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情绪是最直接的体现。
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这我们的为人处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为人处事好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都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方能成大器。
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游乐场所帮助朋友去负责检票,东北冬天有一种在冰上的娱乐项目场地,由于人员比较多场地比较大,能有30米长20米宽的跑道上,大家玩着滑冰车,冰爬犁,大家都是从入口检票入场,可是在入口对面一个老年人带着一个小朋友在其他的地方偷偷进入到游乐场当中,走到快到入口处,拿起一个游乐工具就开始玩了起来。
当上前去询问他们是否有票的时候,因为玩过的票一经打孔,就不允许在玩,这个老人就发火了,说道:没有票能进来玩吗?很不情愿的拿出来了票给我看了一下,随后就看到这个小朋友也带着一种生气的眼神瞪了我一眼,自己没有去搭理他们。
自己当时也感觉非常生气,但是还是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开始把丢弃在冰上面的游乐工具收拾到原处。
这时候那个小朋友就来到我身边,拿起另一个游乐工具就要玩。
我和他说:你把你现在用的那个工具送回到原处,在来领取其他工具。
老人却说:原来的东西也没有在原处放着呀!
我说:玩游戏要遵循这个地方的游戏规则。
老人说:你又不是老板,我们花钱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要是老板,这么做生意早就黄了。
我说:所有人都是从入口进入的,你们是从哪里进来的我不是没有看见。
老人和孩子被揭穿了,于是他们把玩的游乐工具用脚一踢,撞到了四周维的雪墙上面,气汹汹的走了,当时如果老人和我好好的说,孩子在想玩一会,我还是会允许的,毕竟大家来玩就是为了高兴。
好戏还没结束。
离去的这两个人,找到小女孩的爸爸,一起来到售票口和售票的人要求票,售票的人拒绝给他退票,理由因为你所有的项目都已经玩过了,上面都已经打孔了,证明都玩过了,不可以退票。
这时来了10多个人要玩的人,生气的老人就带着孩子站在售票口,告诉来玩的人,这里不好玩,不信你问问这个小朋友,小朋友也跟着配合着。
这时候售票人员就和他们理论,情急之下小女孩的爸爸就上前,把售票人员推到前,小朋友和老人还上来动手,这时候警察来到现场,把他们带尽了警察局。
故事的结果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老人他们一家人会是什么样。
人都会有情绪低落、郁闷、愤怒的时候,关键在于你如何调节自己的内心,不迁怒、不埋怨。你调节自己情绪的速度决定了你取得成功的速度。
而且你的情绪还会影响你的孩子,上面的那个小朋友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现在很多的家长都会说自己的孩子脾气怎么这么大呢?
这首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做家长的,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想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父母首先要做自己的情绪主人。
1.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当我们决定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坚守三个清晰的表达:“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要特别注意的是,三句话都要以“我”开头。如果用“你”字开头,特别容易变成指责孩子。
比如:当你用“你真让我生气”,“你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批评孩子时,潜台词是说:“孩子,别看你只有3岁,但你要对30的妈妈情绪负责。”一个真正能负起自己负责的父母,会把自己当成情绪的主词:“我觉得很生气”,“我有些失望”。
2.找到合适的释放点
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不是否定和压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寻找适合自己又不伤害孩子的缓解方式。
比如,孩子闹的时候你很愤怒,但你的理智提醒你不能对着孩子发飙,所以你可能就会先离开现场,把自己隔离开来,等情绪平复后再来处理。
有人说,可以数数,延迟发火的时间,从而使火气降下来;也有人说,深呼吸或者自我心理暗示。当可以不带情绪的面对孩子时,换位思考,理解他,接纳他,告诉自己:成人会有情绪,孩子也会有情绪,所以对于孩子而言,他的闹也只是情绪发泄的一种方式而已,没有关系。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改变不合理观念
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磨蹭是正常行为,认为她想多看一集动画片再写作业是可以的,那么,我们还会为孩子不听话而生气吗?可见,我们内心的观点对我们的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对孩子、对自己抱着一些不合理的观点,那么,遇事容易生气、沮丧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家长能够转变一下自己固有的观念,尝试换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父母采取了这样一些较合理的观点时,就容易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产生正向的情绪反应,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孩子,给予孩子关怀和支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4.试着调整你的声调、以及肢体语言
声调、面部表情等肢体能够传达你的情绪和态度。生气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语速很快,音调上扬尖锐,面部是严肃、难看的,孩子在与你的对话中能明显地够感受到你愤怒的情绪。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你的焦躁同时带动孩子的不安与反叛,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你和孩子能够静心听你说话吗?
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但是自己的情绪如果对别人造成干扰或者伤害,那就应该好好控制了。情绪管理是一个很大很深的课题,为此,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奋斗。
我们身边的人的情绪,主载着我们生活的喜怒哀乐,所以要想改变他人,我们就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成为一个被情绪控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