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月初我就接到通知要写一篇关于语文部编版教材教育实践的论文,由于各种原因,拖到现在才开始动笔,写论文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记得大学毕业论文我用了一个星期,从写开题报告,到初稿,再到定稿,很顺利的完成。
毕业五年,每年都有各类论文需要撰写,我发现,我的论文写作能力随着我的年龄增加在递减,理论上而言,这不应该啊,随着教孩子育实践的增加,不是应该文思泉涌的嘛?找找原因,首先,专业书籍看得不够,看了一些,也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的思考,比如魏书生的书,叶圣陶先生的书,霍姆林斯基的书等等都有涉及,但是我感觉是看了,就只是看了,没有深入的思考,甚至连这本书大概讲什么都不记得了,这说明,第一我记忆力下降了,第二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了,阅读方式有待改进。输入程序出错,导致储存出错,一定就会导致输出出现问题。第二,教育实践中不注重收集素材,写作的时候才发现,很难就一个理论谈实践活动实例。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导致自己的思考能力下降,看待问题不够深刻,创新不够。第三,真真实实的就某一个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的次数太少,写得不够。
今晚写了交给小时,最终就确定了一个题目:关于农村部编教材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写了这个300字的摘要,理清思路,国家教材对小学阅读教学的总目标,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当下农村阅读教学现状以及改善建议。没想好,如何体现立德树人理念。
写作的过程绝不是头脑发热,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广开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并有属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