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昨天买了一只猫,发了朋友圈被我儿子看见了。我们娘俩很激动,八卦的那颗好奇心一刻也不能等了。微信上叫人家再发多点图片来看看。朋友回复有点慢(五分钟后才回)我已经等不及给人家电话,问人家啥时候买的?昨天我去你家蹭饭还没有看到?叫什么名字?长毛短毛?并立刻约定我吃完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观这个猫。
吃完饭和儿子一路大步流星,快马加鞭的跑去别人家撸猫。一叫门朋友儿子小贝说阿姨要等一下我把它拉出来。猫已经钻到电视桌底下矮小的缝隙的最深处了。小贝趴在地上好一顿掏,终于把主子从缝里拖出来了。一只纯白的布偶猫,长着好看的蓝眼睛。胖乎乎的脸像包子,已经6个月了,比我家3个月的喵喵大只了好多,胖好多。因为是长毛,才抱了一回,小贝身上已经沾了一身的毛。我就在那里展开了“拯救模式”,呀!这么大这么肥啊。怎么买只长毛的啊?脸这么像包子啊?真胖啊!掉好多毛啊,买猫梳了吗?猫厕所怎么不放进厕所里,到时候会弄的满屋子很臭啊。怎么没有买饮水盆?只有一个饭盆啊?这只猫包太小了吧?能盛的下吗?小贝随着我的问题一点点把东西找出来让我看。1000块这么贵?我们家的都是没有花钱的(去朋友的农场里要的)。他肯定也能听出来我的嫌弃和评判,所以还尽量的解释啥啥都是买猫的赠品(猫厕所、猫砂、猫碗、猫包),对于掉毛这件事他也尽量的展示他的勤快以证明被我鄙视的掉毛也不是件大事。
回到家以后立刻觉察自己的行为是低情商的表现,和先生一顿吐槽自己。朋友的孩子这个时刻对着自己的新宠物,一定是满心欢喜,满心期待得到我和儿子的认可和表扬的。而我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了一遍人家满心欢喜的宠物和心情。给了一顿我以为“好”的标准的评判和“好心”的建议。实际真正的结果就是给人添堵。添完后就跑人了。有可能孩子半天缓不过神来,如果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可能会被打击的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我已经进行了一年半的正向修练,时刻从行为上、从心理信念上进行改变。结果在激动的情况下,全部忘光了。本能的以我以为的“好”的标准,给别人以一连串的打击。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是不是经常这样表现出来低情商呢?答案我想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的。有一次朋友聊天问我:为什么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会用自己的标准对别人好呢?是的,这个问题真是个好问题。这个最底层的原因是我们的大脑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因为经历的事情、从父母那里遗传的价值观、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原因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千人千面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而另外的一方面,我们又热切的把我们看到的当成信条,认为我们看到的才是事实才是对的。面对和我们不一样的做法和我们评价的好坏标准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首先想着拯救别人,纠正别人。而别人选择的时候也是按照这样的过程去选择别人认为对的。因为大家的标准不一致,而选择不一样。造成了观念、行动的不一致。当我们试着按我们的标准去纠正别人的时候,别人感受到的是:多管闲事、干涉我的自由、打击我、否定我。由此产生的不一致会变成矛盾而变成对立、对抗和冲突。
高情商的修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低情商的危害肉眼可见的可怕。我想还是有几个方面可以着手改善低情商的表现。从行动和语言上给予赞美,不否定不给建议。从心理上转换负向的情绪面对任何事情的定位它都有积极的一面、别人选择的渴望的一面。从心理上给予肯定和寻找可以赞美、认同的理由。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我们所看到的那一面,是我们的心境,带着我们的主观情绪、思维、信念甚至是执念。遇到任何的大事小事都进行转念,从积极的、正向的一面着手,才能同理和共情别人,并在此基础上不抱着“为你好“的态度出发,而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