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总得来说,有笑点有泪点。那是八十年代的故事,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印象中最早对初中生的印象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跟着姐姐去初中看新年晚会。他们应该是82.83年大小吧,印象最深的是《山不转水转》那首歌,还有就是跳的舞,忘记了什么名字也忘记了什么动作,只记得特别青春,特别有活力的样子,女生穿着格子衬衣特别自信的那种美,对帅哥倒是没有什么印象。那种羡慕让我想一下子长到他们那么大。虽然那会儿都快新千年了,但对我而言,这算是有那么一点点80年代余温的感受。
就像我们印象中80年代的样子,那个时候人们喷薄欲出的力量,以及还没有完全走进新时代的灰色。影片的故事就发生在1985年,一个老师,一群学生,互相影响着对方。其实年年岁岁,青春是相似的:他们所经历的困惑,出格,团结,与老师的斗智斗勇,我们都经历过,后来者也正在经历。
回想自己的高中竟也是数十年前了,时间这么快能留下什么呢?什么是你来过的证明?精彩的证明?对于时间,其实,我们都有不甘。不甘心平庸,不甘心低迷,不甘心没有爱过,不甘心没有自由过。但是人这棵会思想的芦苇,能最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乐点和痛点,会思量,会坚定也会徘徊。
职业的原因,会看到一批批花季少男少女,他们时而自信时而脆弱,有的把内心的温暖化装成不在乎,有的用淡漠掩饰自己的不成熟,有的用拒人千里之外保护内心的不自信,有的女孩儿美而不自知,有的还是爱作妖。
常跟他们感慨,成为高中同学,是多大的缘份,可以陪伴彼此度过人生的第一个大分叉口,让每一个“我”遇到这样的“你”,而不是别人。
现在回想起自己的高中,画面总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路过各种各样的小店,走走停停,穿过整座古城;结伴吃砂锅、米线、土豆粉、凉面、火锅(那时候麻辣烫、酸辣粉还没有得到我的宠幸);爱吃食堂的烤肠、豆沙饼、尖椒肉丝、皮蛋瘦肉粥;经常去食堂特别像易建联的小哥那里凑热闹;早饭直接用袋子吃炒饭,好像一块钱一份;再吃一次二楼的咖喱饭套餐,简直不要太开心,那时候觉得芙蓉汤那么那么好喝!后来所有超市搬到一楼后迷上了新推出的煮方便面,晚自习后还要来一碗,撒上一大勺辣椒,就那么那么美味!那时候喝珍珠奶茶,一颗一颗吃里面的珍珠,吃好久。
晚自习后晚回的一群人搭伴说说笑笑,浑身上下使不完的力气。
周六日和坤儿去超市买最爱的雪饼,印象很深的一次卷肉看见了蝴蝶面,说我给你煮蝴蝶面吃吧!很美味!十六七八岁的女生在一起就是叽叽喳喳,什么都聊,也会很认真地评论一件事,评价一个人。
有一天中午,躺在操场上听上海1943,威廉古堡,就那样睡了个午觉,也是从那天开始觉得他的歌,不错哟!高二那年的男子篮球赛,拉拉队和运动员配合默契,班级史无前例的团结;高三的那次新年晚会结束后,我们几个在校园里绕了一大圈,喊着很多的愿望和决心。
就是这么一群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们,不确定以后的路,但就是出奇地相信将来一定会很好!
作为老师看这个片,其实有一点酸酸的,因为当过老师才更能体会那种情感的倾注,那种有点失望的生气,那种希望他们走更远的盼望!
前几天一个毕业的学生发微信说,“老师老师,我学微观经济学学到了需求,就想到了老师你之前给我们画的那几个图,哈哈哈,什么曲线啊,还有影响需求的因素。”那一刻觉得,被人想起,嗯,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