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 不但想想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分外地甜。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结婚仿佛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
鬼的存在的确有时间性的,好像春天有的花,到夏天就没有。
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总以为里面结结实实都是宝贝。
鸿渐研究出西洋人丑得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话是空的,人是活的;不是人照着话做,而是话跟着人变。
生存竞争渐渐脱去文饰和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
感悟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吴宓先生称钱钟书先生为“人中之龙”,《围城》更是被其视为“整个人类基本生存状况的写照”。《围城》这部小说饱受赞誉,更被评论家称之为“新儒林外史”。
读完《围城》,觉着这结局是意料之外的结局,甚至不像是结局的结局,却就是结局。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它期待甚高,而它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惊叹钱钟书先生的文笔和手法。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十分鲜明而且生动形象,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人性格与特征。此外,钱先生的语言常常是别处心裁且饱含趣味的。
就人物形象而言,主人公方鸿渐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钱钟书先生在文中将主人公取名为方鸿渐是有其来历的。他在《管锥篇》中说:“鸿渐,即一只鸟飞来飞去没个着落。”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他是一个优柔寡断、懦弱无能的人,有时候说话办事自带一股不符合年纪的天真和小孩儿脾性。方鸿渐不见得是一个坏蛋或者不好的人,他更像是一个不更世事的纨绔式的人物。他虽善良但软弱动摇,有些小聪明但虚浮无能。在“围城”中,他既是被困的对象,又是围城的铸造者,他的喜剧性的形象特点和悲剧性的遭遇是所有矛盾的焦点。
就该书的故事内容而言,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生活令我感触颇多。两人的婚姻是缺少爱情的,于是便也少了些许珍惜与包容。且他们俩的矛盾在结婚之前就已经存在,结婚后,随着距离的拉近,隐藏的矛盾都暴露了出来,且越积越深。且说,至亲至疏夫妻。这样的一份婚姻少了爱情的支撑,或多或少会生出怨怼来,加上俩人都是得理不饶人的倔强性子,更是雪上加霜。愈亲近愈了解对方,发生争吵时愈发不留情地痛击对方的软肋和禁忌,所以我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能够最大程度给你造成伤害的往往是你的亲近之人。被困在围城中挣扎的鸟儿会无意识地互相伤害互相依靠,又伤害又依靠,最终变得遍体鳞伤。
就我个人喜好而言,我十分喜欢书中的一些句子,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这段话的前半部分可以说是网上热门句子,被无数人点赞收藏。不得不说这两句话完美地表现了钱钟书先生语言饱含着的幽默性和讽刺意味。此外,“鬼的存在的确有时间性的,好像春天有的花,到夏天就没有。”这句话也十分有趣。夜晚时分,觉得鬼这种东西甚为可怖,白天却不这门觉得,大概是因为黑夜的未知与神秘丰富了人的想象,也放大了人心中的恐惧。这是我初读时的想法。我现在对这一句子的理解是,人对鬼神的恐惧与信仰是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的,而这人心中的鬼啊,也是有生命的,神出鬼没,阴晴不定。
《围城》这本小说以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家庭等人生经历演绎了“围城”这一意象,表现了那个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撞击后的畸形社会特征,着重剖析了这些知识分子个性与道德方面的弱点,并从中反映出一个行将崩溃的病态社会的真相,透视了在社会人生重压下主人公的精神受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表达了作者对整个旧时代生活的讽刺和感伤,寓示出人生处处是围城的哲理内涵。
关于“围城”二字的理解和阐释,可谓是见仁见智,但大多逃不开学业围城、爱情围城、事业围城、婚姻围城。围城到底是什么?作者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就目前而言,我并不能很清楚地意会到,我所知道到的围城是人为自己建造的堡垒,亦是牢笼。我还想再翻开这本书,希望到那时我会对“围城”、对《围城》、对作者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书目:钱钟书:《围城》(2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