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在一般人看来,是一部蛮严肃的著作,毕竟,沈括本人的科学素养很高。其实,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加在一起也就刚过50%,剩下的有不少篇幅留给了杂文轶事。
这里面,就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元丰年间,保安军顺宁寨。一日突遭西夏兵的包围,大家很是惊慌,寨里的人数不过几千,对方一下子就来了10万,这不是明摆着守不住嘛。
这时,站出了一人李氏,她的职业很特殊,妓女。接触的人多了,知道的故事也就多了。只见她登上城楼,嗓子一亮,对方立刻就捂住了耳朵。
那么,她说了什么呢?
她在细数西夏梁太后的八卦,对方将士羞愤之极,便想用箭要她的命。可这边,当然早有准备,丝毫伤不到她。结果,“度李终不可得,恐具得罪,遂托以他事。”于是,在“骂声”中,西夏兵找了个理由,撤了。
梁太后何德何能,能将自家的“兵”给吓退了?
谈德,应是不沾边。看看史书的评价:“梁氏诲淫灭家,其罪大矣。”说的很是严重,她做了何事?这就要说说西夏国的一些故事,人物关系倒也不复杂。梁氏前夫的妹妹,嫁给了李元昊的私生子,后来的西夏毅宗李谅祚。
而梁氏正是嫁到了国舅家,才有了遇见皇帝的机会。关键的是,二者还有了“感情”。后来,看这个太后的作为,也是野心极强的女子。根据史书的记载,她和皇帝说,他俩的事情暴露了,她的夫君会对他们不利。于是,皇帝就将她夫君召进了宫,然后给解决了,包括其家族。
有人对这段描述有议论,说当时朝政由国丈把持,废不废这皇帝,其实意义不大。这应是梁氏后来为了开脱自己,而杜撰的故事。其实,从其后来的手法来看,极有可能。但是,“专横的太后”也并非一日养成。如果,她那时就有这心机,只能说明,她选择在权臣家做儿媳,是有目的的。
更有可能的是,机缘中,她觉得皇后的位置,离她并不远,于是,顺势而为。而小皇帝对她产生情感,这一步很是关键,没有一定的信任,后来的都不能成事。当然,有人说,这二人在一起,就是相互利用,都是冲着那位置。这个想法很是牵强,西夏是党项族,但不代表女子的地位就很高,更别提有什么重要的情报,除非她的夫君会告诉她。
所以,上面那个故事,兴许这么解读更通顺。李谅祚一直被国丈压着,连自己的亲信都被杀了,他不想反击吗?当然想。但他和梁氏的私情,只会更加激惹对方,他并非不知道,为何还要继续?莫非真陷于热恋中?
不可能,他要借梁氏的手,来除去自己的对手。历史对这位皇帝的评价是“凶忍好淫”。所以,这个故事的真正出处,只能问这二人了。不过,他给自己找了个很厉害的搭档。在她掌权的18年中,就喜欢和宋朝开战。
作为一个汉人,为何要如此举动?其实,目的很强,就是稳固自己的统治。她很是清楚自己的弱项,那就是自己的民族出身。为了淡化党项族的敌意,她只能以战争来交换。而史上关于其生平,除了那一段不堪的上位史外,就是和宋朝打仗的历史。在她的指挥下,的确伤了宋朝的国力,但自身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那时的战争,耗国力,更耗人力。
为何沈括会记录了一则这么个“趣闻”?迎合公众?应不是。一个地位低下者,能被他录入,定有他的考虑。故事背景,是宋神宗年间,社会各种弊端暴露,皇帝也开始改革。之后,他用军事力量的强弱对比,衬托了这位“奇女子”的胆识。但也是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其实当时的宋军真的没有实力。
梁太后上任后,和宋兵有一次大战,就是宋神宗时期的“灵武之役”,大败宋军。自此,宋朝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退敌居然要靠一“女子”,这结果无论怎么看,都带着一丝悲凉。但是,这就是当时的现状。宋神宗本想利用西夏国内大乱,来一个“趁乱打劫”,没想先胜后败,还大伤了自己的元气。也许,那样的年代,女子都被认为是“弱者”。或者,在沈括看来,这样的统领者,惟有用“女子”才能制服。
参考资料:
【《梦溪笔谈》、《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五》、《西夏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