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面临某种事态,必须能进入“狂”的状态。进入“狂”的状态需要某些物理条件,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饥渴状态。 ——稻盛和夫
人们常说的所谓企业家精神,对于从事研究开发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以打工者、工薪族的心态从事研发的人,无法获得出色的研发成果。或者说,正因为是从事研发工作的人,才需要充满企业家精神。
比如说,“为什么从事这样的研究开发?为什么在这个截止日期前要出结果?”这样的问题必须想清楚。如果仅仅是因为“上级要求的”“领导指示的”,以这种程度的动机来进行研发,热情是不足的。如果没有旺盛的企业家精神,自己不能正确认识研究开发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动机,无法向部下诉说研发的意义,就不能成为研发项目的领导人。
与此相同,再次重复,我认为从事研究开发这样的创造性工作的人,必须能进入某种“狂”的状态。观察成为大企业社长的人,那些有成就的人确实都带有某种“狂”的部分。
另一方面,从事技术开发工作, 必须在具备专业性且思维很清晰的同时,能够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研发成果,所以总是很容易选择所谓正常思考的人。但是,平时可以是普通的、具备常识的人,一旦遇事,就必须能很快进入“狂”的世界。观察某些成功人士,用普通的标准看,很多人已经带有了某种“狂”的部分。观察、聆听这些人的言行,他们往往会说出不合常识的话,说出异想天开的话。
拳击比赛中同时被对方重拳击中时,双方选手都会因为被重击而摇摇欲坠。这时候要站稳脚跟,突破这种在重击下,体能到达极限的状态,靠的就是“失去冠军宝座就没饭吃了”这样的饥饿精神。这样的物理条件将选手逼入“狂”的世界。选手让自己没有退路,最终才可能获得胜利。
非常重要的是,在这种外部条件下,将自己逼入“狂”的状态。进一步说,必须能够主动创造这样的物理条件,同时在“狂”的世界和常识的世界中来去自如,这就是所谓的跨越梦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稻盛和夫曾说过:”其在思考困难的研发课题时,会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一直不停地思考,包括吃饭的时候都在想。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研发的整个流程和结果都会在我的脑海中呈现。项目还没有任何进展,我就已经对周围的人说“可以成功”了。之前还仅仅是很茫然的梦想,在不断思考中不知不觉地与现实融为一体,变得不可分离了“。
在梦想和现实、“狂”的世界和常识的世界之间往来,应该类似于在地球和宇宙之间移动。将人造卫星送入宇宙空间,需要猛烈的推动力和巨大的能量,但当卫星进入无重力的宇宙空间后,不需要很多能量就能很简单地飞行。一开始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也就是说,从事研究开发的人面对课题时,不能只停留在“如果可以实现的话,就做做试试”这样的梦幻阶段,而是要能够感受到现实世界和梦想世界逐步接近的过程,甚至要有研发课题已经成功了的错觉。如果研发领导人不能在这两个世界间来去自如,就无法获得卓越的研发成果。
任何领域的成功,就是“没有退路可言”,正如乔布斯所言,保持愚蠢,保持饥饿。
选自盛和塾
倾听幸福
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