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老先生说“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回顾我“不完美”的前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读书太少,也没有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
时间好不经用,抬头已是半生。幸运的是,中年的我,加入写作训练营,与那些下笔如有神的牛人相比,总感才疏学浅,自惭形秽。
一切动力都源于差距感。“知耻而后勇”的我,已将读书、写作代替原来的追剧、刷抖音,全心投入,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越陷越深,其乐无穷。
01读书是人生的加油站。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的重要性无需赘述。
我很喜欢高瓴资本张磊,不仅源于同乡,更被他的才华、睿智折服。在他的新书《价值》里提到,儿时的他,顽皮好动,经常逃学,差点考不上初中,直到高中二年级才开始奋起直追,一路赶超,最终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后到耶鲁深造,实现“开挂”般的人生。
儿时虽不爱上学,但他有个好习惯,爱读书,并且读了很多书,涉猎范围很广。这个好习惯,不仅帮他实现高考“逆袭”,更为他以后在投资领域创造“神话”,立下汗马功劳。
读书改变命运。出生在中国四线小城市,家境平平的顽皮孩童,在书中长知识、寻真理,在书中阅古今、看世界。
读书是人生的加油站。
02读好书像结交良师益友。
有人说“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也就说,要读好书。
皮特老师,365平台“教父”级的人物。他曾在文章中提到,每当他遇到问题时,首先会翻书,从书中找答案,而且绝大部分都可以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好书,总会反复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自然找到了读书的乐趣。
读到这一段话时,我就想,皮特老师遇到问题翻书找答案,跟我遇到难题,寻求好友帮助,是一样一样的啊。好书如不离不弃的好友相伴,而且,越好的朋友越喜欢交往。
当然,现实中,也曾有无数个血淋淋的惨痛案例,如果没有擦亮眼睛,不幸交到损友,可能会把你戕害。
因此,要多读那些给你正能量、追求真善美的书,这样你的良师益友会“成群结队”奔你而来。
03读书应该成为你生活一部分。
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时候,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安静从容地面对。
对很多爱读书的人来说,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之前看过一个采访,习主席16岁就到陕北农村当农民,当年住在乡下窑洞,每晚在煤油灯的陪伴下,读书到深夜。7年的青春时光,他早已养成读书习惯。
上大学前,他通读三遍《资本论》,写了18本厚厚的读书笔记。读书习惯早已刻入18本笔记里。
以书为伴,沉下心来读书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
写在最后:
书是进步的阶梯,而读书是门艺术,也是疗愈的良药。
作为写作路上的“小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们写作路上的美好期待。通过这一段练习,我已深刻领悟到,写作与读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最最令我欣慰的是,在我读书、写作的影响下,家人已发生变化。前天,儿子与其朋友道别时说到,“以后,我们少刷微博,多看书”。
听完,我按捺不住的兴奋、窃喜。
“不完美”的前半生在悄悄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