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中继承了军人父亲的热情,热烈、好学、爱表现。但同时也有了父亲的激进、偏激和对自我完美的苛刻。
少年时读书很少,更增加了偏执,自负,自我。经常会出现和别人因为某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经常会因为很小的事觉得别扭而选择和朋友远离,就这样自己的圈子越来越小。有时回想起来,只觉得自己偏执、固守,让真正优秀的朋友远离。
过了不惑的年纪,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了,觉察到自己还是那样的激进,想让周围的人都认同自己的观点,不认同还会耿耿于怀,还会想法去说服。曾经每天在女儿耳边絮叨,不管别人怎么说,遵从自己的内心吧。
可是,我依然做不到,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或者外在对自我的否定而依然保持淡定。
那天读书会,小青分享她和朋友相处的事情给大家。听到中途时,我心中夹杂着愤懑和痛惜。甚至我说我很想揍你。这情绪来的非常之直接,甚至没有考虑到小青的感受。我说我就是你的朋友,在那种情况下我也会选择这样对你!我忽略了小青的惊愣和委屈。
用一种分析的语气讲了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丝毫没有意识到也许小青讲出憋了很久的事情,她或许更需要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力量和对自我的一种肯定,而不是直接而粗暴的分析,甚至是否定!
写到这里,心里已经颤起来,我又回到了年少时的模式,我可能又用自己的方式去打击了别人,说小青的模式需要调整时,我何尝不是?
田姐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说会直接和这样的朋友绝交,还有会友说,直接给这样的人一巴掌。不能够容忍朋友对自己的不尊重。当时就觉的自己被否决掉了,就像田老师真的会和我绝交一样。心里怪不是味!
这个事一直在心里压着。
家里的事刚安定些,今天静下来看那本曾仕强的《易经》。提到《易经》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广的包容性,它的求同存异是全球化最大的进步!
这个问题终于有解!
想起田姐拥抱着我在耳边呢喃的话,允许这个世界有各种的不同………。
一件事的不同观点只代表某个角度的观察和体味。并无对错。也许这正能体现世界的不同和多彩,以及每个个体的不同。
但愿我在读书会直接粗暴的言辞不会伤害到小青,也愿自己能修的更能包容,更能体察到每件事情背后的诉求!
又一次颠覆了自我,连自己都对这样的结果意外,有些像拿着刀子将自己身上的旧疤一下一下的剔除,剔除着偏激、激进和固执,虽丑陋却凄美壮烈。
也许随之而来的会是一身轻松,轻装上阵。不再有纠结和内疚,更多的是包容、清明、从容。
试着修一颗宽广、求同存异的包容心,以期走的很远,看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