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了一本闲置在家几年的书。书名叫《皮肤病良方妙法》。
这本书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买回来的,买回来后随手翻阅过后就摆放在一边。这两天由于天气潮湿,皮肤开始有一些很有一些痒,于是又再去翻找一些书籍,看看有没有一些什么方法可以去帮助自己。这也许就叫急病乱投医吧。
虽然如此,但是在这本书中我发现了有很多关于皮肤病的一些配方和食疗,觉得非常有用,所以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去帮助我们预防或者是治疗一些皮肤病也是极好的。
我自己是从事保险工作的,经常会听到一些客户他们有关荨麻疹的一些问题咨询和投保的时是否能过保的问题,于是对荨麻疹这个疾病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刚好这本书上有这个荨麻疹的。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食疗法以及拔罐疗法这4种方法,借此机会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荨麻疹是一种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血液体渗出的常见皮肤病,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近,但非同一疾病)。
中医认为该病多因内蕴湿热,风寒郁于肌腠而致,但经久不愈者多为气血亏虚所致,或由风邪袭表,血虚,虫集,肠道积热,食用海鲜等引起的。
荨麻疹也有分几种:
1,风热型的荨麻疹
2,血虚型荨麻疹
3,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慢性荨麻疹
4,急性荨麻疹
5.风寒性荨麻疹
首先我们看一下中药内服:
1.金银花50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20克,蝉蜕,桑叶,地肤子,薄荷叶各15克,青蒿30克(以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
2.牛蒡子,制何首乌,当归各20克,荆芥穗,独活,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生姜各15克。水煎,早、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一次,适用于血虚型荨麻疹之疹白者。
3.黄精30克,炒枳壳25克,生黄芪,当归各20克,酒白芍,荆芥,白鲜皮,蛇床子各15克。水煎,分两次,于早晚饭后一小时温服,适用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慢性荨麻疹。
4.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牡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蜕各4.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急性荨麻疹。
中药外敷:
1.苦参30克,地肤子,花椒各10克,蛇床子12克,加水2000毫升,水煎取汁1000毫升,滤取药液,趁热熏洗,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熏洗30分钟,每节课连用二两天。
2.麦麸250克,醋500毫升,混合搅匀,入铁锅炒热装入布袋,搓擦患处,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
3.五倍子,苦参,防风,黄柏,仓术,赤芍各15克,蒲公英,朴硝,地榆各30克,川椒10克,土槿皮,金银花各20克。加水1500毫升,浸泡60分钟,水煎制沸再煮20分钟,去渣留用,先熏,待温后用纱布,擦洗患处30分钟早晚各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
食疗法:
1.生姜2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葱白两根。水煎服,每日一剂,主治风寒行荨麻疹。
2.韭菜150克,大葱50克,白酒30毫升。水煎,日服两次。
3.米醋是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砂锅煮至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分早晚两次吃完,每日一剂,连服7~10剂主治风寒型荨麻疹。
4.蜂糖30克,黄酒60毫升。混匀炖温,空腹服,每日一剂,治愈为度,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
拔罐疗法:
取穴标准:风热型荨麻疹取双侧足三里,外关,三阴交;
风寒型荨麻疹,取双侧足三里,曲池,三阴交;
血虚受风型荨麻疹,取双侧血海,龋曲池,三阴交;
慢性荨麻疹以大肠俞为主穴。
用拇指点按穴位,用力要缓而均匀,不可过猛,每个穴位三分钟左右,然后在穴位上拔罐15~20分钟,1~2天一次。
以上是根据这本书的内容分享分享了4种方法,在使用以上方法之前,请先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