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正式接管益州,故曹操亦不得不调整战略,率先抢占汉中。
《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三月,公西征张鲁……”
孙权则趁此时机,于八月率十万兵马,北至陆口,争夺合肥重镇。不过,曹操亦是早有部署,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余人防守合肥;并在西征前遣护军薛悌送函至合肥,指导作战……
据《三国志·张辽传》所载,曹操函中云「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即此战乐进的职责是守城,并未如小说所言与张辽、李典一同出战。
只是《三国演义》中因断句问题,将护军断开,使得「护」与「守」字相连,又将「军」字略去,将内容变成「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勿得与战」。后毛宗岗将「守护」改成「守城」。
故而,薛悌并非小说中送木匣的使者,而是「督军」。
逍遥津之战,曹操以心理战,反其道而行,出其不意。而张辽亦是凭此先声夺人,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依《张辽传》载,“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实际上,张辽仅率八百步卒,即正面抵住孙权十万之众,并非小说中两千余骑,故极大地鼓舞了曹军士气。
而东吴不仅出动十万兵马,更是诸将云集,甘宁、吕蒙、潘璋、宋谦、徐盛、陈武、凌统、蒋钦、贺齐,东吴十二虎臣便占了六位。
然则面对如此优势,却是出师不利。其中陈武更是死于张辽之手,严重打击了东吴士气。
(小说将陈武之死转嫁于庞德,是有意削弱张辽的能力。实则,庞德归降曹操是在这年的十一月,至次年十月曹操方才南征孙权,而陈武早已战死,不可能与庞德照面交锋。)
且合肥城城高墙阔,战略物资储备非常充分。
依《三国志·刘馥传》载,合肥城「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曹军以七千之众只守不攻,在双方士气此消彼涨之下,吴军即使十倍于敌,亦只得望而兴叹。
与此同时,在曹军内部同样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参《三国志·陈矫传》引注《世语》载,“初,太祖定冀州,以悌及东平王国为左右长史,后至中领军,并悉忠贞练事,为世吏表。”可见,薛悌地位颇高,并非普通士卒。
如果仅是替曹操护送信函,则无需薛悌亲自前往,且特意强调「护军勿得与战」……
又《三国志·李典传》中云,“进、典、辽皆素不睦……” 《赵俨传》则载:“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
总之,曹操麾下三大外姓诸将之间,素来互不服气。
不仅如此,李典与张辽之间,更是存在参错重出地深层矛盾……
参《李典传》云,“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李乾正是李典之从父。换言之,吕布的部将与李典则有至亲血仇。
而张辽作为吕布旧将,李典对其更是衔悲茹恨。
故薛悌「护军勿得与战」的目的与职责,应是监察、震慑三位将军。
《李典传》中李典虽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看似顾全大局。然护军薛悌,亦只是维持了表面的平和,此战之中张辽却是凶险异常……
曹操对于此战的指示是「张、李二将军出战」。
参《张辽传》中载,“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但在张辽交战的描述中,并未提及李典半字。
即使在张辽数次被吴军围困的情况下,亦未提及李典有过半分之救援,而《李典传》中仅是言及「乃率众与辽破走权」而已。
且就此战过后,曹操赏赐对比而论……据《张辽传》载,“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而乐进亦因守城「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且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迁右将军。」
反而李典,仅是「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而未有其他封赏……
兴平元年(194),李典从父李乾被害后,由其子李整接替。李整死后,李典徙颍阴令,统领李整军,迁离狐太守。后曹操与袁绍相拒官渡(200),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故李典于建安五年(200)统领李整军时,应是超过弱冠之龄。
又据《李典传》载,「年三十六薨」,且《李典传》在建安二十年(215),逍遥津之战后便未有下文。由此推断,李典应是死于逍遥津战役之后不久,且概率极高。
但是《三国志》中,却并未提及李典的死因,是因病去世,抑或战死沙场,以致后世多有推测……
参《魏书》所载,‘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即李典自小不喜兵事,《李典传》中亦并未有李典与敌将正面交锋的记录。
但曹操却令乐进守城,安排张辽、李典共同出战。同时防止局面失控,以护军薛悌为督军。可见,曹操另有深意……
曹操是在给予李典一个选择:是放下仇恨,相互协作、共同作战,抑或通过此战给予仇恨一个结果……
如果李典选择后者,虽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但在曹操心中「失宠」却是必然。而李典最终未能放下心中之恨,选择了前者。故在《张辽传》中关于逍遥津之战,未有丝毫李典援助的记载。
最终张辽九死一生,通过忠诚与勇武赢得了肯定,而李典面对如此结果,亦因此而郁郁而终。
然在文帝践阼后,却追念李典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并谥典曰愍侯。」新皇登基,固然需要给予群臣赏赐。但李典一生亦是功勋卓著,却是偏偏追念「合肥之功」。
换言之,众人皆知当年曹操之封赏存在「不公」。
而曹操的「不公」,亦从侧面反应了李典当年合肥之战,并未出力的事实。故此举表面是为李典平反,实则是在掩饰背后秘辛。但最终不过欲盖弥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