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即观摩研讨活动进行的第2天,今天上午,一共有三位老师为大家展示此次优质课的精品课程。
首先展示的是都德《最后一课》,这一课教师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在于,抓住了整篇文章中的4个独立成段的句子: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可怜的人!
——法兰西万岁!
老师紧抓这4个段落,设计教学活动,分别从景、物、人、情4个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与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比如说抓住了文中的两个分号的不同读法,抓住了重音在不同位置表达的不同情感等。
老师结合前两个内容教学教会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结合语境、咬文嚼字、深情朗读、社疑质疑。第三四个内容让学生联系所学会的方法,进行文本的设计解疑深情朗读,以及结合语境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堂老师不仅教会了学生语文的知识,同时老师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他结合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和这篇文章中小布朗是对国家的爱,韩麦尔先生对国土丧失的沉痛心情,告诉孩子们,爱祖国就要爱母语,爱母语就是爱祖国,最后老师以自己写作的一首诗,最后一刻做梦节,整个课堂充满着语文味儿,诗意味儿!
第2节课是来自开封的刘老师带来的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刘老师诗意的开头、优美的语调,一下子把课堂带入了最美好的氛围中。他分别从“解说图标,了解文化遗产”、“参与活动,宣传文化遗产”两方面打开语文学习方式。
老师设计的综合性的试题多种多样,花样翻新、别出心裁。——解说图标题,解说身边的文化遗产,判断文化遗产所属类型、表格式介绍文化遗产,拟写宣传标语,对宣传标语进行润色加工,拟写宣传标语等,使课堂充满了语文色彩和诗意美感。
美中不足之处是:当老师让学生们介绍介绍身边的遗产时,有个戴眼镜的小男孩不停的举手,老师把话筒传给他之后,他大声说“含嘉仓遗址”!老师看都没看说:“说身边的遗产,不要说不相干的”。孩子又大声说了一遍,老师没等他说完,就拿走话筒转到别的同学出。全场没有人能够反应过来,因为大家都觉着老师说的是对的。我感觉情况不像是简单的,于是赶紧打开手机,百度了一下——含嘉仓遗址的相关信息都呼之欲出,原来——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点——洛阳含嘉仓遗址!含嘉仓遗址不仅是中国的遗产,更是世界的遗产!
老师啊,为什么不听孩子说完呢?即使孩子说的不对,课堂不就是给孩子们提供成长平台的吗?有时候,我们的孤陋寡闻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自己!
我有个想法:
这节课是否可以让学生选中一个文化遗产,从开始的解说文化遗产,到后来的判断文化遗产类型、拟写宣传标语、修改宣传标语、拟写解说词等一线贯穿逐步完善?这样去有的放矢的训练,让学生精选一个点,深入了解和挖掘其文化魅力,逐层深入的完成语言的训练。
第三节是济源一位老师带来的《核舟记》,这节课设计三个话题:
——朗读,筑文言之基
——精读,赏雕刻技巧
——研读,析写作之妙
老师选择了很好的一个切入点,紧紧抓住“技”和“灵怪”两词展开全文的整体感知和写法赏析,不能不说很妙!
——嘻,技亦灵怪异哉!
老师以“灵怪”为主线,分别从“内容丰”“技法巧”“构思妙”“顺序清”“语言精”五个方面,深入文本,带领学生尽情赏析文章写作之妙。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朗读指导中出现了一个点:
若啸呼状。
对于这个句子的朗读指导,学生读的是“若啸~|呼—状”,断句出现了失误,老师指导时,断在“若”后,而关于“啸”读的短而有力,“呼”读的长而低。我查了百度词条,“啸——长声的叫”“呼——大声的喊”,由此这句的朗读处理是“若/啸~~呼——状”。
朗读指导除了处理好重心和停连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词语本身的含义,从含义出发找到适合发声的节奏和轻重、长短、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