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就会丧失自己。”
2020年虽然已经过了1/3,却丝毫不影响自己制定目标。今年的主题词是“态度”,围绕着这个关键词制定了写作、阅读、学习这三个具体目标。
01 、写作
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看问题流于表象抓不住本质,做决策时由于缺乏主见常常被人牵着鼻子走。这让一度我很苦恼,却始终找不到克服的方法。
水清亦有鱼(鱼哥)的招募文案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上面写到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这与想要通过写作梳理混乱人生的目标不谋而合,于是我来到了鱼苗嘉年华。
目前为止,写作进行了三个月,过程中有突破也有瓶颈。比如刚开始写作时总想在一篇文章中同时表达好几个观点,段落之间的衔接前言不搭后语,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嗨文等等。看着自己千创万孔的作品,曾让我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相信刚学习写作的你也会遇到我上面的这些问题吧?
如果换作以前,我习惯性的选择逃避。可是鱼哥极致不舒服的故事给了我拼搏的力量。我开始跟写作死磕,把不舒服当作进步的阶梯,主动向有结果的人请教,针对专业反馈,进行阶段性的突破,优化写作内容。
比如,文章逻辑混乱,我就练习一篇文章只讲清楚一个道理;段落衔接不顺畅,我就研究写作的基本框架;表达不清读者思维,我就拆解优秀文章并且模仿......
一部分一部分的刻意练习,文章渐渐地从一篇自嗨文变成了一篇有价值的分享。
所以,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你,不要闭门造车,要向身边有结果的人请教,从不舒服中汲取能量和养分,思维跟上了,行动也就跟上了,行动跟上了,进步也就被人看见了。
令我惊喜的是这种脚踏实地的进步被一位同学看在了眼里。有一天她私信我说,她很欣赏我的认真和韧性,尤其上一个月的更文质量有了很大飞跃,她希望我能推她一把。
自己的认真态度被人看见并欣赏确实挺开心的,可是自己对写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担心自己无法胜任。经过一段心理挣扎,我还是决定带领她一起突破,因为以教为学是快速成长的方式。
我也给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每发给我一篇文章,都会让她先自评。我再针对她的具体问题分享一些理论知识和相关案例,让她反复阅读自己去领悟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我之所以给她提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在我看来,直接告诉她答案仅仅是我的思考,而我不能代替她思考。我能为她提供的价值是让她学会独立思考,这才是写作的核心,往往思考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
通过一步一步启发,她开始找到一点写作的感觉,领悟到什么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了。同时我也非常感激她,因为通过启发式提问也激发了我的创造力,让我有机会把过去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当然,对写作知识体系的建立还不完善,比如只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还没有将写作变现的目标纳入计划之中,也没有仔细研究平台规则,拆解优秀文章的结构。
因此,掌握文字变现的规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成了我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给自己做了一个战略计划。短期目标,在5月15日之前,拆解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建立完整的写作输出知识体系,争取成功投稿一篇公众号文章,实现从0到1的突破。长期目标,在12月31日之前,通过公众号投稿、公众号打赏、今日头条变现9999元。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给自己制定了三步走计划。首先,多多研究平台规则和拆解优秀文章,掌握优秀作品写作的底层规律。其次,向有成功投稿经验的人请教,提升自我摸索的效率。最后,通过投稿接受市场反馈,优化自己的写作能力。
目标已经制定,接下来就朝着目标方向前进吧!
02 阅读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未掌握正确读书方法导致读书效率很低的人。因此,阅读完一本书后,不知道如何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向木吉发出了需求信号。他给我推荐了《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仔细阅读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读书方法仅仅聚焦在了知识点本身,缺乏了跟现实生活的结合。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开始有意识的应用标签法,把书本的知识跟实际生活的关联,通过实践验证知识,真正做到了将知识内化于心。
践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只能记住几个印象深刻的点,通过反思后发现,原来我关注的仅是单一的知识点,缺乏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系统化思维。
正当我着急没有解决方法时,看到了鱼哥的蜗牛读书法,他这种纯粹的读书法激发了我。通过对比也发现我读书时将关注点放在了结果,而鱼哥放在细节,会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并判断它的适用边界。
有了这个启发,对于阅读,我不再追求快,开始践行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拿到书后慢慢读,读的时候把自己代入作者的角色当中,体会他的情感和所思所想,并把作者解决问题的思维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经过自己验证后发现这样读书确实可以提升人的内在修养和思维方式。
这样的读书方式打通了我很多内在的阻塞处,加深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掌握了一些本领域知识的底层逻辑。
同时也遇到了一个大的问题,虽然逐字逐句的朗读打通了很多节点,又发现时间太不耐用了。为了提升效率,现在换成少量多次的策略,每天设置固定的阅读事件,交叉阅读,相互打通,提升阅读效率。
意识到阅读如果没有接受验证,就不知道质量如何。为了不让阅读质量含糊不清,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参加鱼哥5月份的读书分享会,尤其要学习拆书的方法,并写出2篇高质量的书评并投稿。
这样的阅读经历给了我很大启发:没有一成不变的读书方法,只有根据需求不断精进和迭代的方法,怀着积极的态度,向终点出发!
03 学习
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可过去的学习让我无法知识落地,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这让我非常郁闷。
直到看到鱼哥《一篇烧脑文告诉你:为什么有人进步快,有人进步慢?》的这篇文章才让我意识到,自己就是乱学主义,东学学西学学。也不是说这样的学习没有效果,只是它发酵的时间太长,往往让人还未等到爆发就丧失了斗志。
那我们该怎么学呢? 鱼哥告诉我们说,先取一个中心点,然后向外延伸,因需求而延伸学习项目。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先确定一个主体要学的东西,比如写作,你的核心围绕这个点在学,你会学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写作技能,之后是更高级别的写作技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
比如,我不知道什么是读者思维,于是向赛先生学习写作的底层逻辑;我的学习力明显不足,我就反复阅读《好好学习》,并着手写反思日记;我的思考力不足,就参加《好好思维》读书训练营,通过交流互动找到思维方式的漏洞;我的归纳总结能力差,就去学习结构化复盘。
通过一步一步的扎根,开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习闭环,改变了之前焦虑不安的乱状,有一种心中有地图,前进不慌张的踏实感。
特别喜欢《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中的一段话:光知识还不够,知识没有心。再多的知识也不能滋养或支撑你的心灵,它永远也无法带给你终极的幸福或平静。生命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得有热烈的感情和源源不断的能量。生命必须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让知识活起来。
通过这三个月的写作越来越领悟到,鱼哥想要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写作,写作是一个工具。他更希望我们通过写作能用心观察生活,主动去承担,去分享,善于抓取生活中的素材,不断激活内在热烈的感情和源源不断的能量。
因此,今年制定了明确的学习层面的目标:培养出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让自己的奋斗更加有力量,为内在的幸福和内在平和服务。
很感恩2020年在鱼苗相遇,鱼哥为人处世的态度和精神一直引领着我前进。虽然只写了三个月,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内心也越来越宁静平和。愿我们能紧跟鱼哥的步伐,做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态度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