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热闹非凡,好像东西白送似的,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搬运。米面油,各种蔬菜水果,零食,日常用品,甚至是卫生纸,眼看着快要被搬空了。
这种场面都是我们熟悉的,作为南方沿海省份的人,每到台风季节,我们总要在在台风登录前,上演一出“囤货大战”。台风过后许久,保质期都过了,囤的东西还没吃完用完。
我就是个典型的囤货狂人,因为各种理由囤货,台风啦,疫情防控啦,各种购物节啦,过年过节啦……数不胜数。
于是,家里经常会清理出各类过季或变质的东西,“断舍离”对于我来说,类似于“断头台”。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和放纵自己中循环往复。
其实,囤货一族人是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叫作“松鼠症”,学名叫作强迫性囤积症,就像要过冬的松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坚果,但实际上最后却很少吃。
引发“松鼠症”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物质安全感。比如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连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难满足,导致现在我们大多数老人,总有囤积粮食和蔬菜的习惯。
还有,我们都存在普遍的从众心理,别人都在大采购,我也囤一点,千万别错过了什么,反正不是我一个人犯傻。于是,跟风购物的人产生了。抢购板蓝根和双黄连的人大多属于这种心理。
明白了自己的“病”,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啦!适度的储存是必要的,能应对突发情况,对特别忙碌的人也足够方便。就连商务部也建议“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除了按需储存,我们还要及时地使用囤货,毕竟,物品的价值在于使用,单纯的囤着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使用了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最后,建议我们都学会拥有“断舍离”的理念,对于不需要的、不适合的、会给自己带来牵绊和麻烦的物品、情绪、人,都不再囤积,果断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