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华为离职员工被冤枉关看守所251天的新闻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华为不正面回应,并且不断的撤热搜,降热度,导致了大量的网络群嘲。
而这,仅仅只是华为内部针对34+老员工裁员众多案例中的一例。
这里就不再谈华为如何,不过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聊一聊大厂裁员的背后逻辑。
最近这两年,我参与了一个为汽车经销商集团服务的创业项目。我们产品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中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减员增效。
所谓的减员增效,就是在裁掉一个集团60%的人员之后,整个企业的收益反而会变得更高。因为用了我们的产品,客户的汽车销售人员,从700+人,变成了现在的不到300人。
假如一个销售顾问一年按照5万的用人成本来算,裁掉的400人,一年就给企业减少了2000万用人成本。
你看,当大家都在思考提高效率的时候,员工想的是,可以不用加班,完成同样的工作,避免996。而老板想的却是,裁员,以减少高额人力成本支出。对老板来说,这太令人心动了。不要否认,如果你是老板,你也无法拒绝。
可这个社会残酷的地方在于,对于许多新的创业者,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反而是他们的机会所在,例如钉钉,例如vue。因此,一定会有人不断的思考现实中已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整个社会的效率一定是在不断进步的。
我们作为一个打工者,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当全社会都在讲要提高效率的时候,那么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工作效率提高了,用人单位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因此,即使没有所谓的资本寒冬,企业裁员也是一个必然事件。
那么哪些人会被裁掉?
一定是忘记了自己身处一个激烈竞争环境的那些人。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有上进心的民族。在中国,对资源的竞争是其他国家完全无法想象的。
中国的竞争有多激烈?
2019年,包括海龟在内,中国新增的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900万是一个什么概念?
华为一共有20万员工,因此,我们国家需要每年新增45个华为这种级别的公司,才能够吃得下如此多的人同时涌入社会。
修一公里地铁,国家能提供60个工作岗位,那么,国家每年要修15万公里的地铁,才能满足如此多的需求。15万公里差不多能绕地球4圈。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每年。
但是,我们国家怎么可能每年出现45个华为?能一年出一个都是逆天了。又怎么可能一年修地铁绕地球4圈?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北京学区房可以卖到60万一平?为什么不到两米的过道可以卖到150万?这完全就是教育资源激烈竞争的结果。
可是,太多的人看不懂。他们常常会忘记自己身处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因为互联网行业相对而来,找工作还不算太难,即使不够强,也不会说完全绝望,找不到工作。
可是往后看几年,情况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以前端来举例。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而言,前端是一个新兴的职业。直到2011年webpack发布第一个版本,前端工程化才算勉强开始起步。2015年,webpack发布2.0版本,我才觉得,前端工程化相对成熟。因此,这个行业太新了,新到即使到现在为止,也很少有大学里专门针对前端开设一个专业,新到我即使只有短短的6年工作经验,也几乎见证了前端从0到1的全部发展历程。所以,每年的那900万应届生里,只有很小很小一部分会涌入前端,涌入互联网。
前端这个岗位目前来说竞争还不算大,可即使这样,当我想要招人的时候,boss直聘上,职位一公布,一天至少50条求职询问。看都看不过来。那以后所有的大学都针对前端有了更为正规的专业之后呢?
所以为什么好一点的前端团队,都会不可避免的面试造火箭?还不都是竞争的结果。不然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从100个人中,去辨别谁更优秀?
在大厂待过的朋友应该知道,忘记了自己身处竞争环境的人太多了。早几年,甚至还有人调侃说,以后30岁写不动代码了,就想办法再混去大公司养老。太多的人,甘愿自己慢慢变成螺丝钉,就算有一些焦虑,也不会做出什么努力去改变现状。刚开始那一年两年,还会不断增长见识,不断的进步。可是后来,慢慢就只剩下混了,这一混,就是好多年。
可是竞争这个东西,你忘记了,并不代表他不存在。当裁员成为必须,被裁掉的,大概率就是这一批混的人。
当然,有的人会不服,我特么的996,工作时间那么长,你还说我混?我只能说,这是你看不懂竞争在什么地方。
很多人还看不懂哪些人在跟自己竞争。
就例如因为我们的产品,被裁掉的那400个销售顾问。干掉他们的,不是同为销售顾问的同行,而是互联网冲上传统行业的这波大潮。这简直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而最近几年非常火的人工智能,未来也一定会对非常多的行业造成降维打击。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出现,但是现在全世界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天才在为之努力。也许等我们到了35岁,这波打击刚好就来了呢。你必须要保证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前20%,才能够有足够的勇气说,我能够扛得住这波打击。
所以为什么年轻人永远会有机会,因为,永远会有人忘记自己有被取代的风险,也永远会有人不懂得在不同的阶段如何去提高自己,甚至直接忘记了要随时保持竞争力。
而这,也是我们保证自己在竞争中,不被淘汰的机会所在。
与大家共勉。