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极目新闻》发布了新闻:武汉市吴家山高架桥开始拆除,目的是“改善G107行车条件,打通拥堵节点,实现沿线客货分离、快慢分离”,以快速进城。并配发了多张拆桥的照片。
对这段高架桥,我记忆深刻,也很有感情。1999年底,我到武汉“走工”,往来于武汉、孝感之间,刚刚建成通车的高架桥,是必经之路,为我的通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突然收到高架桥被拆除的消息,内心充满了震惊。这才20出头,就不堪时代重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必须涅槃重生了!
通车刚满20年就拆除重建,不是成为通行瓶颈,就是“寿终正寝”。很明显,东西湖高架桥应该属于前者,它成为阻碍当地通行的绊脚石了。
究其原因,应该是当年的道路规划者,眼光不够长远、犀利,没有预测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如此迅猛、高效。
我知道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大上、白富美的行业。是极具远见卓识的高智商者对未知的认知和判断。是我们普通人无法理解,不容质疑的。
但20出头就得推倒重来,这使用时间是否太短,是否导致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却始终困扰着我,让我难以自拨。
这种寿命20年的规划,应该是不胜枚举。我直接参与的G316国道孝感绕城段立交桥,在规划设计阶段,曾被设计者寄予愿望,要成为孝感市的标志性建筑。
建成后,也的确引起人们的关注,说是标志性建筑似不为过。但遗憾的是,这标志性建筑,现已消逝好几年了,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愿我们的规划者们更赋远见,在延长市政设施使用寿命的同时,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财富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也许,我就是杞人忧天,毕竟未来面对的是老龄化、出生率下降的问题,市政建设进入了拐点。
(此文写于2022年8月20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