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百岁感言》
在生活里,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常常都想要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绚烂多彩的生活,而不是麻木的去接受一些不甘的现实。然而,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是我国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史记》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堪称第一部中国通史,被后世称为历史之父。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志世家,少时好学,还聪敏过人,四岁开始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书习字,7岁能背诵《国风》,在农忙时还帮家人耕种放牧,十岁时已经能阅读背习很多古文等书,年长之后离开了故乡去到京城父亲身边,去寻遍河山搜集遗闻古事,在他20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游历生活,归来后因为父亲的缘故得以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随驾西巡多次,也了解了各种少数民族情况。
在他父亲病死后,遵从父亲的遗愿继任太史令一职,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凡的下去,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降落在他的身上,天汉二年夏天,由于汉武帝派李广利讨伐匈奴,另派李陵随从押运辎重。在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孤军深入时,遭遇单于,匈奴方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可惜双方人数相差太大,李陵率兵奋死拼杀,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后,最终因寡不敌众,又得不到后援,弹尽粮绝被俘,而在汉武帝得到消息愤怒不已,百官都在附和他的想法,为有司马迁因为熟悉李陵得为人为他辩护,不愿意附和而得罪了汉武帝,为此被汉武帝发怒打入大牢问罪,因为太穷没钱自赎也没亲友救他,最终为了能够完成父亲的遗愿,继续去完成《史记》大业,他还是忍辱接受了腐刑。而这些伤痛却阻挡不了他继续完成《史记》大业,在出狱后,虽然被任命为中书令,官职升了,但身体和精神上却也都受到重大伤害,个人艰辛无法言说。
为了能够完成父亲的遗愿,司马迁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历时十几年,用生命写成了这一部被后人所知的的伟大著作《史记》,完成父亲遗愿后也依然辞官回归故里,最终也因为深感因受腐刑,愧对父老乡亲,加上一路奔波劳苦,晕倒在地后与世长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挫折,或大或小,是磨难的同时也是一场磨练。当灾难和不幸突然来临时,可以短时间仿徨和害怕,但是我们不要就因此而沉沦下去,而是要努力的去走出困境,找到出路,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逆境,我们不要去害怕困难,也不要总想着去退缩,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的走下去,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到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