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快要到了,是不是考虑要给心爱的她买束玫瑰花?
单身狗们也不要感觉吃了一嘴的狗粮,受到了一万点伤害。因为大芳芳要告诉大家一个真相:
——先让我做一个准备姿势
其实, 市场上做花束用的玫瑰,不!是!玫!瑰!
至于它到底是什么?请听我慢慢到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困惑?反正我是在网上看到经常有人问:这是玫瑰还是月季啊?
纯粹当一个爱学习的好奇宝宝是一方面,更多人要的只是确认“玫瑰”的“名分”。
不只玫瑰、月季,蔷薇有时也会加入此类问题的讨论。
至于要如何分辨它们,顺便回答“玫瑰为什么不是玫瑰”的问题,这就不得不说道下玫瑰、月季、蔷薇的混乱家族史。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名称上来说。
先看下英文“Rose”,当它翻译成中文时:
1、玫瑰(花),蔷薇(花);
2、蔷薇科植物。
也就是说,在英文语境中,玫瑰、蔷薇都是“Rose”。而月季,在英文中其实也叫“Rose”。它们又都属于蔷薇科。
三种花一个名字,是西方语言贫乏吗?
在古老的欧洲荒原上,长有一种灌木荆棘,枝条上面布满钩刺,却开出了娇媚明丽的花朵。因为钩刺如犬牙般狂野,人们便叫它“犬蔷薇”,这就是西方“玫瑰”的始祖。
后来,这种野生蔷薇被移植到院子中,既可护院,又可赏花。并在和多种野生蔷薇杂交繁衍后,成为西方的“传统玫瑰”。
西方“传统玫瑰”的花色很少,只有白色和红色,或两种颜色调和出来的深浅不一的粉色。花期也不长,只在春天时开放短段时日。
其实,也就是说西方的传统玫瑰其实就是“蔷薇”。但在西方是没有那么大歧义,因为人家本来就叫“Rose”啊。
之所以在我们这边这么混乱,确实是翻译的锅。因为“Rose”这种花,有表爱情等美好之意,来到中国时就被赋予了“玫瑰”这么美好的名字。
那,中国的“玫瑰”又是什么呢?
中国的玫瑰,又被称作是植物学上的“正宗玫瑰”。同样也是遍布利刺的灌木,叶片上叶脉深陷,满是褶皱的绒毛。
花朵大红大红大紫,形状扁平,最初是小花单瓣,后经园艺栽培,成为重瓣的大花品种。
这种原产中国的玫瑰,艳丽喜人,香气浓郁,北宋时期便已开始用来食用。但它的花期很短,观赏性方面也不如月季等高。
这种“正宗玫瑰”,主要有:
平阴玫瑰
妙峰山玫瑰
如今情侣们用的又是哪种花呢?
这就不得不提中国的另一特产——月季。
月季因长期开花,又以红色为主,号称“月月红”。“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简直就是花界的“东方不败”。
这是一种刺少又颜色绚烂的花,叶子大且平。
所以,当1806年英国的胡姆爵士来到中国,于一个阴冷的深秋,看到几株“蔷薇”枝头怒放时,心情的激动可想而知。
然后,他就把中国的月季带到了欧洲,不只红色,还有黄色等。
经中国月季杂交后的西方“传统玫瑰”,开始有了长期开花的“勤劳基因”,颜色也更多样化,这便成了现代意义上的“Rose”,正式称呼——“现代月季”。这种花,凭着花期长、易栽种、颜色多样、五官立体等优势,很快成为西方园艺、花艺界的宠儿,情人节表达爱情、送给爱人的也是它。重回中国后,也被称作“玫瑰”。
——我是月季啊
月季、玫瑰、蔷薇如何区分?
玫瑰属于“大饼脸”,刺多,香味浓郁。一般不做观赏花,采摘后多入药或制成玫瑰茶、食物、玫瑰精油等。
月季“五官立体”,刺少,多无香味,颜色绚烂多样作观赏用。几乎所有的鲜切花、盆栽以及绿化用的“玫瑰”都属于月季的范畴,即使最“像”玫瑰的也不过是月季与玫瑰杂交的品种。
蔷薇在汉语中,则泛指中国本地月季和玫瑰之外的此类植物,尤其小花簇生、小叶较多的攀援种类。
其他蔷薇科植物, 如果叫不上名字,称“蔷薇”,肯定也是不会出错的了。
所以,真正的“玫瑰”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但因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玫瑰”依然成为了花中最浪漫的一个,即使它已不是“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