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1~3年),重要的并不是在短期内达到专家的水平,当然,我们要朝着这样的目标精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习,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这周,我让试用期员工离开了我们的销售团队,非常遗憾,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需要理性,不然“损失厌恶”、“沉没成本”等,每一个都会前来干扰你,还得调整团队的工作。在整个试用阶段,我对TA的培养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约·哈瑞窗讲到明确发展方向,从自我管理讲到具体的工具和技巧……不一而足。
对TA工作业绩表现和能力进行了评估,决定终止试用主要有四个考虑:
工作习惯的问题,虽然TA已经工作过3年,有一定的经验,但相对好的工作习惯并没有养成,在此前工作中也没有人给他提出建议,没有一个好的导师真是遗憾,更为遗憾的是自我的无意识,不怕自己不知道,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自我驱动/学习能力,属于固守型(Be Good Type)而不是进取型(Be Better Type),交办的事情都是见“好”就收,就像是“六十分万岁,多一份浪费”,在第一次完成我交给的工作后,我让他自己打个分量化(0~100),TA只能给出50多分,我明确告诉他我们期望的无疑需要90分(如果100分的话,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实际工作中并无必要。),让我失望的是接下来的工作没见改善。
成长预期。我非常愿意给他时间和机会成长,但从TA近六个月的工作和学习,我没法预期一个更加专业、优秀的结果。
负向激励。团队的价值在于发挥个体的优势,但不对的人会是对团队其他成员产生负向激励。
在与这位同事的最后一次沟通中,我们一起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TA思考了自己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我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TA说在这里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不是这份工作,而是遇到了我。确实,此前工作中没有人给过他这么细致的Coaching,祝愿TA能在下一份工作中表现出色,工作顺利。
在一个市场环境中,如果想要过得不错,那么至少需要成为某一领域的前20%,没有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习惯,就只能望洋兴叹,感叹世界如何对自己不公。
俞敏洪反复提到的一句亚里士多德的话“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无疑是极其正确的,只是不把“优秀”当作一种追求,一种驱动力,一种习惯的人,根本没法感受"优秀"的好处,而更多可能仅仅是为自己的“不优秀”找借口。变得优秀的过程并不舒服,但你只要跟身边优秀的人聊聊,就会发现他们其实乐在其中。
一个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也从来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的人,是根本没法感受、理解让自己优秀的好处的,更不可能不断形成正向的累积,还可能陷入“自证预言”必然自证的境界——不优秀也没什么嘛!
祝愿你我都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我找了一下“优秀是一种习惯”的出处,这句话一直被认为出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Will Durant
我们反复做的事情早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Will Durant
实际上是Will Durant在引用亚里士多德思想后,自己的一段总结,如下为Durant原文的引用:
“Excellence is an art won by training and habituation: we not act rightly because we have virtue or excellence, but rather have these because we have acted rightly; these virtues are formed in man by doing his actions;we are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
– Will Durant, The Story of Philosophy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