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福利很多哦 】
作为简书写作者的新手指南,这是我最后一篇更文。很多东西通过搜索可以找到,我没打算写成系列教程。如果路过的新手有啥问题,随时可以留言交流,那样针对性更好。这最后一篇就简单说说我的伯乐投稿之路吧。
话说去年6月得了创作者徽章,遗憾不是优秀创作者。后来听说12篇伯乐推文可以申请优创,于是又来了劲。7月找了一下,找到一篇《刀鱼的滋味》,试试看呗。于是投给散文伯乐海泩、绿山墙的采薇,投过去之后采薇就回信,说略短,然后提了原创声明之类的要求。这些好办,立改,改后再投,这就有了第一篇。
有了第一篇,第二、三篇就简单了。散文伯乐连续两期征文,关于“童年”和“结”,正好跟自己心情比较搭,忙着给小孩做思想工作呢,顺便写写自己的童年和中学时代,既参加征文也给让孩子看看,这就是《借问童年何处在》和《结:跨越八十年代》。结果后面篇还得了个优秀,不错不错。这个不用怀疑,这些推文发布的那天,都是进入简书以来单日收益的最高峰。
三篇伯乐推文到手,就被拒了几篇,然后开始琢磨小说,这得感谢非村、冬天开的猫、啄木鸟的卓3位伯乐。实事求是说,我以前没写过小说,去年动笔完全是为了优创,逼出来的。8月份发了一篇不满意,删了。9月算是小说出炉《活死人》,写历史人物吴伟业。这时候基本是一篇接一篇,也就是这篇推文当天,投稿下一篇,等十天后满足推文条件,下一篇肯定也审读完了,这样节约时间嘛。所以《活死人》推文时,紧接着就有《还楚》投出去。
小说,虚构,费脑子。为了瞎编得有点水平,去年夏天还从图书馆借了一个日本畅销书作家的教程来看,情节设计什么的多少有一些收获,像《安魂师》《主播的故事》就是这么硬编出来的。当然更多的小说还是虚构历史,写吴梅村的《活死人》、写项羽的《还楚》、写苏舜钦的《无色》、写薄少君的《无法安抚的灵魂》,都是在历史中插入变数与巧合,人为制造小说情节,算是跟自己的文史读书随笔结合起来——不过说真的,现实有时真的比小说还精彩啊。
总有小说憋不出来的时候,就穿插看看其他体裁,看看其他有没有心血来潮可以一写的素材。比如10月散文那边又推了一篇《水网记》。11月份实在熬得不行了,发现还有书评可以试试嘛,于是写了《重读儒林外史——你我皆在其中》,投给梦里依稀风铃的栏目。
总结起来,伯乐推文的经验:
1、文章质量最重要。
2、看准伯乐收稿条件,兼顾征文的还要符合征文条件。
3、这篇在推时,就可以投下一篇,因为伯乐审读也要时间。
4、高权重要尽量别让日更文上榜,否则推文间隔还得拉长,麻烦。
最后,贴上徽章留作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