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总少不了那一把油纸伞,和那伞下“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带着温婉,带着风情,带着离愁……如今的我们,已经撑上了防水布伞,却离那样的情怀越来越远……
纸伞在余杭民间,有逾千年的历史,是寻常百姓家常见的物品。上世纪60年代,在工业制伞的冲击之下,油纸伞和所有的手工艺一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今天的故事,是74岁的爷爷和3个90后传承者的故事……
74岁的刘有泉爷爷
爷爷刘有泉,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西坞村人,是当地余杭油纸伞传承人。在刘有泉的记忆里,儿时油纸伞家家都有。生活俭朴的人家,一把伞修修补补,能用上好多年。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受工业伞的冲击,余杭油纸伞几乎绝迹,老艺人纷纷转行。
1983年,刘有泉动了念想:想把余杭纸伞这种传统手艺留下来。于是他不声不响地买回了100把竹伞架,藏在家里。2006年,已经64岁的刘有泉原本该安享晚年,却怎么也放不下纸伞的情结。
古法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70多道工序,从寻觅优质毛竹进行处理,锯成大小合规的竹筒,用定制的刮刀“刮青”,劈开做伞骨,到制作伞面、熬桐油,历时两个星期才能完成。
坚持下去不容易,所有传统手工艺师傅们都面临工艺传承的问题,村里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窝在老屋里做纸伞。
但刘有泉很幸运,他90后的孙子刘伟学和他的同学汤薇,愿意把纸伞工艺传承下去,于是有了塘埠村余杭纸伞的第三代传承。刘伟学和几个同学一起成立余杭纸伞展示馆设计工作室。
刘伟学他们还将二楼改造成“油纸伞之家”,延续余杭纸伞的展示,将传统纸伞文化融合在房间之中,一睁眼满眼的油纸伞,仿佛在梦里……
“经常有外地设计师们赶来交流,可以在楼上留宿,和老师傅学技艺。”刘伟学想得很周全。
三人小组凭着一股纯粹的劲儿,以及开阔活跃的思路,为余杭油纸伞带来新的活力,让老行当变得潮起来。
这把在巴黎maisonobjet(欧洲三大著名博览会之一)家居装饰博览会引起反响的纸伞,就是出自“纸伞之家”,现在正矗立在“纸伞之家”的院子里。
参展的10把伞当即就被巴黎的一家设计店铺全部预订,后续订单源源不断。
如今,纸伞展示馆有了,订单也多了。可3个小伙伴都在为找到好的制伞工匠并如何留住发愁。虽说刘有泉和4个老师傅一直在默默耕耘,也带了六七个徒弟,可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没法批量生产,在规定工期内交货也成了难题。
对此,刘伟学想得很实际:“只要每个月可以拿到和外面打工一样的收入,我相信一定能留住人,也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
爷爷在70多岁高龄仍放不下心中的纸伞情结,孙辈放弃工作传承技艺,并让油纸伞重新走向大家的视野。3个90后年轻人,不必穿金戴银,不必山珍海味,在静静的手工中体会到最纯粹的快乐。大概这就是匠心的传承吧。
点击菜单栏“匠-匠人志”,了解更多匠人故事
我是陈年芝麻酱JC
我致力于用新的视角
将传统故事和匠人精神传递给你
愿你也会沉醉于此
匠人巷
4.西服与旗袍,在他的裁剪下妖冶魅人。让人沉沦于夜上海!| 许师傅
返回,点击菜单栏回顾更多情怀与匠心。
欢迎匠人自主投稿或提交信息安排采访
邮箱:sesamesoy@qq.com
QQ:3414477908
文章来源自时尚头条,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编辑排版:陈年芝麻酱JC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513332417&src=3&ver=1&signature=3sRLzhgNCmpx53x6qVcNoxeE3ywyml3txD3b5KlG7BEQH6BXwBPir5LShuxoGxeI2lXNkwIegfCN8TfaYsaQaNP*kGtUwkz1jW7RogGVIDs9aF9vNUKNH*sjSBrtBbix-xNt*nW7KMQPt-iRBYhadNy8G6YfwhW9sU3N8sCdjVw=&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61030004&pass_ticket=qMx7ntinAtmqhVn+C23mCuwc9ZRyUp20kIusGgbFLi0=&uin=MTc1MDA1NjU1&ascen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