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 拾贤君 编辑 | 拾贤君 审核 | 拾贤君 配图 | 拾贤君
什么是浅阅读
提到“浅阅读”这个话题,浅阅读也称碎片化阅读,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下什么是浅阅读。
什么是浅阅读呢?首先阅读对象已经不是书籍。泛指通过网络平台的阅读,主要的载体是网络,知识碎片化,没有由来,在人类的大脑里如白驹过隙一般。通过五花八门的信息载体——网页、短信、广告、歌曲、视频、商品信息……所有可以被感官感知的信息都可以被称为阅读,由于信息过多,人们已经没时间去阅读与理解,更谈不上欣赏,它其实是对信息的占有与传播,这时,人不是车站,而是过客。
有人说,现在是信息时代,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得跟得上网络潮流,可是你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真的达到你的目的了吗,还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信息时代更得需要我们擦亮眼睛选择性过滤不必要的阅读了;有人说,每天工作那么忙,哪里有时间来阅读纸质书籍啊。时间如同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
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去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或者网络上的其他社交平台了解他(她)的为人处世,在别人的议论声中找寻自己的影子,而不是自己去接触,亲自去了解一个人的“品”与“德”。对于网络上的爆料,甚至我们听风就是雨。浅阅读给真正的文化带来一种在风雨中飘摇的冲击感,举个例子:有谁知道韩信不是****游戏里的刺客?而是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走在街边小巷,随便提问一个学生,或许他会脱口而出韩信是个刺客。诸如此类的碎片化阅读案例数不胜数,为了不耽搁大家过多的时间,就暂不举例了。信息时代网络碎片化阅读与古典文学的撞击,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了在网络的海洋里查找并不一定准确的知识,或许你所需要的知识毫无来源可言。不再到图书馆或者出版的书籍上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数字时代的好处就是人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丢弃灵魂垃圾,而不至于污染物理环境。而且人们都愿意徜徉在这些垃圾海洋中,既无欣赏,也无吸收,但是人人都变得很爽。
当一个文盲跟一个教授可以同时掌握一样的信息,最终能说明的————文盲他还是文盲,教授他还是教授。这个时代人们造成的共同错觉是——我们什么都知道,其实什么都不明白。但是在不知道但明白和知道但不明白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人们一定会选择后者,因为潜意识里,人们都侥幸地认为只要我知道,就一定会明白的。
如何有效避免浅阅读
不可否认,信息时代人们离不开网络,由此延伸出的“浅阅读”更是不可避免,提高网络环境质量在于每个网民的努力付出,“高质量的数字阅读有赖于优质出版内容和先进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新技术新媒体部副部长林峰说。
学习或阅读一定是一个系统积累和持续的过程,肯定不可能浅尝辄止或一蹴而就的。越早规划好自己要学习或阅读的内容,越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