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学乒乓球,断断续续学了几年。从时间长度上看,是学了很久,从时间密度上讲,实际是没有练习多少。一周两节课,一节课一小时,其余时间挂拍休息。尽管这样,因为每周都有课,每周都有练习,因此大体]打的还是可以的。
从春节过后,女儿一节课也没上。今天夜晚去上第一次,动作全然记不住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教练几乎都在抠动作。“前臂抬起,”“手要收到左眉毛,”“转腰”……教练不时的停下来,一边说,一边上手纠正动作。“寒假时打的那么好,过个年,全都忘记了?”教练发火说到,就差没有上手打了。教练越说,女儿越急,动作越不规范,“算了,今天就练练手感吧,”教练最后无奈说到。
一个小时过的很快,一节课没有学新东西,我在心里叫苦:“可怜我的120块钱啊!就在纠正动作中浪费了。”
过年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不要说练球了,就连球拍也没有拿几下,怎么可能还会打呢?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这是多少个三天啊,手不生才怪呢。本来乒乓球就是个每天都要练的技术活。在每天的练习中,规范挥拍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一天不练,动作就会生疏一些,长时间不练,可不就不会了?
由此想到我们日常的看书,学习,其实和打乒乓球的道理是一样的。每天看一点书,每天学习半小时,天长日久,形成习惯,成为定式。这样,每天积累一点,知识就在脑海里,到用时,才能“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平时不看书,不学习,一到需要的时候,急了,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怎么写,也不是那回事,这和今天女儿打球不是一样吗?
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每天坚持,每天“温故而知新”,让坚持成为习惯,让看书成为常态,让练习成为每天都的必修课,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了,小小的乒乓球,简单的读书感悟,乃至任何事情,在我们跟前,都不叫事,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