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其低水平的勤奋,不如提升认知能力
我在自己的金句记录本上记了这么一句话:
每天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地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但是没能提升认知水平的人,就像是一个到处收集知识的寻菇犬。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最可怕的不是懒惰,而是低水平的勤奋。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根本就不缺知识,身边的各种媒体渠道:公众号、微博、手机新闻、车载广播等等都在试图向我们进行内容的灌输。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是让我们去注重知识,九年的义务教育使得我们的大脑里被灌输了一大堆有“标准答案”的内容。而这种模式带给我的影响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就像只“寻菇犬”,看似没有荒废光阴,一直在学知识,但实际上进步非常有限。
走了很多弯路后我才逐渐意识到,未经思考的忙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自己的进步而非做了多少事情。与其做一只寻菇犬,不如学会松弛有度的去生活,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的目的就达到啦。何必要把自己弄的很累,结果还收效甚微呢?
要想得到快速的提升,个人认为定期复盘是个特别实用的习惯,它可以帮助你迅速总结过往的经验和教训,并及时调整前进的跑道,防止跑偏。
我会对自己每周的工作情况做一个复盘,这样就可以做到及时调整,船小好调头嘛。
建议你最好每周都能对该周的工作或者你着重关心的领域例如财务管理或者时间管理情况做一个回顾和总结,因为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你一定会发现问题的。定期复盘可以助你根据实时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让你对于自己目前的状况更加清晰。大家不妨试一试喔。
(二)好天赋真的特别重要么?
记得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某位北大的学子极其聪明,别人一周才能搞定的实验论文,他一天就可以轻松搞定,虽然完成质量平平,但是对于艰涩知识的领悟和运用能力极强。
这位仁兄入校门后痴迷于电子竞技,经常为了打游戏夜不归宿,三天两头不去上课,到考试周前再疯狂冲刺。就这样,也勉强上到了大三,结果,因为缺课太多,基础太薄弱,最终还是被留级。这位仁兄一怒之下重新高考,在父母的督促下,他踏踏实实戒了大半年游戏,第二年考上了清华。
遗憾的是,再次步入大学校门后,没有了家长的约束,他又重新开始在游戏中驰骋飞扬,最后又面临留级甚至退学的处境。
看完新闻,我唏嘘不已,明明是佼佼者中的聪明人,那么有天赋,最终因为不肯踏实积累,情愿每次考前抱佛脚,最终把自己的康庄大道硬生生的给走窄了。
这位仁兄在北大的舍友当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坦诚其实很羡慕这位仁兄的天赋,但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反而愿意踏踏实实的去下工夫。他说,我知道自己在这所学府里只是最普通的一员,没有丝毫过人之处,所以我得更努力的学习和成长。他也确实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了,当他的前舍友还在困扰于如何不被清华退学,可以顺利毕业时,他已经成为一个顶尖企业的管培生,未来可期。
由此我想到,其实天赋真的没那么重要,有些东西例如天分后天强求不来,但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踏实勤恳的作风来做出亮眼的成绩,愿大家都能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生活经营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