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显赫而颇有争议的人物。但凡认真读过几本有关他传记、研究资料,翻阅过他的日记、信札、诗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曾国藩一生都能坚持读书治学,乐此不疲。
曾国藩在读书态度上,强调“经世致用”,认为读书要拙诚,要落到实处。
曾国藩不是穷守一经的陋儒,一生对古文情有独钟,书读得书,读得博,读得杂。他不算一个纯粹的儒学家,而是一个以理学核心、儒学为主体,集中国古今文化的杂家。
一、读书目地明确
曾国藩出身湖南农村,秉性淳朴,毫无钻营取巧之习气。
数十年来,读书写文不辍,不以“颜如玉”、“黄金屋”为追求,而以“化民成俗”为己任。根据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
读书之志,须以困勉工夫,志大人之学。
所谓“志大人之学”,就是要树立一些大的东西,去掉一些小的东西。大的东西有哪些呢?比如大气度、大视野、大格局、大丈夫。小的东西有小肚鸡肠、贪小便宜、心胸狭小,这也是通过求学可以提升的地方。
二、读书态度明了
志已立定,朝着这一目标前行。曾国藩按照唐鉴、倭仁等人的教诲,自立课程十二条,特摘录几条与大家分享。
1.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卵之镇。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曾国藩为官每日政务繁忙,在书中寻一片幽静之地,与圣人会语,更添一份雅趣。
2.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一日之计在于晨”,曾国藩也珍惜晨间的美好,不贪恋床的温暖舒适。
3.作字
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写字治学,曾国藩始终按一个学生士子的要求,按日实行,严格自律,在今天也实属难得。
这个课程表,曾国藩终身执行。道光十九年(1839)曾国藩开始做诗文,写日记,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为止。可见曾的毅力与对后辈教诲的躬行。
三、读书方法讲究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举止言行,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学问的内容。他特别强调要把读书、学习、做学问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即读书、做学问要达到“格物”、“诚意”的功效,反对读死书,反对无目的的做学问。
他规定儿子功课的主要有“每日习字一百,阅《通鉴》五叶,诵读书一千字,三八日作一文一诗”。读书内容具体,读书有量的要求,也有时间的限定。
他还提出“看、读、写作”和“专精一业、专攻一学”的观点,对曾氏子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次子曾纪泽继承了其父的遗风,诗文、日记、书札博与专结合,顺应潮流而立之年攻读外文,阅览西方原版著作,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
四、曾氏读书治学对后代的影响
曾国藩读书治学方法,虽然是晚清封建时代的产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属性。但它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士大夫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孙女曾宝荪在回忆录里谈到“我七叔(曾国藩)对我们的教育贡献很大,他笃信中国需要新知识来挽回亡国之惨——甲午战争……他总要求我学习新知识,尤其是科学与工程,我们后来学科学与工程,得他的启示不少”。
不仅曾氏后裔对曾国藩读书治学谨守不二,旧时学人也大都对此效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纸质书籍与电子书并行不悖,曾氏读书精神、读书方法,读书态度永不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