离密切相关的。这种分离使得生活变得灼热,无聊而又干枯,犹如沙漠之中的朝圣远行。在那些富裕有钱、可以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人中,他们所遭受的那种特别难以忍受的厌烦,正像它看上去显得很荒谬一样,是由于他们对厌烦的恐惧而产生的。在逃避产出型的厌烦时,他们成了另一种更为严重的厌烦的牺牲品。
          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是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气氛中,真正的快乐幸福才能得以存在。


五     过度疲劳

      1.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对自己的思想缺乏控制能力。
          我这么说的意思是,他们在面对那些自己一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的问题时,仍然未能阻止去想这些问题。男人们深夜上了床,在他们本该去好好恢复体力以便对付明天的事情时,却依然在为工作上的问题担忧,他们脑子里翻来覆去,冥思苦想,而实际上此刻他们对这些问题又无能为力,他们这般思虑,并不是去找一个明天可行的方案来,而是带有一种精神错乱的状态,而这正是失眠症伴有的思维紊乱的特点。黎明来临,但是半夜里的那种精神疯狂依然紧紧缠着他们,模糊了他们的判断力,使得他们脾气更为急躁,使得每一个困难障碍都令人恼怒。
          贤人们只是在有某种明确目标时才去考虑那些困难,在其他时刻考虑别的事情,或者,要是在晚上,干脆什么都不去想。我这并不是说,在碰到大的危机,譬如面临破产时,或是一个男人有理由怀疑妻子不忠心时,尽管没有对付解决的办法,也不去加以考虑。当然,对少数头脑特别清醒的人来说,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麻烦困难,除了那些必需即刻处理的以外,是可以把它们暂且搁置起来的。在对大脑的思维经过系统训练以后,就既能增进人的幸福,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我们只在适当的时候才去考虑某一问题,而不是不适当地、无间歇地思考。在要作出一个困难的、使人费神的决策时,一经有关的数据信息收集齐备,即给予最充分的考虑并做出决定,在决定做出以后,除非得到新的事实证据,勿去随便加以修正。
          没有什么比犹豫不决更使人筋疲力尽、更无成效的了。

      2. 通过对引起忧虑的事物的无价值无意义的认识,大多数的忧虑是能够加以消弱克服的。我一生中曾经做过多次公众演说,最初,每一位听众都使我觉得恐惧,神经紧张使我讲得极不成功,我对这一折磨觉得如此害怕,甚至常常在演讲之前,希望自己的腿跌断了才好呢,在讲演结束后,则因神经的紧张而感到筋疲力尽。后来渐渐地,我教会了自己这么去想,不管我说得成功与否,都没有什么大关系,无论怎样,宇宙依然在运转。后来我发现,我对自己的讲演成功与否担心越少,我说得反倒越不怎么坏,神经的紧张渐渐消弱,以至于无了。许多种神经疲劳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治疗。
          我们的作为并非如我们自己想的那么重要,我们的成功或失败归根结底并无多大关系。巨大的悲伤可以忍受克服,那些似乎使人生幸福永不归来的困难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退却消失,以至到后来使人难以记起这些困难原先显得多么巨大。但是,在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自我并不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大部分。
          一个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希望超越于自我的人,也就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困境中找到宁静安逸之地,而这对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来说是不可能的。

      3. 情绪疲劳会妨碍人的休息。一个人越疲倦,就越觉得难以止息这种疲倦。这种濒临神经崩溃的症状之一即是,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极端重要,似乎要是去度上一天假就会使事情不可收拾。如果我是个医生,我就会给任何一个认为自己工作重要的病人开个休假的处方。那种似乎是由工作引起的神经崩溃,事实上,就我所知的任何一个病例来看,都是由某种情绪障碍引起的,病人只是企图通过工作来摆脱这种障碍。他之所以不愿意放弃工作是因为一旦如此,他将无以驱散解脱萦绕他心头的不幸,无论这种不幸是怎样的。
          当然,问题也可能是对破产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工作直接与忧虑联在一起,但即使这样,忧虑很可能使他长时间地扑到工作上去,以至于到头来他的判断能力愈加低弱,破产会来得更早一些。
          不管怎样,引起神经崩溃的是情绪障碍,而不是工作。

      4. 在某一不幸袭来时,我们可以严肃、认真地思考一下,可能发生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在正视这一可能发生的不幸之后,我们就感到有确切的理由认为,它并不是极其可怕的灾难。这类理由总是存在的,因为,说到底,我们个人碰到的任何事情并没有什么普遍的重要意义。当你认真地考虑了这种最坏的可能性后,并怀着确信对自己说:“嗯,毕竟这问题不是那么严重紧要。”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忧虑减少到了最低的限度。这一过程可能要重复几次,但是到最后,如果你面对最坏的可能性都没有退缩躲避,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忧虑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振奋昂扬的情绪。

      5. 疲劳的极为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对兴奋的爱好追求。
          一个人如果把闲暇时间用于睡眠,他便身体健康,但是他的工作却烦闷单调,他觉得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需要寻找快活娱乐。问题在于,最容易获得的、表面看来最吸引人的娱乐活动,多半是容易使人神经疲劳的。追求兴奋的欲望,过了某一极点后,就成了或是扭曲的气质或是某种本能不满的标志。


六     妒忌

      1. 对贤人而言,并不因为别人拥有我所没有的,我自己拥有的东西就不值得享受了。实际上,妒忌既是道德上的又是理智上的一种缺陷,它永远看不见事物本身,只见事物之间的联系。比方说,我挣的工资已经足够我花了,我本应感到满足,不过我听说另外有两个人,我知道他一点都不比我高明多少,而挣的工资却是我的两倍。如果我是个妒忌心很重的人,刹那间我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满足感便消失了,我开始为一种不公正感所左右。
          治疗这一切的有效办法是心理修养,培养不去想无益的事情的习惯。说到底,又有什么比幸福更值得妒忌?要是我能治好自己的妒忌心,我就会得到幸福,就会为人所妒忌了,那个工资是我两倍的人,必定会受到这种思想的折磨,想到另外有人挣的工资是他的两倍,如是等等。要是你渴望荣耀,你可能会妒忌拿破仑。但是拿破仑妒忌凯撒,凯撒妒忌亚历山大大帝,而亚历山大,我敢说,则妒忌实际并无其人的海格立斯(希腊神话中的大英雄)。
          因此,仅仅通过成功并不能摆脱妒忌心,因为在历史上或传说中总会有人比你取得更大的成就。你可以通过享受自己得到的快乐,通过去做自己要完成的事,通过避免和自己想象中的、可能是相当不真实的、所谓比自己更幸运的人去做比较,以此来摆脱和消除妒忌心。

      2. 抚养一个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是个好孩子很重要。

      3. 妒忌当然是与竞争紧紧联在一起的。我们对自己认为不可企及的福运是不会去妒忌的。在社会等级森严的时代,最下等的阶级不会去妒忌上层阶级,因为穷富之间的界限被认为是由上帝规定的。乞丐不会去妒忌百万富翁,尽管他们会妒忌那些运道稍微好些的乞丐。


八     虐待倾向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也不要因为自己不是十全十美而不必要地感到烦恼。


九     金钱的崇拜

      在现代世界里,一般说来,因为生活的腐朽才促进了物质的崇拜;物质的崇拜又倒转来加速它赖以繁殖的生活的腐朽。


十     无穷的欲望

      1. 虚荣是一种有巨大潜力的动机。任何经常和孩子们打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们不断地表演一些滑稽动作,并说“看我的”。“看我的”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最重要的欲望,它有无数种形式,从做小丑到追求身后的名声。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意大利的小诸侯,在临终时,神父问他是否有需要忏悔的事。他说:“有,有一件事我得忏悔,有一次,国王和教皇来拜访我。我带他们到我家的塔顶观赏风景,然而我却忽略了把他们从塔顶上推下去的机会,要知道,这个机会能给我留下不朽的名声。”历史是不会讲述神父是否给他赦罪文的。虚荣带来的问题之一便是它自身不断地膨胀。你越被人谈论,你就越希望被人谈论。被定了罪的人获得允许看有关审判他的报道。如果他发现报纸没有充分的报道,他就会对很少报道他的报纸越感到不满。政客和文人们同样如此。他们越有名,报刊等新闻机构就发现越来越难以令他们满意。对所有人而言,从三岁的小孩到眉头一皱、世界颤抖的君主,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夸大虚荣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类甚至犯了不敬的错误,因为人类认为上帝也有类似于己的欲望,他们认为上帝也渴望得到表扬。

      2. 在任何专制统治地区,权利的拥有者由于权利提供的快乐体验而变得越来越残暴,因为权利支配人们的表现是迫使他们做他们不想做的事。在权力欲这一动机驱使下的人更热衷于施加痛苦而非使人快乐。如果你在一些正当的时候,向你的老板请假离开办公室,那么其权利欲使他从拒绝而不是同意你的请假中得到更大的满足。如果你申请建筑许可证,那些有关的低级官员明显地能从说“不行”而非“可以”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正是这种事情使得权力欲成为一种危险的动机。






第三篇     怎样拥有快乐人生

二     取舍的智慧

      1. 除极个别情况外,幸福一般不会像成熟的果子那样,仅仅靠着机遇便会掉进你的嘴里。因为这世界充满了这么多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厄运,这么多疾病和心理症结,这么多斗争、贫穷和仇恨,所以想成为幸福者,就必须找到一些方法来对付众多的不幸。

      2. 在实际工作中,效率与我们倾注于这件工作的感情并不相称。说实在的,感情有时倒是效率的绊脚石。适宜的态度是:尽心尽力,而将结局留给命运。舍弃有两种:一种源于绝望;一种源于不可征服的希望。前者是不好的,后者是好的。一个遭受了彻底失败而对重大成就失去了希望的人,可能学会绝望的舍弃,如果他真的学会了,他便会抛弃所有的重要活动。他可能用宗教词句或苦思冥想才是人类真正目标这一邪说,来掩饰他的绝望。然而不管他使用何种伪装来隐匿他内心的失败,归根结底他的无用的和不幸福的。
          而将舍弃建立在不可征服的希望之上的人,则做得完全不一样。不可征服的希望一定是非常庞大而非个人的。不管我个人的活动是什么,我可能败于死亡,或某些疾患;我可能被对手击败;我可能发觉自己走上了一条愚蠢的、不可能成功的道路。在成百上千种情形下,纯属个人希望的破灭将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如果个人的目标只是人类的伟大希望的一部分时,那么个人希望的破灭就不会是彻底的失败。

      3. 许多积极而又活跃的人认为丁点舍弃、一丝幽默便会破坏他们工作的精力,摧毁他们获得成功的决心。照我看来,他们想错了。凡值得做的工作,就是那些不以工作的重要性或一蹴而就来蒙骗自己的人也可以胜任。而那些只有靠了自欺才能工作的人,最好在开始前先学习如何接受真理,然后再继续其事业,因为靠骗人的鬼话来支撑的需要,或早或迟会使他们的工作变得不是有益,而是有害。与其做有害之事,不如什么也不干。
          世上有益的工作,一半是用来对付有害的工作。把少许时间用于学会鉴别事实,这不是浪费,因为日后所做的工作便不大可能是有害的,而那些需要自我的一贯膨胀来刺激其精力的人,他们做的工作就不一样了。


三     和谐的人格

      1. 不需要担心因为自己变得富于理性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单调枯燥。相反,由于理性主要是由内在的和谐组成的,具备了理性的人,在对世界的观察,在运用自己的力量取得外部目标方面,比起那些一直受到内心冲突折磨的人来,要自由得多。

      2. 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不恰当地以自我为中心,而犯罪意识就是这种不明智地把注意贯注到自我身上去的一种做法。对那些还从来没有越过由这一错误的道德观引起的悲观情绪的人来说,理性似乎是不需要的。但是对那些曾经患有此种疾病的人,理性是使治疗有效的必要条件。或许这种疾病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阶段。
          我认为,一个依靠理性而超越了这一阶段的人,比起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一疾病、或是经过治疗的人来,达到了更高一级的层次。我们这一时代里对理性的普遍憎恨多半是由于这一事实,即没有把理性的运用看作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3. 在心灵处于最活跃的时刻,在极少有事物被遗忘时,人才能经历最强烈的欢乐。这一点确实是幸福最好的试金石,建立在任何麻醉形式基础上的幸福都是虚假骗人的,难以令人满足的,真正使人满足的幸福是由人体官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一世界的充分认识相伴随而获得的。


四     友好的环境

      1. 一个青年男子或女子接触到某些新思想,但是却发现这些思想在他或她生活的环境中受到诅咒。于是这个青年很容易产生这种想法,把自己所熟悉的惟一环境当做整个世界的代表。他们难以相信,在另一个地方,在另一个群体中,他们因为害怕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而不敢申言的观点会被当做普通常识而接受。正是由于对世界的无知,人们经受了许许多多不必要的痛苦,有时只是在青年时期,而不少人甚至整个一生都如此。
          这种孤独不仅是痛苦的根源,而且也使人面对敌对环境,为了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这一不必要的任务,消耗浪费了巨大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一般的逻辑推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产生胆怯心理,不敢去接受这些思想。

      2. 如果要使幸福成为可能,就必需找到某种方法使舆论的独断专横或得以减轻,或得以消除,只有这样,具有聪明才智的少数人才能够互相了解,并从各自的社交活动中得到乐趣。
          在很多情况下,不必要的胆怯使得问题更为严重。有的人显然对舆论很害怕,有的人则对此漠然置之,对前者来说,舆论总是显得更为恐怖专横。一只狗在人们对它表示害怕而不是轻蔑时,它会叫得更凶狠,也更会咬人。人类社会也同样有这一特点。要是你显示出害怕他们,你等于给了别人捕猎追获的机会,而要是你对他们不屑一顾,他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力量,因而倾向于对你不加干涉。

      3. 要是一个人一旦处于合适的职业岗位和合适的环境中,他多半可以逃脱社会的迫害,但是在他尚较年轻、他的长处还未经过考验时,他往往处于那些无知者的掌握中,他们以为自己能够对那些一无所知的事情做出判断,当他们知道这么一个年轻小伙子竟然比他们这些有广泛阅历的人懂得还要多时,不禁勃然大怒。许多最终逃出了这种无知独裁的人,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长期压抑后,他们感到痛苦失望,精神大受挫伤。

      4. 理想的情况是,老年人应该尊重青年人的希望与追求,但要求青年人去尊重老年人的希望追求,却是不足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在上述任一情况下,是青年一代,而不是老一辈的生活需要关注。不过,当青年人企图去干涉长辈的生活,如反对丧失配偶的父母再婚,这同老一辈企图去干涉青年人的生活一样是错误的。无论老人还是青年,到了不惑之年,都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有必要,还有犯错误的权利。
          如果劝告年轻人在任何大事上都应屈从老一辈的压力,这是不对的。比方说,你是个青年,很想学习舞台表演,父母表示反对的理由是,做演员不光彩,或是社会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他们可能会施加种种压力迫使你就范,他们说你过不了几年肯定会后悔的;他们会举出长长一大串事例来说明,那些年轻人因为匆忙草率做出自己的选择,结果落得个不幸的下场。他们认为舞台演出并不是适合你的职业,这当然可能是对的,或许你没有表演才能,音乐不好。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不久就会从演员身上发现这一点,你还有足够的时间另择职业。
          父母的意见不应成为自己放弃努力的主要理由。如果不管他们怎么说,你依然坚持自己的追求,他们很快就会转变想法,而且这种转变比你或他们自己料想的来得还要快些。

      5. 我觉得,一般说来,除了专家们的意见以外,人们对他人的意见是过于关注了,而且无论事大事小都这样。在不受饥饿、不犯法入狱这类事上,我们当然应该尊重舆论意见,但是除此以外,在任何事上都对那种不必要的专横独断意见表示自愿屈从,这就很可能在种种方面影响人的幸福。
          我们以消费为例,许多人花钱的方式同他们自己的喜好兴趣大相径庭,只是因为他们有这种想法,以为要赢得邻居的尊敬,就看自己能否拥有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能否办得起盛大宴请。其实,任何一个有钱买得起汽车的人,如果他宁愿徒步走路,或是去办个图书馆,比起他那些人人都那么去做的事情来,最终会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当然,我们不必有意去嘲弄舆论,这样将在一种更混乱的情况下,被置于其控制中。但是对它采取真诚的不偏不倚的冷淡态度,就会成为幸福的力量和源泉。一个由这样的男女组成的社会,他们对传统习俗没有过分的屈从,这比起人人行动划一的社会来更加丰富多彩。当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发展,各种类型的特征都得到保留,这就使我们值得去会见各色新人,因为他们不是我已经见过的人的翻版而已。

      6. 对舆论的恐惧,同其他形式的恐惧一样,是压抑性的,它阻碍人的发展。只要这种恐惧心理仍然很强烈,就很难取得任何伟大成功,更不可能取得精神自由,而真正的幸福即源于这种自由,因为只有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出自于自己深刻的冲动刺激,而不是出于碰巧成为我们邻居、亲戚等人一时的趣味爱好时,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五     道德的约束

      1. 在教育的所有阶段中,迷信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不少的孩子都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之一正是要消灭他们的这种习惯。每当他们提出了不便回答的问题时,他们受到的不是“嘘,嘘”之声,就是惩罚。集体感情经常被用来逐渐灌输某种信念,尤其是民族主义的信念。资本家、军国主义者和传教士在教育上携手合作,因为他们的权利完全依赖于感情主义的流行和批判性判断的趋于绝迹上。在人性的帮助下,教育成功地促进和加剧了普通人的这些倾向。
          迷信带给教育的另一恶果是缺乏有关性知识的教育。主要的生理事实应当在青春期以前,当学生们并不激动的时候,简明而自然地教给他们,应该在他们青春期间进行非迷信的性道德教育。应当教导男女青年,只有双方同意的性行为,才是正当的,这恰恰同教会的说教相反,教会认为一经金婚之后,只要男方还想生孩子,性行为就是正当的,不管妻子多么不愿意。应当教导男女青年互相尊重对方的自由,应当让他们感觉到,谁也没有欺凌别人的权利。妒忌和占有欲能够额上爱情。应当教导他们懂得,把小生命带到世界上来是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只有孩子的健康、良好的环境和父母的照料都有了可靠保障的时候,才能这么做。但是也应当教给他们节制生育的方法,以便保证他们想有孩子的时候才会生育。最后,还应当教他们懂得性病的危害以及纺织性病办法。在这些方面实施性教育,可能增加的人类幸福将是不可估量的。
          应当承认,只要不生孩子性生活便纯属私事,与政府或邻里都没有关系,某些不会引起生孩子的性方式在目前还要受到刑法的处罚,这完全是迷信,因为这事是直接有关双方的事,对他人毫无影响。在已有孩子的情况下,认为尽量阻止他们离婚就一定符合他们的利益,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酗酒成性、刻毒残忍、神经错乱,都是必须离婚的理由,无论是为了子女的缘故,还是为了妻子或丈夫的缘故。


六     完美的情爱

      1. 一个感到不为人爱的人会因此抱有不同的态度。为了赢得情爱,他也许会不遗余力,做出异常亲善的举动,然而,这么做,他很可能是白费力气,因为这亲善的动机很容易让其受益者识破,而人类的性格偏偏容易将情爱给予那些对此要求很低的人。于是,那种竭力想以乐善好施的行为来换取情爱的人,最终会因人们的忘恩负义而生幻灭之感。他从未想到他试图换取的情爱,其价值远甚于他奉献的物质恩惠,他只是认为两者是持平的,这一感觉便是其行为的基础。
          另一种人,当他意识到不被爱时,也许会对世界报复,他要么挑起战争和变革,要么像英国著名讽刺作家斯威夫特一样,运用尖刻的笔杆,这是一种对厄运的英勇反击,他需要坚强的性格,足以使他能与整个世界作对,极少有人具备如此登峰造极的本领。
          绝大多数人如果感到没有被人爱,只能陷入胆怯的失望之中,仅仅在偶尔的一丝羡慕和怨恨之中喘上一口气。于是这些人的生活总是极端的自我封闭,情爱的缺失使他们有一种不安全感,而对这一感觉本能地加以回避,造成了他们听凭习惯来左右其生活。那些使自己受役于单调生活的人,大多是因为惧怕冷酷的外界,以为永远走着老路便可不致撞上那个可怕的外界。

      2. 在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感本身能有助于一个人逃脱危险,而另一种人或许会屈从于它。如果你要走过一块狭窄的木板,而底下是万丈深渊,要是你内心惧怕,倒反而比你不怕时更容易失足。生活之路也是如此,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当然也会碰上突发的灾难,但经过了一番披荆斩棘之后,他很可能是好端端的,未伤一根毫毛,而另一种人则会在草莽之中暗自悲伤。

      3.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个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很可能是胆小的,不爱冒险,总是感到惧怕,顾影自怜,他不再以欢快的心情去探究外部世界。这样的孩子可能在令人惊讶的小小年纪里便对生与死、人类的命运沉思默想。他变得内向了,起初抑郁寡欢,最后便从一种哲学或神学中寻求虚假的安慰。

      4. 早期形成的心理习惯往往会持续到生命的终结。

      5. 如果在阳光明媚的一天,你坐船沿风景如画的堤岸航行,你会赞美堤岸,从中得到欢乐,这一欢乐完全来自向外眺望,与你自己的任何渴求无关。而在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船出了事,你朝岸边游去,那么你得自于堤岸的是另一种情爱,它代表了与恶狼抗衡后的安全,其美丽或丑陋已无关紧要了。较完美的情爱恰似一个人在船安稳时的感觉,而一般的情爱则相当于船沉没后的凫水者的感觉。这不同情爱中的第一种,只有当一个人感到安全时,或至少对其周围的危险视而不见时,它才成为可能。相反,后一种情爱则产生于不安全感。
          由不安全感引起的感情比其他的更主观和自私,因为被爱者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援助,而非其内在的品质。事实上,几乎一切真实的情爱都包含了上述两者的混合物,而且只要情爱的确消除了不安全感,它便会使人再度对世界感兴趣,而在危险和惧怕的时候,这一兴趣却被掩盖了。不过在承认这种情爱在生活中的地位的同时,这种情爱远不如另一种情爱,因为它有赖于惧怕,而惧怕是个恶魔,同时也因为它更加自私。在完美的爱的沐浴下,一个人期望崭新的欢乐,而不是逃避陈旧的不幸。
          完美的情爱给予彼此以生命,每个人愉快地接受情爱,又自然而然地给予情爱,由于这一彼此幸福的存在,每个人感到这世界乐趣无穷。
          然而,在另一种情爱中,一个人吮吸他人的生命,他接受别人给予的,但他几乎毫无回报。有些生命力极强的人物就属于这一吸血的类型,他们从一个又一个牺牲品上榨取生命,他们壮实起来,颇为得意,而那些他们赖以生存的人则日渐苍白、灰暗,意气消沉。这类人利用别人作为达到其目的的手段,而从不认为他们是目的的本身。在某一瞬间,他们认为自己是爱那些人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对那些人没有丝毫的兴趣,而只关心能鼓动其活动的刺激物,那些活动,也许是毫无人格的。
          显然,这是由他们本性中的某种缺陷造成的,不过要对此作出诊断或医治可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通常是与极度的野心相随的一种特征,我以为这特征根源于这么一种观点,它对什么才会使人幸福具有极为片面的认识。而彼此真正关注的情爱是真正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一情爱不仅仅是彼此幸福的手段,而且实在是共同幸福的一种结合。
          一个人,不管他在事业上有多大的成就,如果其自我被封闭在铁墙之内,无法扩展上述的情爱,那么他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欢乐。将情爱排斥于其范围之外的野心,通常是某种愤怒或对人类仇恨的结果,产生的原因不外是青年时代的不幸,或成年生活中的不公正的遭遇,或其他任何导致迫害狂的因素。
          过分强盛的自我好比一座监狱,如果一个人想充分享受生活,他就得设法逃脱才好。能有真正的情爱是逃脱自我牢笼的标记之一。单单接受爱是不够的,接受的爱应释放将要给予的爱,只有当二者平等地存在时,情爱才能实现其最佳的效能。
          不利于相互情爱发展的各种心理或社会障碍是头号魔鬼,世人受尽了,并扔在忍受它的折磨。人们迟迟不表示钦佩,惟恐用错了地方。他们不急于奉献情爱,因为他们怕自己将来会遭到他们向之表示爱的人或苛求的社会的非难、提防的告诫,同时借着道德和世俗智慧的名目风行世上,结果是:只要与情爱有关,慷慨大度和冒险精神便横遭阻拦,所有这些都容易造成胆怯和对人类的愤怒,因为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还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根本的需要,而且十有八九丧失了以欢乐和宽广的胸怀对待世界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七     美满的婚姻(上)

      1. 一个同别人的妻子发生性行为的人当然是犯下罪的,但一个同未婚女子发生性行为的人不会招致任何罪,只是他降低了这位未婚女子在婚姻市场上的价值。

      2.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世界,并反躬自问,造成幸福和不幸福的婚姻一般说来是什么条件时,我们会得出一种多少有点奇怪的结论:那就是越是有文化的人,似乎越不能同他的伴侣享有偕老的幸福。爱尔兰的农民虽然直到现在婚姻还由父母包办,但大体上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而且夫妇生活是贞节的。一般说来,婚姻在那些彼此之间差别较小的民族中是最容易的。如果男人与男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均差别甚小,那就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后悔同这个人结婚而没有同别的人结婚。但是,如果人们的兴趣、职业、爱好都各种各样,那么就会要求其伴侣是情投意合,而且当他们发现已得到的比可以得到的要少时,就会产生不满足的感觉。

      3. 在现代有教养的人们中间,这些造成所谓幸福婚姻的条件都不存在,因此,人们发现经过最初几年之后而仍然幸福的婚姻并不多见。其中虽然有些婚姻之所以不幸是同文化有关。如果男人和女人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那么还有些不幸的婚姻是可以避免的。现在让我们先讨论后一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中最重要的是坏的性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在富人中比在贫苦农民中更普遍。农民的孩子在小时就习惯于生活中这种事,他们不但在人类中,而且在动物中都可以观察到这种事。因此,他们对此既不会无知又不会过于严正。相反地,那些娇生惯养的富人家孩子却被禁锢在性的知识之外,而且即使是最现代的父母,他们虽然能给孩子以书本知识,却不能给孩子以一种农民孩子从小就能熟知的实际知识。基督教教义的胜利就在于,当男女双方结婚时,任何一方都不预先具有性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中,大多数的结果是不幸的。人类中性的行为不是出于本能,所以没有经验的新娘和新郎,也许对此十分无知,因而也就会因为含羞和不愉快而感到难为情。如果说只有女人是天真的,而男人从嫖妓那里已经有了知识,这还差不多。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婚后也需要一种求欢之情,而许多出身名门的女子不知道,如果婚后她们仍然保持拘谨和肉体的冷淡,这对她们的婚姻是有害的。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较好的性教育来加以纠正,而且事实上对现在这一代青年的性教育,比起对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要好得多。在女人中经常有一种普遍的看法,那就是她们在道德上要比男人高尚。这种态度使得夫妇之间不可能保持真诚的伴侣关系。当然这是完全不应当的,因为性行为中得不到快乐,不是道德的,这完全是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点造成的,正像不能从食物中获得快感一样,这在一百年前对于高尚女子也是这样要求的。
          但是,造成不幸婚姻的其他现代原因并不容易铲除。我认为在那些未开化的人中,无论男女,一般说来在本能上是一夫多妻的。他们可能深深地爱着一个人,而且在若干年中专一于此人,但迟早这种性的关系要失去它敏锐的热情的。随后,他们就会在别处再寻找恢复这种以往的快感的颤栗。当然,也可能为了道德而控制这种冲动,但又难以阻止它的出现。随着女子自由的增长,夫妇间不忠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机会。这种机会造成了邪念,这种邪念造成了欲望,而这种欲望如果没有宗教上的顾忌就造成了行动。

      4. 妇女的解放,在许多方面使得婚姻成为一件更困难的事。从前妻子是使自己适应丈夫,现在,根据妇女对于个人事业的权力,许多做妻子的就不愿意使自己过分地适应她们的丈夫了,而那些扔留恋原先男性统治的传统观念的人却又想不通为什么他们应该去适应。这种忧虑的产生特别同不忠有关。在过去,丈夫的偶然不忠,一般情况下他的妻子并不知道。如果妻子知道了,他就招认犯了罪并使妻子相信他是一个悔过的人。另一方面,妻子通常是贞节的。如果妻子不贞节,而且她的丈夫知道了,那么婚姻就会破裂。现代的许多婚姻中,虽然不要求相互间的忠实,但妒忌的本能仍然残存,并常常破坏任何持久的密切关系,尽管夫妇间并无公开的争执。
          现代婚姻中还有另外一种困难,这种困难是那些最意识到爱的价值的人特别能感觉到的。只要爱是自由的和自然的,它必然兴隆茂盛,而如果爱是一种责任,那它只能凋谢枯萎。因为如果说你的责任是爱某某人,这使你恨他(她)。把爱同法律保证结合在一起的婚姻一定造成两头空。雪莱说:

我从没有和那伟大的教派发生过关系,
它的教养是无论谁只能从人群中选择一女或一友,
不论其他的人是多么聪明和美丽,
我们都应从惨淡的记忆中把她们忘记。
这就是现代的道德律,
这就是那些可怜的疲倦的奴隶,
踯躅着的陈腐之路。
他们走向坟墓似的家庭,
这家庭是建立在这世界的大道之上,
带了个被束缚的朋友,如同一个妒忌的仇敌,
走上那漫漫的旅途,
又是遥远,又是凄迷。

          无可怀疑,如果因为婚姻而拒绝所有来自其他方面的爱,这是泯灭我们的感受性、同情心和有价值的人类交际的机会。从理想主义观点来看,这就是亵渎本质上是可向往的事物,而且像各种约束性的道德一样,它势必助长人们对整个人生的警戒观点,这种观点就是指:总是在寻找机会去禁止某些事。
          由于所有这些原因,婚姻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事,而且如果不使它有碍幸福,那就必须想出某种新的方法。有一种解决方法人们常常提出,这就是可以轻易离婚。当然,我同大家的主张一样,即离婚应当比英国法律所允许的享有更多的理由,但我并不认为轻易离婚是解决婚姻痛苦的方法。没有孩子的婚姻,离婚可能常常是一种正确的解决办法,但如果有了孩子,那么巩固婚姻关系,在我看来,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婚后生了孩子,而且夫妇双方对他们婚姻关系的态度是合乎理性的和高尚的,那么我们就应希望这种婚姻是终身的,但这并不排除其他关系。如果刚结婚时感情热烈,而且后来也有了夫妇双方所希望的孩子,那么这种婚姻就应在夫妇之间产生一种深切的关系,以致使他们感觉到在他们的伴侣的生活中有着某种极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即使在性欲衰退后,即使夫妇一方或双方感觉到他们的性欲是为了第三者,情况也仍然如此。这种婚姻的完美由于妒忌而受到妨碍,然而妒忌虽是一种本能的感情,如果认识到它是不好的,而且也认识到它不是表达一种正当的道德义愤,它是能够加以控制的。一种经历了多年考验,而且又有许多深切感受的伴侣生活是有其丰富的内容的,恋爱初期虽然可能极为愉快,却不可能具有这种内容。无论谁只要理解这种价值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造成的,他就不会为了寻求新的爱而轻易地抛弃这样的伴侣生活。
          所以,对于有教养的人来说,获得美满婚姻是可能的,但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下列一些条件:这就是双方必须要有完全平等的感情;必须不干涉双方的自由;必须保持双方身体上和精神上最完美的亲密友谊;对于价值标准必须有相近的观点。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我相信婚姻就是两人中间最美好和最重要的关系。如果说以前不常有这种情况,那主要是由于双方都把自己看做是对方的警察。如果婚姻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状况,那么夫妇双方都应认识到,无论法律怎么说,在他们的私人生活中,他们都必须是自由的。


八     美满的婚姻(下)

      1. 婚姻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婚姻有两种见解。一种是浪漫的见解,表现于神仙故事中。据说,王子与公主结婚,以后便总快乐地生活下去。这便是造成了离婚的见解:因为男女结婚之后,一旦过得不快乐了,男的遂以为所娶的并非公主,女的也便以为所嫁的实非王子。于是便各自另做一次试验,大概也一样地不成功。至于所以屡屡失败,是由于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人所抱的见解,都可能是大相径庭的缘故。
          其次一种见解,圣保罗曾坦然表示:“结婚比动情好。”照这种见解,性的快乐完全是遗憾的事。可是人的天性并没有那么强,完全舍弃性的快乐的不会有几个人。虽然如此,却可以仗着婚姻,把这种快乐减到极小度,把夫妻弄得彼此互为警察的这种见解,自称是相信婚姻是一种圣典的信念。
          这两种相反的见解,都太极端了。第一种之所以极端,在于把快乐看成人生归宿;第二种之所以极端,则因其以为防止快乐是人生归宿。快乐本身固然是一种好东西,可是并不是一种很重要的好东西,因其并不需要促进的活动,所以不能满意地使其作为人生归宿。要得到幸福,必须立定一种归宿、永远完全实现不了,却又永远在实现的过程之中。野心,父母的爱情,科学的好奇心,艺术的创造性,都是供给这种活动的。一个男子或女人,如专心于这种种活动之一,并且不是完全不成功,便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幸福。可是如果一个人,只为快乐的顷刻而生活,最后一定要做不可忍耐的烦恼的牺牲。

      2. 婚姻是复杂的,因为包含有两个很不同的要素,就是男与女彼此相对的关系,及两人对于孩子的关系。凡是幸福的婚姻,夫妻都是彼此相爱及爱其孩子的。其彼此的相爱,不但在两性关系上,就在为孩子而合作上,也得到满足。发生了困难的时候,这种动机仍是存在的。但是如婚姻是完全成功的,则由此而得的惬意是非常圆满,因为性的本能与做父母的本能合力而互相加强。
          法律道德所向往的就是造成这种婚姻。习俗的道德哲学主张两个完全无经验的人应结成一种不可解的关系,这样的道德哲学一定达不到那种归宿。要找一个可以一生与之和谐地生活的人,并不是容易的事,对于完全无经验的人,差不多不可能。完全无经验的人,并不难分别性的饥饿与在性的饥饿满足之后仍然存在更深的情爱。所以,在结婚之前应有经验,对于男子与女子是一样的,还必须有为重大原因而解散婚姻的可能。

      3. 成功的婚姻实在是很重要的,是把自我投入一种较为宽大的单位中。所谓夫妇是一块肉,应该不止于仅仅一句话,应该有一种本能的肉体同情。现代的男女们,在自我上,倾向一种硬性与圆满性,大多数的婚姻,即使并非不幸福的,也没有深厚的交感相印,也没有把个体的生命融入于一种较为宽广、更令人满意的共同生存之中。其实,婚姻实在的好处就在这种融入,如缺乏这个,绝没有深厚的幸福能够存在。许多人虽是拒绝这种把自我的墙壁推翻,然而这却是一种人类的需要,不加以中和,定要有一种不满之感。可是,已得到了那种圆满结合的,那种结合便也扩展到孩子身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定要是由自发而不为嫉妒所染玷的。

      4. 世人总看到富的男子比穷的男子要好,不会爱的女子比被引诱失节的女子要好。在所有这点上,世人的看法,都是缺乏勇气与大度的,这种情形就是大多数婚姻上的麻烦的根由。常有夫妻开始婚姻生活之初,双方决意尽可能地保守私密,妻意所在,主要在身体事项上的私密,夫则在涉及其业务的事项上面。这种就养成一种互相敌对的态度,绝没有那种完全投降于一种共同生活的情形。其实只有投入那种情形,真正的姻缘才能发生。

      5. 大体上,做父母乃是一种逃死之欲,欲把自己的自我,在身体其余部分死亡之后留下一部分在世上活动。


九     幸福的家庭

      1. 过去传下来的所有制度里,再也没有像今天的家庭那样混乱和出轨的了。父母对孩子和孩子对父母的爱,可以成为幸福的最宏大的源泉。但事实上,如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十中有九倒成了双方苦恼的根源,99%是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感到不快。这种家庭关系未能给予人们基本的满足,是完美时代不快乐的原因中最深刻的一种。如果成人向与自己的孩子维持一种快乐的关系,或给予他们一种幸福的生活,他就得对为人父母的问题深思一番,然后明智地付诸行动。

      2. 从前,女人是因为挨不过处女的生活才出嫁的,那时单身女子不得不待在家里,在经济上先依靠父亲,随后再依靠某个兵不乐意的兄弟。她没有工作可以打发时光,在住宅墙外也没有自由可以享受。她既无机会又无意去做性的探险,她深信婚姻以外的性行为都是可恶的。要是她不顾一切防御,为某一诡计多端的花花公子所诱惑而失去贞操的话,那么她的处境就极为可怜了。18世纪英国作家奥利佛哥尔斯密的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异常真切地描绘了这一情景——

能掩饰她罪孽
能藏匿其羞耻而不为人所知
能使其情夫懊悔
而使他心中哀痛的方法——唯有一死!

          在类似的情况下,现代的独身女人却认为没有死的必要。如果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便不难过上舒适的生活,因此不需看父母的脸色行事。由于父母对女儿丧失了经济权力,他们便不敢从道德上对女儿表示反对。
          去指责一个不愿意被指责的人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所以,目前职业阶层中的未婚年轻女子,只要其聪明和姿色不低于一般的人,在她还没有想要孩子之前,她尽可以享受惬意的生活。不过一旦生儿育女的欲望占了上风,她就非得结婚不可,而且几乎必然会失去工作,她的生活也就不会像她已习惯的那样舒适了,因为其丈夫的收入很可能还不如她原先挣的多,况且那收入还得维持一个家庭,而不像她从前那样,只需要养活一个单身女子。作为尝过独立生活甜头的人,她发觉为了必须支出的每一分钱而得向另一个人索要,这实在有伤自尊心。
          正是出于诸如此类的原因,这样的女子才裹足不前,不敢贸然做起母亲来。
          如果一个女子不顾一切而当起了母亲,那么她会遇上前几代女人不曾碰到过的问题,即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家庭仆佣。于是她不得不将自己拴在屋子里,亲自去做那些与其能力不相称的活儿,或者如果她不用亲自动手的话,她也会因为呵责那些偷懒的仆佣而坏了情绪。至于照料孩子的身体健康,如果她花精力去了解这方面的事,她便觉得把孩子交给保姆是在冒天大的危险,甚至像清洁与卫生这些最简单的事业不能由旁人来做,除非她有钱雇佣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保姆,一个为鸡毛蒜皮之事所累的女人,如果她没有因此而过早地丧失其魅力和聪明,那么她实在是幸运的了。
          常常因为仅忙于亲自操持家务,这样的女人变得让丈夫厌烦,为孩子憎恶。傍晚,丈夫下班回来,诉说着一整天苦恼事的老婆让人腻烦,不唠叨的女人则是个糊涂虫。至于她和孩子的关系,她为了他们而做出的种种牺牲那么清晰地印在心间,以至于她几乎必然会向孩子们索要过分的回报。同时因关心零星杂事而形成的习惯,使她遇事大惊小怪,心胸狭窄。
          这是她非得承受的种种不公正中最为严重的损害:为家操劳,结果反而失去了一家之爱,要是她不问家务,而保持着欢乐和柔媚,他或许倒会爱着她。

      3. 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变化,是民主思想广泛传播的一个特例。父母再也吃不准,自己是否有权利反对孩子们,孩子们也不再感到他们应该尊敬父母。服从的美德原先是母庸置疑的,现在变得陈腐了,而且理当如此。精神分析使受过教育的父母惶然不安,惟恐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假如他们亲吻孩子,这可能造成恋母情结;假如不亲吻,可能引起孩子的妒火;假如他们命令孩子去做什么事情,可能产生犯罪感;假如听之任之,孩子又会染上不为父母欢迎的习惯。当他们看见婴儿在吮吸大拇指时,他们得出无数骇人的解释,但又惊慌失措,不知该怎样去阻止他。
          一向威风凛凛的父母,现在变得畏怯软弱,焦虑不安,充满疑惑。古老而又单纯的欢乐一去不复返。而且因为单身女子的新自由,女子在决定要做母亲的时候,得比从前做出更多的牺牲。在这些情形下,谨小慎微的母亲对孩子要求太少,而贸然唐突的母亲则要求太多。前者抑制着其自然的情爱而变得羞羞答答,后者想在孩子身上为那些忍痛割弃的欢乐寻得补偿。在前一种情形中,孩子的情爱没有得到满足;在后一种情形中,其情爱受到过度刺激。
          在上述两者情形中,都不存在纯朴而又自然的幸福。

      4. 当一个人只考虑人类天性,而不顾及现今的情形时,我想他一定会清楚地看到,做父母能从心理上给人以最大的而且最持久的幸福。这对女人比对男人更为真切,但对男人的真切,也远过于绝大多数现代人士所推测的程度。


十一     休闲的娱乐

      1. 厄运降临而能承受,明智的方法莫过于在快乐的时候便培养了相当广泛的兴趣,使心灵能找到一处宁静的地方,这地方将唤起别的联想和情绪,而不是那些使现在难以忍受的痛苦的联想和情绪。
          一个具有充分活力和热情的人,在每次打击之后仍能对人生和世界再度发生兴趣,因此他战胜了一切不幸,对于他,人生与世界决不会变得如此狭小,以至于一次打击就是一场毁灭。让一次或数次的失败就击倒,这不是感觉敏锐,而应被视作活力的缺乏。我们一切的情爱都听凭死神的主宰,它可以随时夺走我们所爱的人的生命。所以我们的生活决不可以具有狭隘的强烈情感和兴趣,因为它使我们全部的人生意义和目的完全听凭意外事故的支配。
          基于上述种种理由,一个明智地追求幸福的人,除了其生活赖以建立的主要兴趣之外,会尽力培养一些闲趣。


十二     科学的力量

      我们应当尊重人的天性,因为我们的欲望和冲动是造成我们幸福的原料。给人们一些在理论上被视之为“好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如果我们要增加他们的幸福,我们必需向他们提供所渴望或需要的东西。


十三     自由的社会

      从最抽象的定义来说,“自由”就是指没有外部的障碍来阻止实现我们的意愿。因此从这抽象意义上来看,自由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扩大:增长能力;缩小欲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350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78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489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40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77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61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81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22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26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74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4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88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99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3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6评论 1 25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50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51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布景 在比较有生活气息的环境下,选择一些植物和花束,可以作为背景以及前景。 服装 在衣服的选择上,文艺气息的...
    悠然小妖阅读 754评论 3 5
  • 要学习Python爬虫,我们要学习的共有以下几点: Python基础知识 Python中urllib和urllib...
    Kk太阳阅读 451评论 0 1
  • 林冬冬还记得2006年北方的秋天是那么冷。她看到网络上段子手都调侃这是个披着秋天的名号却干冬天的事的季节。 傍...
    我mm阅读 692评论 1 2
  • "与你熹微行 胜似媚阳下" 一载时间像一片叶子的掉落 看似在风中慢慢悠悠 却不过数秒 这一路闻着香蜜披着清风 似...
    uloveu阅读 222评论 0 0
  • 很多人说:高中忙的理所当然,大学忙的莫名其妙。便有人提出:应该静下来去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自己真正喜...
    净植姑娘阅读 872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