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晋王朝真正的开创者和缔造者,而后又被追尊为高祖宣皇帝的司马懿,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从踏入政界到夺取政权,司马懿前后用了43年的时间,且历经了曹氏四代君主,最终将曹家的天下据为己有。因此,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心机之重、耐心之深。
出生于高级士族的司马懿,自幼就天资聪慧、博学洽闻,其高祖父司马钧是东汉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及祖父司马儁(jun)都是两郡太守,而父亲司马防也官居京兆尹。熹平三年时,初入仕途的曹操能够出任洛阳北部尉,也都是全靠司马防的举荐。
其实,直到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多年以后,司马家族依然还是不看好这位东汉的政权新秀。因此,建安六年时,任职司空的曹操在听说了司马懿的名声后,便想要征召司马懿到他的府上任职。眼见东汉政权已经落入曹操之手,司马懿更是不愿屈节于曹操手下,于是便声称自己得了风痹症,宁肯长期卧床,也不愿就任。
曹操对此表示怀疑,便派人连夜前去刺探,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就像真的染上风痹症一样,这才算是相信了。时间一拖就是七年,直到赤壁之战之时,早已身为丞相的曹操依然想要征召司马懿为自己效力,于是便给了司马懿两个选择:要么入朝做官,要么逮捕入狱。
司马懿听说之后也是非常的畏惧,见自己的病再也装不下去了,只好前去任职,从此便加入了曹氏政权。善谋奇策的司马懿不但在曹操面前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在曹丕和曹叡时代,更是成为了这两位皇帝的得力助手,堪称是魏帝国时期独一无二的军事权谋。也正是因为这样,当魏明帝曹叡病重托孤之时,他第一个就想到了司马懿,而曹魏的灭亡,也开始有了征兆。
事实上,相比起孙策和刘备二人,曹叡的托孤完全就是有气无力。孙策托孤给张昭时,遗言说得斩钉截铁:“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而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时,话语里也同样不留余地:“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到了曹叡这里,他却泪眼汪汪地看着年幼的曹芳,愣是一句硬话都没能说出来。
由于曹叡临终前的一时糊涂,将既无才干,又无战功的曹爽提拔成了大将军,和司马懿一同辅佐少主曹芳,从而推进了曹魏政权的消亡。自命不凡的曹爽一心想要排挤司马懿,便让少不更事的曹芳下了一道诏令,将司马懿由太尉转任成了地位极高,却没有任何实权的太傅,这也是赤裸裸的明升暗降。
聪明的司马懿心里自然很清楚,如今以自己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曹爽抗衡,想要扳倒他,只能是寻找机会趁其不备。于是,在小心周旋了几年之后,司马懿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装病。
司马懿的风痹症顺理成章的在太傅府里“复发”了,面对曹爽派去的新任荆州刺史,司马懿的病况越发“严重”了,他的双手已经接不住婢女递上去的衣物,连吃饭喝水都会洒自己一身,还时不时痛苦的泪流满面。
曹爽听说了司马懿的现状,总算是放下了心来,却不知司马懿一直都在暗中加紧准备着。装病足足两年半以后,机会总算是来了,司马懿趁着曹爽陪同皇帝曹芳离开洛阳拜祭先祖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兵变,彻底将这个强大的对手消灭了。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变”。
志大才疏的曹爽哪能料到,司马懿的阴险狡猾和心狠手辣是举世无双的!而关于曹爽的无药可救,也在这场“高平陵之变”中显露无疑。
兵变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爽分别屯兵洛水及伊水,虽说那时司马懿占领了洛阳,但是皇帝却还是在曹爽的手上,如果曹爽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挟天子后掌控各地军队勤王,将完全可以与司马懿抗衡。
然而,行以骄奢的曹爽却拒绝了这个翻盘机会,并放弃了抵抗向司马懿投降。接受了弹劾的曹爽心想,你司马懿只不过是要夺权而已,大不了给你就是,我曹爽就算做不了大将军,起码还可以做个大富豪!曹爽哪里会想到,当自己的“谋反”证据被司马懿收集齐全以后,迎接自己的却是满门抄斩。
不得不说,作为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司马懿从装病拒曹操到诈病赚曹爽,真可谓是一个妥妥的“戏精”,如果放到在现在,想必还真得给他颁上一个最佳影帝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