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意思,这一周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是在讲火爆流行很久的断舍离。表面看起来,这跟行为方式、心理学、习惯养成等更加联系密切,而跟职场看起来关系不那么直接。
但是我们知道,无论你走在一条什么样的路上,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背上背了太多的东西,那就很难走得轻快。可能是难以舍弃的过去、可能是无法放下的感情、可能是内心道德的羁绊、可能是多余物品的挤压,这些就像你前进路上的拖油瓶,而你还不见得能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与身边很多人相反,我是个在物品、精神、人际上都非常追求轻装上阵的人,我非常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需要那么多点赞之交,为什么有的人会买一堆并不便宜却到头来一次都没有穿的衣服,为什么有的人能面对被图标占满的电脑桌面工作……
电脑桌面
就先说说电脑桌面这件事吧,我的桌面上左边不超过两列是常打开的软件,次常用的附到开始菜单;右边半列是常打开的文件夹的快捷方式(有些文件夹常常要打开,但是总不至于傻到直接存储在桌面);上面(一般不超过六个)是正在进行的文件夹,它现阶段处于随时要打开修改的状态,而一旦它已经完成定稿,它就会离开桌面被放到该去的地方。另外,我的电脑里从来不会出现“文档1”、“新建文件夹”、“演示文稿1”这样的文件,我新建一个文档或文件夹的第一时间就给它命名,以指明它是什么以及是用来干什么的。
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上,我深度相信人脉的本质就是互惠互利,我是不会去花精力花心思做一些单纯的抱大腿的事情的,因为如果不能给对方带来价值,那么你的人际努力是收效甚微的。当然,对待自己能够链接到的大神,诚心诚意地请教和学习是非常好的,但即使是提问和请教我也会考虑一下,我应该提出一个值得大神来回答的问题,尽量不给对方“杀鸡焉用牛刀”之感。而对于能够互惠互利、旗鼓相当、资源互补的人脉关系,增添一些温暖的情感表达是必要而有用的。
收藏癖?
2012年夏天,我08级的师姐毕业准备离开学校,我陪她整理行李,长长的几个小时里,我看着她充满深情地拿起每一样物品,讲述“这个是谁在什么节日送的,这个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活动上获得的”之类的事情,而她的行李已经没有空间承载这些过去的记忆,当时21岁的我置身此景蜜汁不理解。现在的我25岁了,在深圳已经搬过三次家,每次搬家的时候,对于一件东西是留是仍,我的最大犹豫时间是喝一口水的时间。
而那些常常到放不下了才被动地清理自己的收藏的人,扔东西这件事于他们而言非常痛苦,其实他们只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以及需求量。一件衣服已经在衣柜里被雪藏了一整年了,你觉得你总有一天会穿它的,相信我,你不会。一整年都没有穿那无非是不够好、不合适或者太多余,你就是不需要它。一个榨汁机你买来半年了也没怎么用过,你觉得你以后会用的,相信我,你不会。这跟兴冲冲买一堆书要学习、满怀期望地买烤箱要学烘焙一样,那一时兴起的兴奋劲儿都没有撑过最开始的一阶段,之后还能找回来?
好的,现在你知道这些东西你自己确实不需要了,但是它可能没有被充分使用过,它的实用价值还是在的。所以你可以选择把它放到闲鱼上卖掉,而不是让它继续挤占你房间的有限空间。
剁手党?
我清楚地知道,在深圳长长的夏季,我需要多少条裙子换着穿是经济适用的;在深圳短短的冬季,我需要多少套冬装就够了。当衣柜里达到这个量,我就不会再买了。如果存量里淘汰了一件,我就会及时把它补上。对,我就是一个感受到缺什么之后,再去买东西的人。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一句话,买东西的三原则就是:我喜欢,我需要,我适合。那些买了而没穿的衣服都是为什么?不就是很好看但我穿着不好看、买太多根本穿不过来、只是因为折扣大但其实我不是很喜欢等原因吗?
所以,一件东西值得买,不是因为便宜,不是因为看起来很美,不是因为心情不好要买买买,不是因为闺蜜买了好多我被诱惑了,而是我穿上它舒适而好看,我能穿很多次,我现在就需要穿它了。
真正的需要?
有的人永远无法明白自己到底需不需要一样东西,在实在堆不下的时候,看着满满的收藏物品迷茫而纠结。
当要扔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尝试这样问自己:
这个曾经很重要,但是现在我需要吗?
这个未来可能会用到,但是现在我需要吗?
今天明天或者现在立刻,我能不能就来用它一下?
当要买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尝试这样问自己:
我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境下使用它?
我一周或者一个月用几次?
如果我常常使用它是否依然如此刻般感觉喜欢?
说到底,断舍离就是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不需要什么,并做个简单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