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是什么?有人说,新媒体就是微信、微博、各种安装在手机中的app。也有人说,新媒体就是各种软文、鸡汤、搞笑的短视频和雷人的直播;还有人说,新媒体是相对于老媒体而言的,以个人价值为和思想表达,而不是传统媒体机构的流水线内容生产的,就是新媒体。
答案是这样吗?
从2010年开始全面接触和运营,从最早的微博算起,我也算是玩了八年的新媒体,在这八年时间中,也经历了对新媒体的不同认知和理解,并在实战当中不断的加以打磨和钻研。直到2016年内容营销大行其道,直播短视频全面崛起,网红开始渗透到电商、实体商业等各种各样的情景中后,我才算是彻底顿悟:
新媒体的本质就是社交!
你说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机构?现在我们看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传统媒体机构,他们的新媒体影响力一直遥遥领先;你说新媒体就是在智能手机上?结果报纸也玩起了事件营销;你说新媒体就是个人崛起?结果是网红、意见领袖以及更多专业化的媒体人和新媒体组织占据了头部流量,而屌丝通过新媒体逆袭的现象看上去很多,但相对于庞大的中国网民而言,依旧是极少的个案。
刷爆朋友圈的军装照H5来自传统媒体人民日报的大作
单从现象是无法解释新媒体本质的,只有洞悉其运营和成长的规律后,我们才能真实理解其社交的本质意义。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的延伸和理解,也是人们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传统媒体通过对发生性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千篇一律的将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典型的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接收与处理的单线程。但是在移动互联网造就的新媒体环境中,互动与信息发起的即时性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关键。
更广泛的信息来源、更丰富的信息内容、互动式的交流,这是新媒体时代给我们对媒体认识的的最大的变化,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每一个组织都可以和专业的媒体机构一样,在世界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信息的单向传播是一种告知的过程,而信息的交互式传播则是一种交流的社交过程。无论新媒体衍生出什么样的新花样,体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信息的交互表达和社交属性。
因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新媒体的运营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去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和话题,成为现代企业组织的基本标配。在这样的环境中,各种对于新媒体运营的技巧和方法的研究就越来越多,在信息量上,远远超过了当年pc互联网时代对于运营、内容和推广的内容。
虽然每家企业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新媒体运营人员,但是从专业和运营质量上而言,真正优秀的少之又少,甚至一直成为市场上金贵的人物。而对于绝大部分新媒体运营人员来说,由于面对着具体的职业压力的成就感要求,就使得这种知识的分享让人欢迎。
目前我们在市场上常见的新媒体运营知识分享,主要是在文案(包含标题、内容、策划)、设计、运营、推广、粉丝运营、电商表现等方面。但是随着这种信息越来越多,很多看过之后总觉得讲得非常有道理,但一旦到实际的使用的过程当中,对这些内容进行参考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有很多看似非常有道理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实际操作价值。
因为这方面的干货和内容,现在可以说得上是满天飞,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其实真实的水平含量并没有多少。而原本那些认认真真总结过自己的经验方法来进行新媒体传授的,在运营的新媒体的时候,具体操作的微信公众号的类型、所面对的对象以及操作的时间点,和你都有非常大的不同,他总结出来的都是他的经验以及面对的具体情况下的心法之谈,你可以做参考,但是并不能够完全的借鉴和指导。
无数的中国老板都希望自己的新媒体成为下一个杜蕾斯,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的品牌适不适合变成这样的社交媒体形象,也不知道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一个优秀的服务系统才能做到的。
不要吐槽老板,其实大部分做新媒体的人都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赚工资而已,他们对自己的品牌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深度思考,只能看见什么样的干货、看见什么样的公告牛逼,就照搬抄袭,结果就诞生了一大批市场上我们常见的伪“杜蕾斯”、伪“支付宝”、伪“咪蒙”。
假大空的知识分享、人云亦云的信息抄袭、不能用心沉下来从品牌价值和属性入手的新媒体编辑和运营、满世界的流量与信息造假服务、各种对有效知识实践的粗浅理解、不能理解真实运行环境的特点就撸起袖子干…
新媒体是社交,你不用心代表品牌和用户做真诚、有趣的互动,就别怪自己做的不好了。对于那些套路,我永远是冷眼观察,具体到自己运营的新媒体平台上,逐一的思考和实践体验,才能够用心去领悟和建立自己对新媒体运营的有效认知。
新媒体营销圈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所谓的文案高手,会努力教你如何去写标题,如何去博取一篇又一篇10万+的文章,然后引发围观群众的一次高潮。但实际情况是,运营者一定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的情况来判断信息价值。如果你运营的是一个纯行业性的新媒体公号,例如是钢铁出口,就算其中的文章内容运营成10万+,对你的这个自媒体的这个价值有多少呢?新媒体一旦服务于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产品,那么就应该根据特定的行业和产品的属性,去定义你的内容营销的策略和方法。
明明是个严肃行业的企业推广号,你做成追逐娱乐热点的眼球号,这样的数据我们不关注也罢。脱离账号的属性,去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曝光度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就是一地鸡毛,有很多粉丝,但是最终无法真实地转化为你的有效价值。
天下套路千千万,但是做新媒体也好,还是做品牌营销推广也好,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明白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
你需要看到自己的新媒体,究竟是要做媒体导向还是产品导向;产品到底是面向于c端用户的大众型产品,还是重度低频次的产品;你的团队是否具备进行大规模新媒体运营的能力;新媒体平台的功能是否具备了你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主要进行推广的用户和地域,也在决定新媒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比如说你是一个做全国市场推广的,但是经常用大家看不懂的粤语做文字表述,那就是去搞笑了。你还要明白自己预算究竟能够在新媒体上能投入多少,预算越多,也就意味你能够争取到的新媒体资源越多,获得的渠道资源越多,也能够构建更强大的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
不沉迷于别人的套路,在运营的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套路,这是新媒体运营成长的不二法则。
产品的排版怎么排版,文字的展示如何效果更好,用户的阅读体验如何做到最佳?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条件下,所需要建立的认知和实际操作方法,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是一个母婴电商的平台,但是却将自己的排版设计策划等等,借鉴了大量女性时尚微信公众号平台,那么其实你会发现,母婴当中的很多场景、图片和情感的表达,是根本用那种女性时尚表达组合提现不出来的。
因为你在这个实践过程当中,根本没有考虑你的内容特点、平台特点、产品特点和你希望能够和用户产生什么样的共鸣。只是照搬套路,将自己的内容进行强势单项向输出。你又不是专业的媒体组织机构,凭什么让大众去接受你呢?这些都是不好好和自己的用户说话的行为,无法获得大众的认可和支持,更不要提去发展粉丝,拓展商业模式的任何可能了。
要想交朋友一样去和你的用户对话
当然在市场上也有一批新媒体平台,他们做得非常的好,可以给所有的新媒体人很大的启示和借鉴。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很多套路,但是我们更要从这种套路中当中去用心体会,什么是,好好的跟自己的用户说话。
例如说很多家长和儿童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新媒体,凯叔讲故事。这个平台就是以主持人优雅而具有磁性的声音,通过亲切的方式和适合儿童接受的故事为核心内容输出,并进行周边产品的开发与包装。这个平台,他就找的非常的对他明确了自己的受众目标和用户就是以都市家长为教育入口的儿童教育市场,并以大家喜闻乐见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内容的传播,这就是用心与自己的用户好好讲话的一个典范。
还有很多都是投资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新媒体平台,叫做功夫财经,是由原来广东卫视郎眼财经节目组为班底,整合了全国比较具有大众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知名学者、投资专家等,通过生动有趣而具有独特市场观察力的经济分析内容,赢得了全国数十万粉丝的追捧和支持。这个平台的优秀之处就在于,目前中国的新中产阶层和高净值人群普遍有知识焦虑,而知识焦虑的底色其实是财富焦虑。基于这样的知识焦虑和财富焦虑,功夫财经聚合了一批这样的“财富命运共同体”,通过付费课程,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内容推广而出。
迷彩虎是国内知名的一个军事爱好者聚集的新媒体平台,其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也非常的大牌,在全国性媒体影响力的前50名,他们的核心特点就在于,通过对于军事问题、地缘政治特点的不断的研究和深入分析,给了中国广大军事爱好者一个自我的家园。
领英作为职场社交的重要工具,这两年来在新媒体的运营上面也取得了令人非常瞩目的成绩。通过分享职场的干货知识和职场故事,为广大的都市白领提供了职场知识和很多智慧、见闻,在无形当中实现了自我品牌的扩大,也成为了众多职场白领手机当中的好朋友。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能基本总结出一些能够和用户好好说话的新媒体的经营特点:
在这四大特点当中,坚持特点、坚持深度、坚持用户价值的深度发掘和尊重用户,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而也恰恰是那些套路所不能教给我们的。以上四个平台,都有自己在各自领域内的特点、专长,以及对待用户的方法,但最终殊途同归,都让用户感受到了亲切、受益、受到尊重。
最后我想说:
新媒体的本质是更好的与用户连接,用真诚和真心,远比用套路更具有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