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金句
其实人最怕的就是自以为是地给自己制造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别人未必把你当根草。你唯一能炫耀的,就是低调的作风和端正的人品,而这些,都是不需要言语来表达的。一个人如果真正优秀,无需多言,别人自然明了。放低姿态,谦逊待人,让别人感到舒服。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
二、本周感悟:
今天的周记特意找到我收藏在手机的一篇文章,尤其是此刻让自己清醒认识到的。《埋怨办公室斗争的永远都是在基层》——微信公众号 佛系的佛爷
1、升官才能发财
在职场上升官才能发财,这是一条铁律。企业和公务员最大的区别在于,中高级职位与基层职位之间的收入差距非常悬殊。机关里级别差一级的干部,收入差距在10%到20%顶天了。但是企业里差1到2倍是最起码的,有的可能差3倍以上。
正因如此,企业里“升官”与“发财”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明显。任何一个企业里,“官位”总是有限的,能“升官”的总是少数。大家在竞争过程中总有一些利益上的冲突。对于胜利者来说,自然是不会抱怨的,因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委屈都有了报偿。但是对于竞争失败者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各种哀怨就由此爆发了。
在明白了这道理之后,我们就更加需要明白另外一个道理。现在竞争中胜出,不仅仅要体现出工作能力,还要体现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虎啸龙吟》里司马懿对曹操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这是对对手的尊重,无论对杨修,还是诸葛亮,司马懿都表现出极大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职场也好,官场也好,很多事情看破不说破,做人留一线,即便是在人后。更何况,在网上、在群里,你又能知道谁会认识你的上司呢?你在群里发的牢骚,发过的议论,是不是会传回公司?职场竞争失败本身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沉不住气,管不住嘴,可能会有大麻烦。
2、多看人的优点
办公室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地方,特别是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的同事之间更是如此。在办公室里始终都是“利”字当头的。我们没必要把“利”看得多肮脏,也不用看得多高尚。
公司里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职位总是有限的。能在一起共事,说明在能力、学识方面其实差距不大。让两个人真正产生差距的,可能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或许有人把这个叫做办公室政治,叫做心机。其实,还是情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当一个你觉得在能力方面并不比自己优秀,甚至还不如自己的人上位了,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成了他的下属,是不是会不服气呢?心里想着,这个人一定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去拍领导马屁了,或者在背后捅自己刀子了。再看平时这个人的所做作为,不是讨好领导,就是拉拢同事。反正一切都是心机。
俗话说,巴掌不打笑脸,人家就算真的是讨好领导、拉拢同事了,但是被讨好的领导和被拉拢的同事,如果没有原则上问题,自然都是愿意接受的。其实还是自己平时对人际关系重视不够才造成这个局面的。如果大家都能融洽相处,又有啥不好呢?
3、懂得办公室交往的规则
在办公室里为了争取有限的资源向自己倾斜,自然是需要去协调好各种关系的。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能力其实都是有限的,没有谁是真的无所不能的。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做事,谁能获得信息、资源、帮助、授权多,谁就能干成更多更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为啥领导总是比你能干的道理,在信息、资源、帮助和授权这四个方面,领导肯定比基层获得更多。当然领导做的事情和下属做的事情并不一样,领导主要工作是分配这些信息、资源,对下属进行帮助并授权。那么,怎么分配?怎么帮助?怎么授权?除了看能力,自然也要看这些东西放到某个下属手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人是独狼,只能自己干,有些人能带动团队,能和别人合作。很显然,在很多时候,领导愿意把资源向更善于合作的人倾斜,因为交给他们所能获得的利益更大。人际关系在这里就有了很重要的作用。
刚入职场的时候,每个年轻人都希望有前辈无私地帮助自己。也的确有不少前辈愿意帮助新员工,但是这种帮助一般也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能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些只教会基础性的操作,有些还要留一手“绝招”。这些也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利益。同时,新员工也要注意在人际交往中,既不要太自我中心,也不要对谁都掏心掏肺。
职场太复杂了,这是一个名利场,不太适合交朋友。这也是为什么佛爷永远只把离职的同事拉进群里,而不会把现在的同事拉进群里的道理。
感悟:分享上面这样的一篇文章,的确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犯了执念,职场多年,犯低级错误。希望自己真正拥有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
三、下周计划
学习明月之春的做法,分类设定目标,以终为始。
(一)工作
1、每日总结; 2、主动缓和同事关系;3、完成会议纪要。
(二)学习
1、每日金句摘抄;2、书友会语音;3、行政知识圈打卡。
(三)读书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一、二章节,找出概念、提炼金句、提出问题、反思体会;2、《迭代》,写读书笔记。
(四)饮食、锻炼
1、早餐五谷杂粮+鸡蛋,中餐减少米饭,晚餐改为水果,接待时注意少量用餐;2、每周健身房锻炼一次,每天室内运动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