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在这被赋予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早起,问儿子是否需要爸爸妈妈的资金赞助,给"爱情未满友谊之上的"小女朋友买礼物?那一刻内心对儿子的那一份支持绝对是真诚的。想起,当初,要好的朋友知道儿子"早恋"时,想告诉我(怕孩子耽误学习)又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告诉我。我很真诚地说:谢谢你们,我知道他现在有"情况",但我还是祝福两个孩子的。其实我们无论是努力学习,好好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幸福,为什么幸福不从现在开始呢?为什么一定要考上大学后才开始享受这份甜蜜呢?我也真心羡慕这两个孩子呢,能够在青葱岁月一起走过这一段美好时光。
那一日内训课前,说起儿子对小女朋友的各种好,我说:我一点都不吃醋,反倒不正常啊?"中国式的情与爱"不就是"婆媳关系",总是处于没完没了的吃醋、嫉妒争夺这个儿子的爱中吗?儿子却在妈妈理直气壮的爱中倍受煎熬吗?
崔蕾妹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不吃醋,那是因为我彭哥给你足够的爱滋养着你,你的爱不匮乏,所以你才不到处去索取!"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向段老师请教时、在段老师的内训课上、在这几日的生活里,我有意识地慢下来,觉察、回忆我20年的婚姻里给予我的爱的养育……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山村里,养育了四个孩子的父母,每日为解决一家人的生计而辛苦劳作着,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心里需求。然而任何一个小孩都会渴望来自父母的爱与关注的。我很渴望在我取得好成绩时,爸爸妈妈能表扬我;我很渴望情绪低落时,爸爸妈妈能安慰安慰我;我很渴望我被小伙伴欺负时,爸爸妈妈能温暖温暖我……内心里充满了各种渴望(不会表达这份渴望,也没人听你述说这份渴求),在长大的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独立面对!这份对爱的渴望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在我的内心存着很深的对爱的渴望!我曾经自嘲地说:我就是野孩子,能顺利地活下来,真心是不容易!我就是带着这份来自原生家庭的极度"不满足"和对现实利益的"不安全"的需求选择了我的爱人。那时的我还是个需所无度的"孩子",彭政爸爸的包容、疼爱、照顾……更多地是扮演了一个"理想爸爸"的角色。(与段老师的交流中才认识到这一点)我放大了幼童时期未能被满足的自恋需要。在这段婚姻里,我总是要求他看重我、他拯救我、他成全我、他给予我要的一切。在最初的几年里,他无条件地给予了我所需的一切, 唤醒了我生命里的热情、感性、奔放……(现在想起来是满满地感恩)我一直没有成长自己,没有对他的支持、赞赏,没有在经营这段关系上做出努力,长久下来,这份需求是无止境的,他稍有一点对我的不满足,我就会对他有失望,有抱怨,进而会对婚姻有失望,再进而就是指责,一直渴望改变他,当一切无力的时候,悲伤成了哀怨,愤怒成了怨恨……(这会不会是"中国式情与爱"的一点写照?)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式情与爱的两性关系里,往往只有一个人能够绽放。这个人是核心,另外一个人要围着她转,满足、照顾、烘托她的情绪。其实这种关系时间长了一定会失衡,失衡就会出现问题。一出现问题,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孩子!"也许我的孩子——彭政,在2011年带着这样的使命降生到了我们家。在有了孩子的起初日子里,新的生命带来的那份欣喜冲淡了心中那份隐隐的需求,只是冲淡,但一直都在,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和愿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因为没有了人生,所以只好生人,于是把生的人的人生完全当做自己的人生。"带着这样的渴望和焦虑,陪伴总是抓狂的,随着孩子长大,我和娃儿间的矛盾升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娃儿爸爸总是承担了太多。晚上需要起来照顾孩子时,都是他来;他经常抱孩子;陪孩子玩;逗得孩子哈哈大笑……内训课中,段琦老师给我们解读《爸爸去哪》、《何以笙箫默》……解读爸爸的眼神、爸爸的表情、爸爸的对白真心地唤起了我所有的回忆……
在彭政成长为"别人家优秀的孩子"的过程中,我的自我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1.我很会教育孩子,培养他很多好习惯;我很有远见,早早把孩子送到训练营去经历、见识;我很聪明,给孩子很好的基因……这一切都让我很沾沾自喜,很膨胀,很居功所以自傲、很自以为是所以目中无人(对爸爸甚至有些看轻)
2.2014年在段琦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自然的恩典一系列的课程,我才明白家庭是一棵树,父母是树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认识到是爸爸妈妈、公公婆婆的福德、厚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对老人充满了感恩和敬畏!知道并不是我有多会教育孩子!(惭愧)
3.2016年第一次父母课程后,段琦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更加清醒,他说:在这个家庭里,彭政爸爸一直用爱滋养着你,你有满满的爱,你才有能力去滋养你的孩子(爱满才能自溢)。孩子不是简单的教育而是爱的哺育;孩子不是意志的强加而是爱的滋养;孩子不是规条的说教而是爱的引领。这些话一下点醒"梦中"的我。
两天的内训课当中的反思我更深切地知道彭政今日的优秀爸爸是多么的功不可没:
1.他那么包容我的情绪,我才能包容孩子的情绪,我才能那么稳定!一个妈妈(妻子)的心如果是破碎的、漏洞百出的又怎能给予孩子一份坚实的爱呢?
因为他的包容、宠爱甚至是溺爱,让我的人格越来越完善(我也在不断地自我成长。不断成长让我知道他是来帮我一起呵护我心里的小孩的,在这家里,自己不能只是个不长进的小孩!最好的爱,不假外求!)因为我的人格越完善,我就越有动力活出一份很好的爱,当我活出很好的爱时,我的自我完善就越容易。这一切让我越发的坚定: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顺位。夫妻关系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夫妻间的爱,就是家庭之树的根。夫妻共同学习、成长、保持、增进夫妻间的爱,才是最根本的。(一直享受着这份共同成长带给我们的幸福感)
我们爱意满满的婚姻,我们其乐融融的家庭,充满善意、温暖和欢乐的周遭环境(很庆幸,遇到了很多的贵人)。孩子自然会深感安全,身心愉悦,对人对事,都会积极以对。不恐惧,不焦虑,不回避,不自我怀疑。
我们的爱情是娃儿内心最笃定的根基。不管学习、生活中遇到多少挫折,娃儿都会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自己,我们用我们的甜蜜、幸福告诉孩子:我们不牵绊你,相信你也会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亦如和我们这一生一样温暖!
2.段琦老师带着我们看《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中,陈小春对Jasper大吼,而Jasper一直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后来,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两人有了独处的机会,一起露营,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戏……陈小春越来越了解儿子,而儿子跟他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会常常跟爸爸说「我爱你」。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更需要爸爸强壮有力的臂膀和引领。
在彭政成长的路上,爸爸担起父亲的责任,在娃儿的童年记忆中留下清晰而美好的身影,而不只是一团影子。娃儿爸爸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别的认知、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耶鲁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也更优秀,走向社会以后会更容易成功。
后记:
这算不上是作业吧!就是这段日子的一点觉察,通过觉察就不再自傲;通过觉察知道了感恩,感恩家庭中的那个"灭火器"、感恩家庭中的那颗"定盘星";感恩段琦老师的一路成长引领(段琦老师说让有缘和他一起成长的家长和孩子多一份自在感和幸福感);通过觉察知道改变别人不是办法,成长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通过觉察知道我们这个家族会因为我们的成长,而将"代际传递"在我们这一代阻断!让原生家庭的负面伤害在我们这一代拦腰截断!"走出"中国式的情与爱"(妻子总是把老公当做孩子对待;孩子第一,老公靠边站,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次序错乱等等……)的樊篱!通过觉察知道孩子的成长与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一样,是要遵循农作物的成长规律的,我们只需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给他提供阳光和雨露,然后静待花开就好……最后,祝福全天下的孩子都能够智慧增长、明心见性、厚德载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