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眼镜的突然动向成为科技圈焦点。从官博上线到发布时间提前,从供应链曝光到雷军的高端化宣言,结合多方信源,梳理出以下核心看点:
一、官博上线与官方回应:一场乌龙背后的战略信号
官博突现引发猜测
2月6日,“小米眼镜”官方微博上线,认证主体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关注列表包括雷军及多位高管,引发业内猜测小米即将入局AI眼镜市场。官方紧急辟谣
次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澄清:该账号实为多年前注册,并非新设,但仍未透露产品细节。尽管回应低调,但结合此前传闻,小米AI眼镜的发布计划已呼之欲出。
分析:官博“复活”虽为乌龙,却巧妙为新品预热,暗示小米AI眼镜已进入发布倒计时。
二、发布时间与配置:对标Meta,价格或成杀手锏
发布计划提前至2月
据产业链消息,原定2025年Q2发布的小米AI眼镜,现提前至2月底与小米15 Ultra、SU7 Ultra同台亮相,抢滩“AI眼镜爆发元年”。-
核心配置曝光
- 芯片与功能:搭载高通骁龙AR1芯片,支持AI语音交互、手势识别,集成1200万像素索尼IMX681摄像头,对标Meta Ray-Ban。
- 生态联动:内置小爱同学,可语音控制小米智能家居,强化IoT生态协同。
- 定价策略:预计售价千元以内,远低于Meta、华为同类产品(约2000元),主打性价比。
三、供应链与市场布局:歌尔代工,目标销量30万+
代工与量产计划
小米AI眼镜由歌尔股份(Meta供应商)独家代工,采用轻量化设计,重量约50克,电池容量160mAh,主打全天候佩戴。雷军预期首年销量“30万台以上”,剑指中端市场。行业竞争加剧
2025年AI眼镜市场迎来混战:华为、三星、Meta均将推出新品,三星AI眼镜同样搭载骁龙AR1芯片,支持Gemini大模型;Meta计划为Ray-Ban加入显示屏,向AR过渡。小米以低价策略切入,或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四、行业趋势:AI眼镜“爆发元年”的三大驱动力
- 技术突破:高通、紫光展锐新一代芯片提升算力,Android XR系统推动生态统一。
- 场景扩展:解放双手的交互方式适配骑行、烹饪等场景,融合相机、耳机、助手等多功能。
- 资本热度:AI眼镜概念股近期大涨,雷柏科技涨停,歌尔股份、明月镜片跟涨,市场看好产业链前景。
五、用户期待与挑战:小米能否复制手机成功?
-
优势:
- 价格亲民:千元定价降低尝鲜门槛,吸引年轻用户。
- 生态整合:与小米手机、家居无缝联动,构建全场景体验。
-
挑战:
- 续航与舒适性:160mAh电池能否支撑全天使用?轻量化与性能需平衡。
- 软件适配:AI交互精准度、第三方应用生态仍需打磨。
结语:小米的“眼镜野心”与高端化野望
小米AI眼镜的提前发布,不仅是其智能穿戴版图的关键一环,更是雷军高端化战略的延伸。从SU7 Ultra豪车到AI眼镜,小米正以“技术+性价比”双刃剑,冲击高端市场。若产品力达标,这场“百镜大战”或将改写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