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院子里的几株金桂开了,玉枝金蕊,满园飘香。 小区的银桂也开了,香气馥郁,沁人心脾。 很想写一首诗,赞美这深秋桂花香。可是,转念一想,古代诗人已经写尽了桂花。只坐在这里静静地欣赏就好吧。
金秋季节,桂花一开,诗人们就都疯了,吃桂花糕,品桂花茶,饮桂花酒,还要提笔蘸墨,写下一首首的诗词。
诗魔白居易爱桂花也成魔,那种痴迷癫狂,不是咱们能够理解的,但是可以想象。 白居易晚饭后到东城遛弯,忽然闻到桂花香,就站住不走了。 人家李白老先生,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倒好,举头望月亮,细嗅桂花香。 他还想着嫦娥的孤单,月宫桂树的孤单,惦记着月宫里那点闲地,也应该多种一棵桂花。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白居易《东城桂》
白居易认为桂花不是一般的花,不是凡品,也不是俗品,花似夜雪明,叶如春云,枝像绿玉,一般的小鸟连在枝头栖息的资格都没有。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白居易《有木》
白居易的会客厅前也种着金桂,以便于随时赏花。真是“朝朝频顾惜,夜夜莫相忘”,比如《厅前桂》: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他游山玩水来到了庐山,庐山美景万千,他只是钟情山间那几株桂花,庐山的桂花生长环境恶劣不能入月宫,不能移栽上林苑,然而香气依然。他又是赞叹,又是惋惜。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白居易《庐山桂》
桂花一开,惹动了诗佛王维的凡心。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人听到了桂花飘落的声音,在寂静的山里,桂花就那样散发着清香轻轻飘落。 月亮出来,惊动了树上睡觉的山鸟,不时在山涧中发出三两声的鸣叫。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唐朝的桂花,往往生长在寺院里,因为那地方更适合桂花脱俗的香气吧。
还说白居易到杭州,第一件事就是到寺院里寻桂花,在他著名的《忆江南》里写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皮日休在天竺寺里,轻轻捡拾那小小的朵朵的桂花。这小小的桂花,触发了他痴狂的诗心。他感觉这桂花不像是人间有的,应该是嫦娥从月宫里抛下来的。
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宋之问在这方面是和皮日休心灵相通的,他也认为此花不应人间有,应是从月宫里落下来的。这桂花香,乃是来自天外。在《灵隐寺》里,他写道: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唐宋多情,桂花在唐风宋雨里芬芳四溢,多情的诗人莫不在桂花树下踯躅留恋,写下一首首的诗词。桂花开了,诗人妙笔生花,那些诗词千古传唱。
宋朝第一大吃货苏轼第一个坐不住了,桂花一开,他就带着三两个小厮上山了。苏学士一改往日斯文,这边那边地招呼着,“桂花开了,多好啊!桂花糕多么软糯香甜啊!桂花茶多么清冽提神啊!桂花酒多么芬芳醉人啊!多采点,多采点,用不了的晒干了做个香囊当配饰。” 自己用还不够,好东西还得想着朋友们啊,都给他们送点。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戒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苏轼《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苏轼也倒罢了,原本就豁达豪放,动不动就老夫聊发少年狂,又爱吃,多亏了热爱美食,贬谪之地再苦寒恶劣,也能扛得住。 做过广东提点刑狱的大法官杨万里先生一向是矜持的,写的很多诗歌也是冷峻平和的。 怎么这桂花一开,也疏狂起来。对了,他老家那儿有时候把桂花叫做木樨。 杨万里有时候带着孩子去亲近大自然,毕竟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 看到有桂花开放,他就停下不走了,带着孩子观赏起没完。
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次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杨万里《观木樨》
他的窗外种着两棵很大的桂花树,一棵金桂,一棵银桂,花开时节,满庭院的香气缭绕。 就是睡梦中也有香气沁心脾,他就出现幻觉了,感觉自己是在广寒宫里了。醒来才知道,这原来是院子里的桂花香啊。 诗人就纳闷了,这小小的桂花怎么有那么浓郁的香味啊!
梦骑白凤上青宫,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
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
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
——杨万里《凝露堂木犀》
总而言之,宋朝的杨万里先生和那些唐朝的诗人觉得桂花不是人间种的,都是从天上来的。他在《咏桂》里说: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宋朝太富饶了,也太风雅了,喜欢桂花的诗人也太多了。欧阳修,梅饶臣,王安石,辛弃疾,陆游等等都爱写桂花,动不动就连着写好几首。 连皇上都忙乎乎地到桂花树下写生,画了不行还要配上诗作。你看看宋高宗的诗:
秋入幽岩桂影团,香深粟粟照林丹。
应随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广寒。
——宋高宗《扇面画桂增群臣》
他们一见桂花开那疯狂无状,连邰老师都看不下去了,不说他们了。 说说那两位才貌双全,诗词俱工的女诗人吧。她们是李清照和朱淑真。
大才女李清照一早起来,闻到院子里的桂花香,院墙转角看到了金桂开得刚刚好。 她晨练也不练了,诗书也不读了,早餐也顾不得吃了,就围着那几株桂花转了。到底是女诗人心思细腻,她说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说如此娇柔芬芳的桂花,梅花一定会妒忌的,菊花见了也应该感到羞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鹧鸪天》
李清照说那棵金桂开花,都金灿灿地不像花了,而是揉碎的金子点缀在碧玉一样重重叠叠的叶子中间。 在她看来与桂花相比,重重叠叠开得满树梅花也太俗了,丁香花虽然也香气浓郁,可是花枝却也有些粗生。只是桂花好是好,却惹了自己的相思,花香熏醒了自己的美梦,却是有点无情了。
闻香识女人,做灵魂有香气的女人。自古却是红颜多薄命,尤其有些才气的女子。比如说朱淑真,这个心思敏感、情感坎坷、婚姻不幸的女诗人,一生抑郁,留下了一部诗集《断肠集》。 是桂花让她的生命里有了一束温暖的亮光,有了点明媚的底色。在她的眼里,桂花弹压西风,有着不屈的质地和高雅的品位。在窗前,她读书,桂花吐香,她们相依相伴各自忙。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朱淑真《木樨》
桂花,盛开在唐诗宋词里,芬芳了几千年的诗词古韵,吟咏至今。桂花一开,那些诗人就疯了。桂花开的时节,拨动了他们诗人的心弦,诗歌的天空才留下这许多的锦词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